謝謝各位無私的指導呀!! :)讓我更決定要購買E620做為我的第一台單眼了。今天也跑幾個店家問了價錢,幾乎都是32000。一機雙鏡,公司貨,傳輸線等等基本的,另外還有原廠包,副電,8G卡,保護膜,清潔組....因為我完全不懂,身邊也沒有認識接觸單眼的人。所以 還請問大家 購買單眼時有什麼須特別注意的地方嗎??還有什麼小技巧需留意之類的呢?? 謝謝各位 XDDD
123nelson wrote:alphones兄對於這三種模式運用得很透徹我現在還是幾乎vivid用到底,該多嘗試其它的色彩模式 真的不敢當,其實我對這部份只是新手的階段,只是看過許多對O家色彩的討論串,其實自己心裡很想了解手中的相機到底在「現實」的拍攝場景裡,不同的設定下會呈現出什麼樣的差異,過去我也是偏好飽和濃郁的顏色,任何場景一律是Vivid到滿,累積到一個數量後回頭看自己的拍攝成品,心裡總覺得有一些不對勁。先來個範例,下面這張是使用E-3,Vivid,C+2。紅很紅,黃很黃,綠很綠,可是事後總是覺得不太對勁,今天趁有空多拍了幾張當參照,但是第一張設定為Natural,C+0,S+0,最傻瓜也最原汁原味的風格,第二張因為場景動態不夠,所以C+2。其實我比較喜歡後面兩張,因為沒有了那種怪異的感覺,很乾淨,很接近眼中所見,但比起在現場感覺乾淨很多,我個人認為要讓色彩在「平衡」與「跳」之間擇一為之,其實全看自己想表現的意圖,我總覺得自己就算跟上了神人的設定方式,也呈現不了那樣的味道,因為沒有一組設定能在所有的場景都表現出你所需要的感覺,選擇合適的色彩分佈,跟選擇曝光與白平衡一樣重要,好的照片,三者都需要到位,這也意味著,就技術層面而言,三者都需要累積相當程度的練習。就算後製同樣也需要對顏色的正確理解與認知,如果對於機身的色彩前製覺得一籌莫展,我覺得拉回到電腦上的後製其實也不容易更好,因為兩者的的基礎都在對色彩的正確理解以及應用上,而Olympus的色彩演繹,我認為很接近理想的狀態,也就是大多數場合下,儘需要通過機身設定,就可以取得很理想的平衡。我還在起步摸索我所要的感覺,不過目前來說,我對手上的E-3很有信心,至少大多數狀況下我都能取得至少一張感覺「拍對了」的照片,由此可知,相機的問題本身不大,真正的問題,大抵就是經驗,以及命中率了。
peter560622 wrote:我也是新手相...(恕刪) E-620也可以接PL 14-50mm f2.8-3.5啊.....如果喜歡這棵鏡頭,買二手品約16000元左右。L10 kit鏡PL 14-50mm f3.8-5.6二手品較少(用的人少),價格約10000元左右。E-620的翻轉LCD及防手震都是很實用的功能,祝你用得愉快。
fuchichen wrote:一直在思考是否要換e-30,只因為e-30大手比較好握 E30 + 1…雖然我沒有E620(但是有E510),也沒有E30(但是有E3),但是我很負責任的說,相機的握持感,很重要。順便分享一點試相機時的感想:大部份新手試相機時,大抵就是按照正常站立的姿勢,拿起來拍個兩張,覺得還不錯就OK了,其實這樣不大準。因為真正在拍的時候,你會很有機會用很奇怪的方式握持相機,所以我強烈建議,在試相機的當下,起碼用幾個不同的角度試拍個幾張,像是站立的時候,直拍橫拍各來一張,然後半蹲,同樣直拍橫拍各來一張,最後將相機放低到接近地面,用平視或高仰角的方式各拍個幾張,開啟Liveview,按同樣的程序試個一輪。這個動作花不了太多的時間,但是應該能讓你更徹底掌握相機的握持特性,我的手不能算大,但是肥厚,像E-510這樣的機器,在很多拍攝角度上,我的手很難拿得穩,換成E-3後雖然重又大,但是在保持相機穩定上幫助真的很大。所以我一直不認同相機必需極端地往輕量化的方向走,真正要控制的是鏡頭的重量,機身,反而我覺得應該保持在某個水準以上。基於以上理由,我強烈建議升級…(我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