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3

千萬畫素DSLR的戰國時代中,我默默選擇了Olympus E-1

sexydonkey wrote:
請問一下各位我最近想...(恕刪)</block

SANDISK ultraII(1GB)←價錢較高
錸德(4GB)150x
創見(4GB)120x
4GB的記憶卡就很夠用了,價錢也OK
這幾張卡目前使用還未出現什麼問題,也感覺不出再速度上有多大的差異

上星期天氣好去新竹玩了半天

晚上的新竹高鐵站

01 ISO 100 F2.8 6s 放在欄杆上拍得


02 IS 400 F2.8 1/4s 靠在燈柱上拍得


雜訊沒想像中的嚴重,如果上了腳架會更穩定,其實兩張都有晃到,縮圖後看不出來!

上星期的圖現在才PO是因為小弟是嫩喀,好不容易才能挑到能看的啊!!

但還真是一點也不毒.........

現在在等著看E-510的表現

防手震相機還挺誘人的說......

E-3??

我猜大概要明年了吧......

明年有明年的敗家計畫啊!!!
E-500 + Sigma 30mm + CM-3500 (12x) 拍拍小昆蟲....
不過還是想入手3535....

不知名小小蟲-1


不知名小小蟲-2


中華星天牛-1


中華星天牛-2
[E-500 + 14-45 + 40-150 + SIGMA 30mm + CM-3500] and next ??
我也來響應一下
新社




用 E-500 拍的黑白照片



放了四天假也下了四天雨...
閒著無聊在家拍拍花草~




















轉貼:E-1及ZD鏡生產工廠(原出處不詳)

日本攝影雜誌Camera Man上月號(7月號) 有一篇田中美希男訪問Olympus與4/3系統生產有關的工廠報導,介紹一下讓各位使用E-1用家瞭解手中的E-1及鏡頭是如何產生的。

●一切都是重新開始●
4/3系統的E-1並不像它廠的DSLR,延用既有的傳統135 SLR系統。而是一個完全針對DSLR從一開始研發、設計、產品化的新系統。Olympus在推出4/3新DSLR系統的同時,設置了專為4/3新 DSLR系統的新生產線,田中為了要訪問Olympus 生產4/3系統關連工廠,申請了半年才穫得許可。這次田中訪問了Olympus在長野縣的阪城事業所(負責鏡片研磨)及辰野事業所(負責E-1及ZD鏡的組裝)。

●阪城事業所●
主要是負責ZD鏡鏡片研磨生產,及一般DC上部分較特殊的鏡片(例如非球型鏡片)的製造生產。一般DC用的鏡片是在中國鏡片工廠生產,阪城事業所只負責需高技術的特殊鏡片。

田中要求訪問阪城事業所主要目的,就是要見見負責研磨ZD 300 F2.8鏡片的4位磨鏡匠師。與田中想像(4位老頭子)不同的是,4位磨鏡匠師除一位是50歲外,其他3位均是25-29歲的年輕磨鏡師,但一和這些匠師談起話,就發現他們對鏡頭要求的執著非比尋常。負責的工作大多為磨鏡要求精度在1/100 micron(micron -- 1mm的1/1000單位μ)以下的鏡片。

例如ZD 300 F2.8的 ED鏡片,磨一片有時要花一星期的時間,磨這片ED鏡片時,會因磨擦生熱而使鏡片膨漲,需要停工讓其自然冷卻,然後檢查測量,然後再繼續磨,如此重複的作業有時需持續一星期才能完成一片鏡片。

部分附圖說明(圖片請參考日本攝影雜誌Camera Man上月號(7月號))

1.鏡片周邊塗黑作業(女作業員以畫筆手工作業):鏡頭研磨完成後,為避免周圍不必要的光反射,需將鏡片周邊塗黑。看似很簡單,但其實是個非常困難且需要集中力的作業。

2.鏡片接合作業:以特殊接著劑將複數的鏡片接合的作業。這也是需要要求作業員熟練技術的作業。接合後的鏡片,還要一個一個徹底的檢查。

3.4位磨鏡匠師的照片,分別為水川孝広(27歲),水本茂(50歲),堀達矢(29歲)、竹內寛(25歲)

4.鏡片研磨部門的一角,ED150mm2.0試作正在全力進行中。

●辰野事業所●
辰野事業所除了組裝E-1,ZD鏡頭外,部分的DC組裝及金屬加工,模具加工,電路板組裝等也在此工廠進行。
田中以前雖聽過Olympus說過,E-1是在嚴格的無塵室中組裝的。但實際到現場,看到如此徹底的無塵室,還是吃了一驚。心裡想著真的有需要到如此程度的無塵標準嗎?

進入組裝線廠房前,先要換上防塵衣,戴上防塵帽,鞋也要換,還被注意帽子要蓋住耳朵,防塵衣胸口的扣子要扣好。經過噴氣淨身室將身上的塵埃吹除後,總算進去了。但進去後才發現並不是進入了E-1生產線中,而只是進了參觀者專用通路,只能隔著巨大的透明壓克力窗觀看生產線的作業。雖說只是參觀者專用通路,單要進入這裡已是大費周章了。

生產線的作業現場是更徹底的無塵室,完全禁止外部人員進入,隔著窗觀看組裝線的作業人員,更加吃了一驚。還已為是身在半導體晶圓製造工廠。每個作業人員都是從頭到腳被防塵衣物等完全緊緊包住。

一般我們日常生活的房間,在30cm立方的空間中,大約有30萬 -50萬個0.5 micron的微塵飄浮。而E-1的組裝作業(觀景窗組件或CCD模組等組裝至E-1時的作業)是在 」clean 100 zone」中進行的。也就是說30cm立方的空間中,0.5 micron的飄浮微塵在100個以下。現場負責人補充道,雖說是飄浮微塵在100個以下,但進行作業的附近微塵大概是接近0。

田中雖然訝異,但有些不以為然的問道「有需要做到這腫程度嗎?這不是過剩包裝,過剩品質嗎,難怪E-1和ZD鏡會那麼貴? 」, Olympus回答的也很乾脆「無塵度和品質是成比例的。徹底的排除塵埃,才能生產出高品質的相機與鏡頭。使不良品接近0。關於價格,我們也在全力努力,將高品質的東西以更便宜的價格提供給用戶」。在此又看到了Olympus認真及追求理想的做事風氣。

田中在最後感想說道,E-1用家應該抱著自信,大大的自傲才對。Olympus是如此認真、過度認真的生產E-1和ZD鏡頭。

部分附圖說明(圖片請參考日本攝影雜誌Camera Man上月號(7月號))

1.組裝作業員工的防塵衣物規定穿法指示圖,還有詳細注意事項,例如頭髮不可漏出防塵帽,口罩要正確戴好,防塵帽下端要完全蓋著頸部並塞進防塵衣的衣領內,防塵衣袖口不可捲起,防塵鞋上部要完全拉上包住防塵褲管等。

2.3.訪問者也要換上防塵衣物,經過噴氣淨身室將身上的塵埃吹除後才能進入參觀者專用通路。

4.鏡片洗淨裝製。由阪城事業所送來的研磨鏡片要先完全將塵埃及雜物除去後,才進行組裝。無塵3原則是塵埃及雜物」不帶入、不產生,除去」。

5. 在 」clean 100 zone」中進行的E-1的組裝作業的員工,讓人有以為是在培養細菌作業般的嚴重感。

6組裝完成的E-1.檢查作業,在許多檢查機器前,經過數名員工,一部一部的詳細測試檢查。雖是已組裝完成的E-1.但檢查作業還是在無塵室內進行。

7.在E-1. 組裝線旁的一角,進行著300mm f2.8的組裝,300mm f2.8的組裝是採一人生產方式,就是一個人負全責組裝一隻鏡頭,需要由有高度技術能力的老手來擔任。

8.在300mm f2.8的組裝區旁,一名員工在擦拭著將組裝於300mm f2.8上的鏡片表面。雖只是擦拭鏡片,看似簡單,但要訓練一個能擔任此工作的員工,最少需10年時間。

9.在E-1. 組裝線旁,進行著最新型的DC AZ-1組裝。
硬碟空間永遠不夠。
Randy Wu wrote:
Olympus是如此認真、過度認真的生產E-1和ZD鏡頭...(恕刪)

日本對於生產的用心

真的很可怕............

看著手上的e-1我想............

在他的有限生命裡,讓它發光發亮吧!

haidan
歡迎參觀我的影像世界:https://www.flickr.com/photos/48013163@N00/
tonytien168 wrote:
台北有一陣都是陰雨的...(恕刪)


拍的很讚喔
顏色層次分明
大大把E330發揮的很棒~~~
  • 53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3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