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ny.chih wrote:EM1 II + MZD...(恕刪) 與Kenny兄同場加映遙望黑翅鳶距離好遠,全幅等效1200mm還是這麼小隻。E-M1 XM.ZUIKO DIGITAL ED 300mm F4.0 IS PROMC-20PA051202 by WICKEDRICKY, 於Flickr
WRH wrote:與Kenny兄同場加...(恕刪)距離好遠,全幅等效1200mm還是這麼小隻 這種鳥我怎麼拍也都是這個大小。😂相較全幅,其實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等效八千萬畫素的全幅機+300mm+2.0X倍鏡 (600mm)。這樣才是完全的等效。
以上比較還不夠具體,更具體說每隻鳥的畫素量是接近於SONY A7RIV +700MM(693MM),或是 100-400 加2.0TC,兩者的重量差不多,但快了兩級光圈。用每隻鳥的畫素量來比,會比說約當全幅1200mm(視角)要更真確。
mobile0134 wrote:以上比較還不夠具體,...(恕刪) 43系統常提的等效應該是指看到取景畫面的視角,跟像素無關,像素密集並不會讓視角更大,像素少,也不會讓視角變小。像素多在電腦上看,會讓主體更大,是因為像素造成的,不是因為光學的放大或是鏡頭的視角造成的。黃腹花蜜鳥EM1X + 300 F4 Pro
mobile0134 wrote:用兩倍視角這是一般我...(恕刪) 呵呵,第一次聽到數毛還有等效的。等效精準的定義已經變成物體影像實際上是多少像素組成的.......?是這樣嗎?如果以初代全片幅機的像素約在1200像素,2000萬43機身用的300mm等效於那時全片幅的775mm鏡頭....(不知道有沒有算錯)如果以D5或是1DX2,都是大概2000萬像素的機身,這樣用在這些機身上的600mm才會等效於43的300mm鏡頭....如果這樣算,用在A9上的600mm比用在A7R4的600mm短不少了,精準來說不是等效的600mm.....不用把等效搞得這麼複雜,43系統裡面提的等效,就是指跟全片幅鏡頭的視角,也就是Olympus在宣傳他系統用的名詞....
MoonCake wrote:呵呵,第一次聽到數毛...(恕刪) 你理解的沒錯。。是啊,一個是傳統上說的視角的等效,一個是說被攝物體的單位畫素量的等效(用焦長表示),兩個是不同的概念。可以這麼說,在一般攝影用途上,了解視角的等效比較重要。對於用長焦鏡,特別是拍鳥的人而言,被攝物的等效畫素量更為重要吧。兩個都知道,應該也沒損失。😂我之所以會提這個,就是因為要解釋WRH所說的“”全幅等效1200mm還是這麼小隻“沒有真的可以類比那隻鳥的大小。因為他用視角的等效,沒有辦法比較和全幅 1200mm真正拍出的鳥哪一隻應該拍的更大。由於這和畫素密度有關,換成全幅,就直接變成和全幅畫素量有關了。所以我才會講WRH拍的M43系統是接近SONY a7riv+700MM。(80/60)^0.5 x 600 ~> 693mm.這樣大家在轉換系統的時候不就可以有比較基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