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E-P2 看來是真的 (有外接 VF 和麥克風可選配) ...

kanako0605 wrote:
DxO mark測試...(恕刪)


主題就是...如果真的摸乳EP2成真,又像大大說的加強高ISO、對焦、發色
又不小心的加入內閃之類的,又有機身防手震+EVF
光是這幾點就可以比GF1強不少囉,值得去敗入(可能已經有EP1的會比較難過~)
不過GF1的其他性能也很優,但相較於摸乳EP2實用的部分,就顯得還好哩...

雖然我不知道啥原因,大大似乎比較喜歡GF1哩~
所以提出很多理論數據,不過發色跟實際看到的就是如此,如大大自己說的高ISO與發色
正是一般人比較重視的吧!!
像5D2的機身性能很多人嫌..但是還是一堆人為了他的ISO純淨而敗阿~

這2台果然令人難以抉擇,但是如果EP2亂入又加強本身優點,改善對焦,那就沒有困擾了!!
SONY A7C + EF 20mm F1.8G + F60RM2
xuan0083 wrote:
光是這幾點就可以比GF1強不少囉,值得去敗入...(恕刪)

不要忘了還有價格因素...目前GF1單機身水貨一台不到15000...
如果E-P2單機賣超過2.2萬以上....真的還值得敗嗎?

台灣阿發 wrote:
不要忘了還有價格因素...目前GF1單機身水貨一台不到15000...
如果E-P2單機賣超過2.2萬以上....真的還值得敗嗎?



或許可以吸引到O家粉絲吧?
Leica M240,21/1.4,28/1.4,35/1.4,50/0.95,90AA
台灣阿發 wrote:
不要忘了還有價格因素...(恕刪)


不過對大部分喜歡拍照的人來說,
照片拍出來的感覺應該會比價錢考量優先一些吧?

GF1的價錢的確挺有競爭力,
可是看來看去目前還是E-P1的照片比較吸引我。
台灣阿發 wrote:
不要忘了還有價格因素...(恕刪)


拿水貨跟公司貨比....好像不是很公平.....?

15500的應該是跟鏡頭拆賣的價格(拆賣水貨商可以多賺一點)。

話說GF1何時才會有公司貨啊!?
VICCHEN2006 wrote:
拿水貨跟公司貨比....好像不是很公平.....?.....(恕刪)

當然不公平...
但玩Pana的朋友應該都清楚....台松根本沒有心在DC以外的市場
要玩Pana的可換鏡頭相機就趕快習慣英日水貨...
話說G1有幾個人是買公司貨的?當然錢多的不在此範圍
inoue555 wrote:
照片拍出來的感覺應該會比價錢考量優先一些吧?
...(恕刪)

基本上如果是重感覺那應該去玩"正規"的DSLR會比較適合
我覺得O家目前的定價策略是有問題的...
M4/3很清楚的就是要吸引
1.高階DC族群
2.高階DSLR族群(當隨身機用)
鏡頭可以貴但機身一定要便宜(不能超過NT$18000)
可以感覺到"日本"松下是往這方向在走(不要再說台松這白目公司貨啦....)
這也是E-P2讓O家人賭爛的原因了...畢竟當初機身算一算也是花了25000左右...
台灣阿發 wrote:
基本上如果是重感覺那應該去玩"正規"的DSLR會比較適合
我覺得O家目前的定價策略是有問題的...
M4/3很清楚的就是要吸引
1.高階DC族群
2.高階DSLR族群(當隨身機用)
鏡頭可以貴但機身一定要便宜(不能超過NT$18000)
可以感覺到"日本"松下是往這方向在走(不要再說台松這白目公司貨啦....)
這也是E-P2讓O家人賭爛的原因了...畢竟當初機身算一算也是花了25000左右...


重感覺,但是不想背重到靠北的機身啊,攜帶也麻煩,
所以我目前擁有的選擇就只有這兩台囉

我也懶得討論什麼正規不正規的DSLR,
開發的廠商叫它單眼,我就叫他單眼

也沒有什麼機身一定要便宜的市場理論吧,
E-P1推出到現在還不是賣得不錯?
不過便宜一點我也開心就是了XD
kanako0605 wrote:
DxO mark測試...(恕刪)

其實看dpreview的測試圖就會發現
所謂panasonic ISO不準的問題, 根本是不存在的問題
那是因為GF1的對比比較低, 暗部亮度增益比較大, 導致18% gray的地方比較亮
但是對比比較低, 亮部反而比EP1暗
但dpreview或DxO mark的表格都不看亮部的, 所以並不能從表格看到我說的現象
仔細比較EP1 & GF1拍攝的"整張圖的感覺", 就會發覺兩者亮度是差不多的
echoesvet wrote:
GF1,E-P1,G...(恕刪)


安全快門到一定程度後可以幫助穩定畫面的功能越有限.....

你覺得7-14mm真的用1s 手持可以很穩?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