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補眠中的奇葩頑石, 雖然他一直要大夥去上繪圖課, 但我覺得他應該上繪圖課時都在打瞌睡, 他連透視只跟距離有關這點都不知. 我以前繪圖課老師是沒教過這, 但我還算後知後覺的資質, 在01上被其他網友點一次就牢記在心.
不管用啥不同鏡頭, 或不同片幅系統, 只要在同樣位置拍攝, 得到的透視就是一樣. 差別在視角, 這只會影響可視範圍, 如果連等效視角都一樣, 那整個構圖就是完全相同. 剩下的差異就只有景深, 如果m43機再用大FF光圈設定的兩級光圈來拍照, 那就是連景深都是一樣.
全幅機相較於m43機, 永遠無法突破的優勢, 就是廣角端的應用, 在m43上要做到超廣角加大兩級光圈, 這鏡頭的成本跟體積, 一點都不划算. 另外m43應該也沒辦法能像同時期的高階全幅機擁有相同的最高解析度.
而像那個啥dynamic range, color depth, SNR, 隨著半導體技術進步, m43跟FF的差距是越來越近, m43用大兩級光圈配低兩級ISO設定來拍攝, 兩者拍攝出來的照片, 在非專業的螢幕上觀看, 真的差異不大.
還有全幅機的優勢, 並不像大多數人認知的在高ISO上, 因為只要用大兩級光圈配低兩檔ISO, m43拍起來就差不多. m43要達到這樣的拍攝條件, 相對容易得多. 反而是低ISO拍攝時, m43沒有更低兩檔的設定可設, 跟沒超廣角大光圈鏡一樣, 這才是無法跨越的天險.
不過日常拍攝, 是不太會遇到這類問題. 全幅的低ISO比m43的低ISO, 好像95分比90分, 能很容易看出差異的人是不多.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