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各位前輩的憤怒,小弟頗為認同,也有些許感慨
每個人和攝影的緣分不同,就有不同的故事
有些人從底片機一路玩過來,有些人玩M43純粹是第二備用隨身機
版上也有大大拿著EP1雙鏡,就是他的全部
小弟雖然不是那麼專情,但手邊現有的相機全是M43
除了中了拉大放毒,殺出L1&E500兩台程咬金外
GH1可算是小弟真正第一台可換鏡頭的相機
輕量化的單眼及接近FHD的錄影(而且還是AVCHD格式),
唯一有微詞就是他的FHD僅有24P,還有錄影無法拍照
因為這也絕對是廠商考量(怕影響DV銷售吧)而鎖定部分功能,
儘管如此,因為在合理的敗家理由:愛女的成長不能等

所以在全台還未有鋪貨GH1時,已用45張小朋友的代價請水貨商代購
若說EP2上市會讓EP1跌價
小弟我更不明白為何GH1短短一兩個月,從5萬暴跌到3萬5
說不嘔是騙人的,只能自衛的說還有不少人買在5萬

自此"大隻佬"在各論壇改名為"潘仔"

若前輩們care的是EP2乳摸公布後,EP1二手會很難出
跟各位前輩報告,小弟朋友有台GF1,從日本帶回全新未用,
雖然新電池在日本遺失,但配上一顆原電開"123XX"還是賣不出
現正考慮收下給女王用
對松下定價策略不會有微詞嗎(雖然小弟覺得這個策略很高明),
搞到一台單眼當DC在賣(當然對消費者是福音)
當然以上兩點,都是自己選擇自己要承擔
最後可能有些先進,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這麼短的時間就有改良版
雖然也出乎小弟的想像:原本以為O家今年第二台M43是會對著GH1來
但廠商說現實一點,就是個營利事業(日本的烏鴉一樣黑

像S家的T系列,那個外型到現在還在用
而且M43兩家的規格,除了自家的考量,兩家甚至接下來的F家一定是瞧過的
G系列的4/3鏡頭支援度,還有GF1的單音錄影及不能外接麥克風
唉~儘管如此小弟當然還會是松下的愛用者
至於O家,我想如果七月他不推出個EP1
等於開天窗的讓大家看笑話(雖然跟信用卡大小的原型機比也是差很大)
但如果那時就做得出EP2,那現在GF1不就要半價賠售....
小弟不是護衛隊,反倒覺得自己是牆頭草
小弟很推崇拉少購機理念,專挑"冷飯炒"
哪家推出好機,就支持哪家
雖然朋友也嘲笑我現在4/3的鏡頭包袱,已經和5D2絕緣

以上若不合您的胃口,請LCD前的您自行跳過到下一段,末要浪費您寶貴的時間

再補一下幾句話
不管小弟的單眼路程是什麼
真正讓小弟開始感受到攝影的美好
捫心自問,童叟無欺,覺不唬爛
是E-P1......沒錯就是EP1
當然
沒有Olddo老師的攝影課及元佑的免費講座
絕對不會有今天的感受,
沒有他們的用心,EP1只會是小弟攝影路上的交易清單之一(謝謝

不過,Olympus...別高興得太早
不搞好E-X的話,還會走一票人,而且是一大票
給我認真點

大隻佬 wrote:
但如果那時就做得出EP2,那現在GF1不就要半價賠售.
其它的話我可以認同~但E-P2(E-P1補完)若是出現~也是頂多與GF1打平而已~E-P1比起GF1其實沒有贏面~頂多機身防震支援性廣,高ISO略強一些,顏色可能比較討人喜歡~其餘可能都不是GF1的對手~論性能、功能,GF1還是較佳,不與GF1比較,與其他廠相當的機器來比,E-P1確實偏貴了點。如果出了E-P2也不見得比的過GF1的性能與功能,認真說起來GF1的設計根本有能力凌駕於E-P1之上,價格比E-P1高也是合理。
GH1是Panasonic第一台推出可錄FHD的機種~相較於其它廠牌機種推出到第二款甚至第三款的規格比的過GH1來說,算不錯了~Panasonic也致力於更好的錄影~相信GH2的錄影性能與規格會更進化。
其實看了GF1的EVF接口~O未來的應該也是相同的接口~不然周邊的互通性一定降低~
也許可以間接證明O與PA早就制定好規格了~相對於GF1的完整設計~E-P1就像個未完成品~
可能是來不及搶先推出或者是率先推出E-P1打開市場~只為了搶在GF1前頭~之後再推出完整版~
kanako0605 wrote:
G1已經販售一年了~不久前才舉行周年紀念~G1是2008/09發表~GH1是2009/03左右~GF1是2009/09~
...(恕刪)
感謝您提供正確的資訊....小弟的確像拉大所說資訊有混淆到.....所以P家應該是每隔半年才推出一隻M4/3機身
kanako0605 wrote:
簡單說就是E-P2的出現~如果價格與功能高於E-P1(就像GH1價格與功能勝過G1許多),或者是E-P2的體積與重量是類似DSLR的外型與E-P1類DC外型不同(就像GF1與G1比較),那麼就算價格相當也不會有人會抗議了~...(恕刪)
我很贊同您的看法...所以我才說"O家只要新機上市時能與E-P1做好適度區隔....應該是可以更造福原本E-P1使用者"
kanako0605 wrote:
以XD卡來說明O家的堅持與PA放棄4/3的說法~以及文章內種種貶低Pana的說法令人覺得偏頗~...(恕刪)
可是P家放棄4/3系統也是事實....小弟其實接觸P家比O家久....開始從P家的消費機一路看到單眼最後才發現O家
原本著迷於P家L1系列的經典機身和優秀的LEICA鏡頭系列.....不過還好當初因為缺錢玩單眼所以沒有投入....
不然P家離開4/3系統我會與各位前輩一樣怒火中燒..但我看P板上的網友都相當有風度...這是我覺得很難得的地方
(雖然在01上爬文到最後因為O家的色彩留了下來...後來因為輕便的體積才選擇E-P1為自己第一台高階相機)
P家在電子系統的能力與在光學領域迅速累積的經驗卻是令人相當佩服的....假以時日將會有超過S家的實力
未來的P家真的是不容小覷....如果小弟之前的發言有讓您覺得貶低P家的感覺還請您多海涵.
kanako0605 wrote:
E-P1一樣有數位校正變形~PA家鏡頭接在O家機身上一樣有變形校正~何來不支援O家之說?...(恕刪)
可能是小弟眼拙...這幾個月觀察下來同一隻P家鏡頭似乎在P家M4/3機身上的變形控制較好,尤其是20mm1.7那隻.
kanako0605 wrote:
M4/3是Pana的構想~只靠自己~也可以撐起M4/3的發展~
我倒是滿希望Pana脫離4/3(M4/3)聯盟~自己去創造"新尺寸"感光無反光鏡系統~...(恕刪)
這點我相信...以P家累積的光學電子實力和雄厚的財力是現役小聯盟中最有機會晉升N/C/S的大聯盟的明日之星
即使不需要靠盟友幫助P家應該也可以獨立撐起M4/3....至於P家會不會脫離M4/3系統....答案也不難猜
當M4/3系統無利可圖時P家應該也會像離開4/3系統一樣壯士斷脕的去搞他的新市場或是您所謂的新尺寸系統,
因為企業本來就是以獲利為目的....尤其是像這樣大集團的企業...很難用所謂感情因素去說服老闆繼續投資燒錢.
謝謝您提供小弟一些正確資訊以及您寶貴的看法.
kanako0605 wrote:
E-P1比起GF1其實沒有贏面~頂多機身防震支援性廣,高ISO略強一些,顏色可能比較討人喜歡~其餘可能都不是GF1的對手~
我對誰贏誰輸沒有意見,可是單照你所講的看起來贏面還蠻多的啊 XD 哈
另外
現在正是m43開疆擴土的時代,我實在無法想像olympus這時候要耗費時間和成本在這個小改版上面
太不合常理了… 所以我第一個反應並不像一些大大那樣憤怒,只感覺疑惑而已(講白一點就是看起來太假了所以沒有投入感情XD)
之前也有聽到似乎是大陸的消息說新機叫E-μ1,和自家消費機型號很像,應該是更接近消費機等級的m43,雖然很怪但我個人覺得這還比較有可能一點
BLOG---> http://upstairs0102.blogspot.com/
kanako0605 wrote:
頂多機身防震支援性廣,高ISO略強一些,顏色可能比較討人喜歡
呵呵~ 這幾點正是一般人最需要的!!
機身性能說真的GF1也沒比EP1強上多少,對小弟來說就是對焦快+有EVF支援等等,但是發色就...

如果EP2又加強了你上述說的"頂多機身防震支援性廣,高ISO略強一些,顏色可能比較討人喜歡"
那我一定勸敗本來想買GF1的老弟改買EP2
那幾點真的是太重要了~
出EP2應該是對已經買了EP1的人有所影響吧(或許)
不過對正在觀望的人或是在GF1與EP1之間搖擺的人
小弟就是其中之一,喜歡O的發色與高ISO,喜歡P的快速對焦
EP2摸乳如果成真,那小弟來說真的是強心針,與GF1差距更小

EP2都還沒出就能吵成這樣也不簡單

SONY A7C + EF 20mm F1.8G + F60RM2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