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E-P1 拍出來的照片有很濃厚的DC味

deepbluer wrote:
感謝這麼詳細的圖示,...(恕刪)

感謝deepbluer兄的回應

RVP50在好天氣時拍出來的顏色真的很豔麗

也因為反差大致細節保留不易
但看到那飽滿的顏色時就覺得犧牲點細節也很值得了
我的個人網站 goo.gl/bbs37a & 我的 www.flickr.com/photos/elf0724

elf0724 wrote:
也因為反差大致細節保留不易
但看到那飽滿的顏色時就覺得犧牲點細節也很值得了


有一點點不解?
為什麼細節一定要保留?不保留就不是好相片嗎?
相較於細節有顯現的相片
我倒覺得您所展示出的底片影像更讓人有感覺啊!

細節保留,一定要把照片的灰階全部用到
反倒可能看起來沒什麼特色
拍照,要顯示出來的有表達到,並能讓人感動
那,不管是DC味,DSLR味,D-RF(最近聽到的)味......都是好味吧?!
http://tw.myblog.yahoo.com/sanjing-sobar
LensHuey wrote:
底片影像更讓人有感覺啊...(恕刪)

那一系列照片我也是比較喜歡底片拍的
尤其是用投影機或放在燈箱上看時
那種感覺確實美妙

LensHuey wrote:
拍照,要顯示出來的有表達到,並能讓人感動
那,不管是DC味,DSLR味,D-RF(最近聽到的好冷)味......都是好味吧?!...(恕刪)

LensHuey兄您說的很好
小弟也認為最重要的是「表達」

一張照片的好壞不是由單一因素構成
細節的多寡只是其中一環
有沒有傳達出想表達的意念才是最重要的
相機終究是工具
瞭解它的特性及限制
然後善用它
每一部相機都會是拍照的好工具

PS.這個論點我在版上好像講太多次了
我的個人網站 goo.gl/bbs37a & 我的 www.flickr.com/photos/elf0724
elf0724 wrote:
相機終究是工具
瞭解它的特性及限制
然後善用它
每一部相機都會是拍照的好工具



elf0724 wrote:
PS.這個論點我在版上好像講太多次了


是啊,有時還真是有點
這棟樓會蓋得這麼快,老實說,本來就是可預見的
原來想看看就好,結果還是忍不住跳出來
然後,繼續被淹沒......




我們實在太"認真"了......
http://tw.myblog.yahoo.com/sanjing-sobar
kuanmoney wrote:
我覺得是鏡頭不好,等...(恕刪)

用轉接環接定焦鏡看看
打個岔亂入一下,Ricky Lin 兄我不認識,只是很久沒看到他發文了,一發居然挑這麼熱的帖子。

印象中他是 Pentax 的用家(記錯鞭我吧!),向來言之有物,你不用全盤同意他的觀點,不過請看清楚他的文意再回不遲。這年頭愛打嘴砲、射後不理的人很多,我想 Ricky 兄不再此列。

要戰要蓋樓的請繼續,小弟搬板凳一邊涼快去。
crane wrote:
也許 某些人 先入為主的觀念 已經根深蒂固了~~

自然沒辦法接受比較小片幅的4/3

或許連APS-C 都沒辦法接受了~~


同意+1

需要淺景深就直說啊,說一些什麼像DC、透視感的來掩飾。

4/3沒有辦法輕易做到廣角淺景深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老要拿這個來批。

這跟硬要把E-P1裝大鏡頭然後說不輕便的思考沒什麼兩樣
uczach wrote:
你會不會是以台灣經驗看天下?
建議花一點時間多看國外網站,你就會看到很多職業的自然攝影師使用和推薦Olympus,包括不少National Geography的簽約攝影師。
...(恕刪)


那真不好意思,應該是我偏見了,『很多職業的自然攝影師』,很多不知道比例是多少?自然攝影師是包括拍哪些題材的呢?

因為我使用過E-3,我認為相較Canon/ Nikon頂級或次頂級機及可搭配鏡頭,它的性能拍望遠及動態相對不佳,非常令人惋惜。

偏見可能是因為我拍鳥,也曾去國外旅遊時順便拍鳥,看到使用Olympus的相機極為稀少。至於拍生態確實是以被認為不上抬面的『台灣經驗』體認,Olympus就是稀少。至於運動攝影就......沒啥好提了。
otistter wrote:
那真不好意思,應該是...(恕刪)


這應該從DSLR的市佔率來看就可以得知, 沒什麼爭議吧...?
weird wrote:

景深、焦段與透視 (perspective),看圖就知道透視 (或透視感?) 是什麼了…...(恕刪)


哈摟,weird 小姐

Ricky 兄提到的較細膩影像效果或感覺,不是指這麼單純效果。

單純論物體大小遠近感的話,就是平常我們說的"透視"

但Ricky 兄講到是更廣範圍空間表達力,會與焦距,片幅,光圈的特性有關聯。

比方說在O版惡名昭彰的 5D II +35mm/F1.4 的立體影像效果,那是目前4/3 系統沒有的特性。(立體感的表達可以有很多種)

或是參考本站的35L 蓋大樓

其實Ricky 兄並不是感覺派,倒是網路上很多網友被教科書,或權威式的定義給限制住自己的視野,教科書沒有提到的東西不代表不存在,對教科書的東西絲毫不懷疑,那才是不理性也不科學的表現。

重申一下,DC 味沒什麼不好,倒是排隊等EP-1 很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