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銀鹽銘機 數位重鑄‧OLYMPUS OM-D E-M5


biaw78 wrote:
如果你是潛在顧客,可...(恕刪)


真的很小,有拿過就知道
而且轉盤跟快門鍵很實用~

沒買是因為要好幾張小朋友,而不是體積

biaw78 wrote:
如果你是潛在顧客,可以選擇不買也不加阿

機身又要小,又要顧慮搭配長鏡時的配重,以及長時間使用的人體工學
這個設計可是最佳解

不但好握有設計感,這個手把可不是廢物,上面的轉盤全都可以另外指定功能的,而且可以選擇優先把手把的電池耗盡

另外,就算都加了EM5還是很小,跟你想的不一樣


是的!不管是機身功能或是把手的作用都無話可說外型也是喜愛手動相機一族的最愛
純就東拼西湊把小相機搞大這點發發牢騷...
Minolta Hi-Matic F
笑容可掬 wrote:
電池垂把HLD-6G...(恕刪)


這是你口中的不知所謂..........
不需要的東西別買就是了,既然廠商會出那就是他篤定有客群會捧場,不會因為你不買他還是你嫌惡的大小。
我覺得嫌到這邊來實在管太多了就是...

karlrecon wrote:
這是你口中的不知所謂...(恕刪)


加手把應該跟dslr最小台的不加手把差不多大

arclen wrote:
加手把應該跟dslr...(恕刪)


而且手把設計夠深夠有誠意
不像百D或D千系列,就算機身其實不小也要故意設計到男生手指懸空
笑容可掬 wrote:
電池垂把HLD-6G...(恕刪)


這就是一體成型的D4與能加把手的E-M5的差別

話說D4很高級讓人流口水沒有錯

但是起跳就是那麼重,沒得選

雖E-M5等級不能和D4相比

不過輕巧與專業之間,只需用手指頭轉一轉即可...

biaw78 wrote:
而且手把設計夠深夠有...(恕刪)


還好手小,選擇上簡單了點
嫌手把的人可以去翻翻OM的歷史,老OM本來就有同樣的手把設計了
OM-D幾乎是傳承了大量的傳統元素,要說這是負面設計我想是根本搞不清楚狀況吧...
我覺得高iso部分好像沒有當初說的那麼好說...

WulalaJ wrote:
真的很小,有拿過就知...(恕刪)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嫌手把的人可以去翻翻OM的歷史,老OM本來就有同樣的手把設計了
OM-D幾乎是傳承了大量的傳統元素,要說這是負面設計我想是根本搞不清楚狀況吧...


我在想,手把之所以這樣設計,可以從OM-D系列公開時的這張圖看出一點端倪

圖片來源:PhotoRumors.com



右下角可以看出來,OM-D不只規劃第二電池倉,還包括閃燈架,雖然圖片裡面上閃燈架時並沒有上小把手,但是小把手和閃燈架應該要一起使用,畢竟閃燈架+閃燈的重量可能不比機身輕,如果把手連同電池倉作成一體式的設計,等於你為了獲得裝設閃燈架時的使用舒適度,變相被強迫要掛上第二電池的重量-不管你實際上需不需要第二電池。

OM-D再怎麼樣,畢竟還是屬於走輕量化的M4/3系統,Olympus採取這種盡可能分拆的設計,我覺得還算合理,至少在重量上比較有彈性,

而且,過去OM相機的手把配件,我記得通用性是很高的,從OM-1到OM-4的把手都能共用,現在OM-D系列看起來也是一樣的設計思路,所以E-M5之後,未來也許E-MX通通都能共用把手甚至是所有配件,Olympus既不用重複開發,用戶也不需要重複投資。

另外,說到傳承傳統元素,過去OM鏡頭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機身沒有快門轉盤,快門調整環是作在鏡頭上的,也就是說,不管是光圈、快門還是對焦,都是去轉動鏡頭,右手只負責拿穩相機跟按快門,這年頭相機幾乎沒有快門轉盤了,但Olympus倒是又開始將一些功能塞回去鏡頭上…這種設計邏輯乍看之下很無厘頭,但是將功能切換開關作到鏡頭上,表示就算機身很小,按鍵的佈局空間不大,但是一樣可以達成跟專業級單眼一樣、甚至更強大的操控性。

看起來Olympus的「OM-D」這名字也不是隨便取取的…最近確實是有感覺到一些過往OM讓人稱道的設計特色有逐漸回魂的傾向…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