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八月,Canon 推出了的新機是 1Ds MIII和 40D
Nikon 的反擊是D3和 D300
O家則在10月推出了E3
今年八月,Canon 推出了 50D
Nikon 出乎意料地推出了 D700和D90
那Olympus 呢???
按照E1到E3的發展速率來說,不大可能推出E3後續機
會是 Micro 4/3嗎? 會是在10月嗎?
身為O家用者,這個期待是有的。除了看NC二大廠的競爭之外,似乎也期待O家趕快做出震撼市場的一著棋。各位認為呢?O家的下一步會是什麼?它原有的如意算盤有沒有被D90給打亂?(原本要搶錄影功能頭香的)各位都知道的,O家一向走特殊路線,如果你是O家CEO或研發人員,你要如何應付?
歡迎大家動動腦,說不定還真能猜中一二
希望實機上市時在錄影方面能支援自動對焦功能
同時也能讓轉接的手動對焦老鏡可以拍攝影片

Micro 4/3所推出的機器應該會較接近DC的大小
若有錄影AF功能
一般使用者就可以比較方便地像DC般在日常使用
這應該會比在稍大的DSLR裝載錄影功能更有吸引力
至於想拍攝稍為有些特別效果影片的人
也可以透過轉接方式用MF手感較佳的老鏡來達成目的

之前傳聞中的方型感光元件也很令人期待
或許很多人會認為這只是增加成本的無意義作為
但非以裁切方式改變照片比例為4:3、3:2、16:9、1:1等
會讓創作有更大的空間且不浪費一絲一毫的鏡頭成像圈
傳統底片時代要拍寬景圖所須額外購買的XPAN工具也等於內建在機身上了(直接拍16:9)
直拍不須加手把更可以讓高階機身少掉一些重量的負擔
若Olympus真的出方型感光元件的機身
還真想買一臺來玩玩

目前數位感光元件的動態範圍和寬容度不如傳統底片
各家相機廠商針對這個問題目前開始有以內建數位補光功能來因應
說穿了就是在相機內直接拉曲線
除開這些數位補光功能外
不知能否有其它新的技術出現?
例如在一次快門拍攝過程同時依高低光部的曝光值分別記錄畫面再由相機立即合成
假設畫面中高光部須曝光1/250秒而低光部須曝1/30秒
則以低光部的1/30秒為相機曝光值來啟動快門
快門啟動後1/2的感光元件記錄1/250秒的曝光畫面
另外1/2的感光元件則記錄1/30秒的曝光畫面
同時取得2個畫面後再由相機直接合成
如此應該比單純拉曲線的數位補光效果要來得好
像這樣的胡思亂想
若Olympus真的能作出來
那我真的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了

我的個人網站 goo.gl/bbs37a & 我的 www.flickr.com/photos/elf0724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