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底購入E-M5一代後,用到現在鏡頭也養了五顆了。但近期機身開始間斷地出現一些小毛病,不久的未來應該會需要換機身。
有段時間沒有follow新機種規格和評測了,想請教各位,如果預算2萬5內,體積重量希望維持E-M5的水準,有快門線孔和EVF,而畫質希望比起E-M5能夠具備有感的進步幅度,不曉得大家會有什麼推薦的? P家、O家皆可。
還是多等半年,看看2017年有什麼新機種問世?
prozacist wrote:
2012年5月底購入E-M5一代後,用到現在鏡頭也養了五顆了。但近期機身開始間斷地出現一些小毛病,不久的未來應該會需要換機身。
有段時間沒有follow新機種規格和評測了,想請教各位,如果預算2萬5內,體積重量希望維持E-M5的水準,有快門線孔和EVF,而畫質希望比起E-M5能夠具備有感的進步幅度,不曉得大家會有什麼推薦的? P家、O家皆可。
還是多等半年,看看2017年有什麼新機種問世?
相同的鏡頭相同的片幅很難有畫質有感的進步...
提升畫素會稍有感覺但是不會太明顯
連鏡頭一起提升的話才會比較明顯
推薦你可以考慮看看G85水貨約22000
有移除低通應該比E-M5銳利度稍好
建議你把有的鏡頭列出來
順便說說喜歡的焦段跟題材
看看有沒有可以升級的地方
prozacist wrote:
GX8我都覺得太大...(恕刪)
的確,雖然以M43片幅的16M(or 20M)畫素密度來說已經夠細緻了,但是個人覺
得感光度與寬容度的天花板就在那裏了.我們圖的無外乎是它輕便好畫質的特性
,再大就失去意義了.
M43小片幅還能留在我的防潮箱的意義就是
(1)五軸防手震與Dual I.S.
(2)P家的錄影功能
(3)小巧的望遠鏡頭.
似乎M43現在畫質的提升只能靠光圈越來越大的鏡頭來支持,但是相對要付出的就
是天價與十足有感的重量-->然後機身也要加重加大來平衡鏡頭...
對我們這種奈米咖用戶來說,這真的是很難再加碼下去.
E-M1 II +12-200都快1.2Kg了....
(比我帶D750+24-120/F4貴重不少)
用了這麼多年的M43,現在也慢慢地讓它回到次系統了.隨著FF越做越小,輕巧大光圈
定焦鏡的解析度也能完美地配合高畫素的感光元件,我自己還是把主力移回FF了.一機
一鏡出門就FF+35/1.8或20/1.8.這個畫質跟M43比起來,絕對是有感的提升,1Kg
左右的重量也還可以接受.更別提可用高ISO與後製的寬容度呀!!
我也還在用E-M5+HLD6+1240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