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最近想升級相機,但想請問攝影效果的問題

現在所使用的相機是GX1,鏡頭有15mm 1.7及14-140二代。
最近想升級相機及鏡頭,目前比較喜歡O家,基本上也應該會買O家,
因為覺得輕便容易帶出門使用是很重要的,也喜歡O家的外型及功能。
所以我這篇文章會發在這版,就是希望有O家的前輩幫忙解除我這個即將加入
O家行列的新人的疑惑。

在思考下一台相機的過程中,雖然比較偏向繼續使用m43,
但畢竟對於ff的畫質還是有一些好奇,也知道S家的A7系列算較輕便的ff機種,
所以最近瘋狂看了O家及S家的蓋大樓照片,也在flickr上看了很多相關照片,
也因此產生了一個感想及疑惑。

就我個人看到的照片,覺得在S家的分享照裡,可以看到不少類似陽光透出雲層灑落大地,
也就是一般說的耶穌光吧,或是山林中雲霧瀰漫,景色若隱若現的夢幻朦朧照片。
講的抽象一點,就是那些照片可以讓我明顯感受到光線感、空氣感之類的感覺。
但我看過的O家分享照裡,能夠給我上述那種感受的照片寥寥無幾,
而且也只是類似接近,感受還是沒有S家照片的強烈。
因為考慮照片所有權問題,所以不方便貼別人的照片過來舉例,希望純文字敘述還是能夠讓
諸位攝影前輩瞭解我在說什麼。若有看不懂的人,請見諒。

所以想請問:
(1)所謂光線感、空氣感的營造要素有哪些?
(2)這是不是先天片幅尺寸差異造成的結果?
(3)如果可以在M43系統上呈現出這種感覺,在攝影技巧及器材搭配上該怎麼做?

很擔心這樣的問題會不會引起片幅之爭或不同家相機同好者之爭?
但以上問題困擾我一段時間了,所以還是提出來。
如果有什麼不妥,或我個人的無知造成的誤解及失言,先說聲抱歉。
2016-12-01 10:31 發佈
撇開您的問題(小弟攝影門外漢不好出意見)
但您的前提, 我有不同想法您可以參考看看

數字是死的, 但統計的陷阱無處不在

會用m4/3 很多人是考量生活使用的便攜性, 而您舉的例子很多是專程去拍, 很多要出動腳架之類的

以我自己為例, m4/3, APSC, FF都有, 如果特地去照相我可能會以畫質至上為由拿大台的(先不論是否試錯覺或成見), 反正都要扛東西了

.................................
所以我想, 你要看的應該是O家的 sample中是否能達到您的要求, 類似場景是否輸FF? 而不必太在意比例少

ShelbyX wrote:
就我個人看到的照片,覺得在S家的分享照裡,可以看到不少類似陽光透出雲層灑落大地,
也就是一般說的耶穌光吧,或是山林中雲霧瀰漫,景色若隱若現的夢幻朦朧照片。
講的抽象一點,就是那些照片可以讓我明顯感受到光線感、空氣感之類的感覺。
但我看過的O家分享照裡,能夠給我上述那種感受的照片寥寥無幾,
而且也只是類似接近,感受還是沒有S家照片的強烈。
因為考慮照片所有權問題,所以不方便貼別人的照片過來舉例,希望純文字敘述還是能夠讓
諸位攝影前輩瞭解我在說什麼。若有看不懂的人,請見諒。

所以想請問:
(1)所謂光線感、空氣感的營造要素有哪些?
(2)這是不是先天片幅尺寸差異造成的結果?
(3)如果可以在M43系統上呈現出這種感覺,在攝影技巧及器材搭配上該怎麼做?





ShelbyX wrote:
(1)所謂光線感、空氣感的營造要素有哪些?

要天氣、光線時間剛好,你說耶穌光那種要很恰巧、或者故意去等,有令一種是人造的
就是選好時間剛好晴天有太陽的樹林中點煙餅... 人造煙霧配合自然光線。

以我的觀察一般M4/3使用者大多會選擇M4/3就是要輕便,閃燈腳架可能盡量不帶情況下
更不可能去人造煙上腳架慢慢拍....,也不是說沒有,是在這族群中比較少見。

而SONY 則有一群人專門拿來拍景,例如王老師那種風景掛的,就真的會扛機器扛大腳架
一團人去拍搞個特效人造煙或者安排臨演在風景中充當人物故事等等




ShelbyX wrote:
現在所使用的相機是GX1...(恕刪)


那種耶穌光的照片,拍到不是問題
但是效果要夠好
90%以上都是要靠後製達成
當然FF的RAW擋在後製上會有比較大的空間
但這是不是就是你要走的攝影之路自己要好好考慮
如果是修圖大部分還是跟個人品味有關

但如果某個族群怎麼修風格都差不多?

就要考慮到感光元件先天的差距(極限)

我覺得關鍵是DR(動態範圍)




RX10M3
高DR跟長焦段的組合
機身直出
ORG_DSC01113 by brianshih, 於 Flickr

ORG_DSC04392 by brianshih, 於 Flickr

A7RII DR的怪物
機身直出
DSC06671 by brianshih, 於 Flickr

FE55ZA 大光圈加上蔡味的立體飄浮感
機身直出
2016-10-29_07-18-09 by brianshih, 於 Flickr

ShelbyX wrote:
(1)所謂光線感、空氣感的營造要素有哪些?


光是定義就有問題!

學後製比較容易達成
byrianshih wrote:
我覺得關鍵是DR(動態範圍)....
..... A7RII DR的怪物

要推 DR 的話,該推這台吧,如果依你的標準來說,這台就 DR 之神了



回到正題,建議樓主還是可以貼出自己覺得很棒的照片供參考,若有版權問題就貼連結即可,這不涉及版權議題。這樣大家比較好幫你找出原因。
歡迎來我的 Blog: http://www.masaru-vision.net
可能我標準比較低吧,拍風景M4/3就滿足我了XDD

我也是那種會帶m4/3衝點的,畢竟只有機車,鏡頭機身太大顆塞不下。

雲海 頂石棹 阿里山|OLYMPUS E-M5 MKII MK2 by 里卡豆 Ricardo, 於 Flickr

Fushimi 伏見稻荷|京都 Kyoto by 里卡豆 Ricardo, 於 Flickr

E-M1 Mark II|Olympus 25mm f/1.2 PRO by 里卡豆 Ricardo, 於 Flickr

夏季銀河 Galaxy|阿里山 Tawian by 里卡豆 Ricardo, 於 Flickr

The moon應景照|PEN-F 打月球 by 里卡豆 Ricardo, 於 Flickr

琉璃光先生| 二延平山 Chiayi by 里卡豆 Ricardo, 於 Flickr
個人網站 https://www.songmatin.com
MasaruRi wrote:
要推 DR 的話,該推這台吧,如果依你的標準來說,這台就 DR 之神了


只有在iso200以下是神

iso200以上就被超車
iso200以上也不如5DIV

effo wrote:
撇開您的問題(小弟...(恕刪)


effo大,您謙虛了,拜讀過您一些留言,印象中都蠻認同您的看法。
您提的想法,也是我曾經思考過的,
不同特性的器材,自然就會有不同屬性的使用族群,
自然拍的照片類型也會在比例上有所不同。

只是這段時間我腦袋裡想的東西太多,也慢慢忽略了這點。
再經您這麼一提,我突然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感謝! :)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