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2016青山王暗訪】Olympus 25/1.2 PRO + Leica 12/1.4 Summilux

每年農曆十月「迎青山王」的祭典活動(艋舺大拜拜),不但是艋舺一年一度的盛會,也是台北市三大廟會之一。
其中農曆十月21與22兩天的暗訪(夜巡),更是極具特色的夜間活動。
今年的11/20晚間,有機會參加了導覽的活動,在一邊聆聽講解的同時,
順便可以用新入手的兩個鏡頭Olympus 25/1.2 PRO與Panasonic Leica 12/1.4 Summilux紀錄些活動的片段。
因為是攝影版,以照片分享為主,活動詳細典故大家可參考謝宗榮的講解文章與網路上諸多文獻。
謝宗榮:十月廿二來艋舺 青山王遶境囉!

活動中以25/1.2為主力,因為當天下雨,少數照片才換上12/1.4。
整體上來說,這類活動還是以全幅機配上24-70/2.8鏡頭才是較理想配置。
可惜無法以E-M1 Mark II進行拍攝,PEN-F的暗部對焦在這類活動時明顯感到不夠俐落。
但是這兩棵大光圈鏡頭的幫助,能夠在裝備輕鬆下紀錄這種快節奏的夜間活動,也是一大樂事了!

以下簡單照片分享無時序關係,版上較少這類文章,請大家不吝指教。

廟會活動視覺上最受矚目的,莫過於枷鎖將軍(八家將)
青山宮枷將軍 The flail warrior of the underworld by CY Wu, 於 Flickr

青山宮鎖將軍 by CY Wu, 於 Flickr

駕前八將團 by CY Wu, 於 Flickr

靈安尊王神轎與周邊行進隊伍
靈安尊王 by CY Wu, 於 Flickr

靈安尊王神轎(1) by CY Wu, 於 Flickr

靈安尊王神轎(4) by CY Wu, 於 Flickr

靈安尊王神轎(5) by CY Wu, 於 Flickr

靈安尊王華麗的衣飾側面
靈安尊王神轎(6) by CY Wu, 於 Flickr

繞境隊伍前列的哨角隊
哨角隊(1) by CY Wu, 於 Flickr

祖師爺廟前哨角隊 by CY Wu, 於 Flickr

活動前青山宮外的集合
艋舺青山宮 by CY Wu, 於 Flickr

青山宮內虔誠信徒
上香 by CY Wu, 於 Flickr

暗訪當天青山宮外氛圍
青山宮外(1) by CY Wu, 於 Flickr

青山宮外歌仔劇 (太多人撐傘圍觀,無法找到好角度)
對決 The dual by CY Wu, 於 Flickr


周邊煙火慶祝不斷
外圍慶賀 by CY Wu, 於 Flickr

感謝大家耐心觀賞!
2016-11-22 17:40 發佈
這顆25/1.2 PRO的光影表現真不錯
讓我想起神之光75mm f1.8~
感謝分享

crystal304 wrote:
這顆25/1.2 PRO...(恕刪)


謝謝觀賞,鏡頭真的很不錯!
多數人對這類民俗活動仍有負面的刻板印象,其實裡面有不少文化意涵還有藝術的價值。
現在也越來越多文史團體有辦導覽的活動,推薦大家不妨一試。
謝謝分享台灣的慶典活動, 好久沒有看到了! 大概是下雨天, 沒有看見什麼擁擠的人群, 連乩童頭上都戴塑膠套, 哈哈哈... 和日本比起來, 在活動內容和項目上, 好像差了一些, 如果政府或相關民間團體能好好規劃, 再加油加料, 增加可看性, 再設計一些周邊相關產品, 然後在國外多打廣告, 應該對於觀光的提升很有幫助...


請問為何這類活動還是以全幅機配上24-70/2.8鏡頭才是較理想配置? 是因為你所說對焦的關係嗎? 可否多做一些詳述?
主要是因為變焦能隨現場應變來拍出各種題材和高ISO,若用上12-40/2.8的話,m43的iso負荷不了⋯⋯以上個人淺見
拍得很有Fu,五分奉上
不過竊以為,全幅機配上24-70/2.8鏡頭,要嘛ISO拉高,要嘛快門變低導致影像模糊,綜合表現結果,不一定有優勢。

Jahaha wrote:
主要是因為變焦能隨現場應變來拍出各種題材和高ISO,若用上12-40/2.8的話,m43的iso負荷不了⋯⋯以上個人淺見

我有Canon 6D 和Olympus E-M5 Mk2,
根據我的拍攝經驗,兩者各有優缺點,
但在夜間祭典方面我覺得E-M5 Mk2 的可用iso與性能是足堪勝任的
E-M5 Mk2 +| 12-40 pro
乙未正科東港迎王平安祭 by 123nelson, 於 Flickr

乙未正科東港迎王平安祭 by 123nelson, 於 Flickr

手持
Taiwanese Ghost Festival/乙未年新竹都城隍奉旨遶境賑孤-城隍二公子查夜暗訪 by 123nelson, 於 Flickr

ching43202 wrote:
和日本比起來, 在活動內容和項目上, 好像差了一些, 如果政府或相關民間團體能好好規劃, 再加油加料, 增加可看性, 再設計一些周邊相關產品, 然後在國外多打廣告, 應該對於觀光的提升很有幫助...

台灣比較有歷史的祭典,
如樓主這篇青山王祭的暗訪都屬於宗教祭典科儀的一部分
本身就有禁忌及該遵循的祭儀,
不可隨便加油加料

事實上就有不少地方政府以"嘉年華"的形式
推銷各地的祭點活動,
但卻引來許多不懂以及不尊重當地習俗禁忌的獵奇觀光客
造成許多衝突與當地人的反彈
如剛結束的賽夏族矮靈祭就發生過遊客大鬧祭典的事
甚至西拉雅族用來慰祭亡靈的孝海祭
竟被政府拿來做為祈福儀式
這些都是因為不懂祭典背後意義才會發生的光怪陸離事件

台灣的傳統文化有其獨特性,
不應該拿國外的模式硬套在自己身上
如果想對台灣傳統民俗活動更進一步了解的話
台灣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地方文史團體提供這類祭典導覽解說,
透過這類解說並在現場觀看儀式的進行過程
將可了解台灣民俗祭儀的有趣與珍貴之處
123nelson wrote:


台灣比較有歷史的...(恕刪)

如同nelson大所言,這類習俗活動可以有精緻化空間,但不宜過度加油加料。這次也是參加文史團體的導覽,儘量在不干擾儀式進行下拍攝,這類的導覽活動,真的是挺推薦的。
真的是很棒的分享與對話,謝謝,讓我長見識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