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個月(七月)中旬, 在詢問同事與親自把玩過的經驗下, 最終選擇了Olympus OM-D E-M10 Mark II, 成為我後續系統

原先我是Nikon用戶, 從Coolpix隨身相機到數位單眼D50, D200, D700與D3s

也買了變焦大三元...它們為我留下了許多美好回憶

2010年, 自己去一趟東京短暫三日的小旅行, 沒有帶筆記型電腦, 沒有帶相機, 在Bic Camera買了當時極具話題的Panasonic GF1

包裝含14-45變焦鏡頭, 這是我首次接觸M4/3系統, 也買了一個F-Mount轉M4/3的轉接環

由於只能手動對焦, 實際拿出來玩的時間不多

GF1我當做隨身機使用, 帶著它到竹子湖, 日月潭...等地輕輕鬆鬆的記錄旅行的記憶

Panasonic終於引進GF系列, 向同事借來GF2把玩
不過, M4/3的GF1在我手上不到一年, 就將它賣掉了, 持續使用Nikon相機...隨著時間流逝, 我帶相機出門次數屈指可數, D3s冷凍了, 只帶著D700與50mm f/1.4, 於是這個焦段成為我最常用的組合, 最後, 下了決心出清Nikon系統, 目標轉移到無反單眼, 想到Canon EOS M-3 APS-C系統, 去三創看了實機, 但是機身手持怎麼都不順手, 後來想到M4/3系統的Olympus OM-D, "以下犯上 C/P值代表作 Olympus E-M10 MarkII"這篇文章我不知道反覆看了幾次, 由於有向同事借來把玩, 對造型與握感留下不錯的印象, 於是購入了E-M10 Mark II黑色單機身, 加上外掛手把

搭配向同事交換來的Olympus M.ZUIKO 14-42mm f/3.5-5.6 II鏡頭, 入手E-M10 Mark II就是使用這樣的組合試拍試玩了幾天, 這是我家裡的貓, 還好牠有點慵懶算是好拍

每年八月我都會到東京參觀Comiket, 拍攝Cosplay也是一種樂趣, 於是構想了到東京買顆Olympus M.ZUIKO 25mm f/1.8來用, 下了飛機就到秋葉原的Yodobashi, 買了25mm f/1.8與兩顆BLS-5電池

隔了一日, 前往Comiket 90(舉行於8/12~14三天), 沒想到一顆BLS-5電池可以拍到一千張才閃低電量警告
以下是這三天實際用E-M10 Mark II與M.ZUIKO 25mm f/1.8的照片:






這裡則是三日間拍的照片放在貼圖區, 能力拙劣還望各位見諒
Comiket 90 Cosplay

內建的ART模式也很有趣!
最後是對E-M10 Mark II的感想:
- 右手邊的背帶環真的干涉手指操作, 有點惱人。
- EVF會受其他的閃光燈影響出現破碎條紋, 會場有許多人同時在拍攝, 閃光燈對EVF的影響倒是我之前沒想過的。
- 人臉辨識真是好用!!
- 能與手機App(Olympus Image Share)無線網路連線, 然後分享到Facebook真是便利。
- 希望有更快的快門速度, 用靜音模式雖然能提高速度但是很沒fu...
備註: 本文有些機材的照片是使用手機拍攝, 非E-M10 Mark II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