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手上使用一個月。由於我之前只有用過EP5,所以想來寫一下,這兩代機的不同點和設計的改進。事先聲明,本文純屬一篇個人的碎碎念文,僅是發表一下前後代使用的感想,指出特別的差異之處。如果有想要入手的人可以參考看看。專業的測評文已經很多,詳細規格我就不再提了。
先來一張全家福好了。其實我沒有多大的品牌迷思,只是不知不覺不小心還是收集了很多這家的相機。中間也有試過Sony A77,但覺得還是太大了,於是回到無反。原本堅持手上的機器一次只能留一台,但由於種種原因,有些是為老婆買的卻沒在用,有的是底片特定用途,有的是已經有了歲月的痕跡,賣掉還不如收藏,有的是故障連連,修相機和賣相機的錢也差不多了。於是有了全家福⋯⋯



EP1,當初推出時極為經典的設計,一直沿用了三代。即使今天看來還是有很好的金屬質感。

一直到EP5將銀機從暖香檳色改為中性銀。雖然更承襲了復古風,但從EP5這代開始我沒有再考慮過買銀機。除了想要有低調感和不想要有從眾“復古”的味道之外,我不能理解這家廠為何還有一些鏡頭到今天還在繼續出香檳色,畢竟EP3已停產多年,OMD也全是銀色,這樣想要銀機配銀鏡就要忍受色差。如果是副廠鏡頭就算了,同是原廠搭配,這在產品設計上是無法用“浪漫”去解釋的誤差。可以想像MacBookPro上蓋和底部一個銀色一個香檳色嗎?

EP1特有的拇指處轉盤,從EP5開始拿掉,增加了機頂雙轉盤。操控性也更好。

以往EP5只要單手拿起開機轉撥盤按快門都不是問題,說其為一台可換鏡頭的GR也不為過。

而在Pen-F,為了模仿底片捲片桿,特意將開關放去左側。此“浪漫”之舉大大影響單手操控性,非雙手不能開機。

機身底部。Pen-F賣點之一拿掉了底部所有的螺絲,整體看起來很整潔,但整潔到連凸點也拿掉。這讓我有點擔心放久底部會磨損,所以每次放下於粗糙不平的表面時,總要將背帶稍微在相機底下墊一下。這也是“浪漫”的代價。另外Pen-F首次改掉了前4代使用的電池蓋結構。該新結構似乎沒什麼優點,原本只要蓋上即鎖上,現在需要指頭推動仔細確認關上。有幾次相機背在身上突然發覺電池蓋根本沒關上。

回到外觀,我覺得Pen-F的正面,是Pen系列中最美的一代。將原本已經很美觀的Pen設計語言,通過減法設計,用幾個大的線條做更簡練的詮釋,更消除了老設計中所運用的不必要的段差。正面甚至看不到m43的logo,隱藏至機身側面。

再來到背面,個人認為Pen-F的背面,是Pen系列中最不美的一代。可能為了“看起來用起來”很有料,不斷加加加元素部件。可參考Pen系列傳統的那條上半身稜線,一直線到最後一提,附上系列簽名,類似書法運筆的流暢感,一直沿用到EP5都是簡潔帥氣。到了Pen-F這代,為了迎合翻轉屏幕和更深的拇指區,被上下切斷無數次,顯得很不理性,毫無氣場⋯⋯

新增加EV撥盤,也是承襲老相機的操作方式。撇去“浪漫”,以操作邏輯來說,完全沒有必要。如果沒有為撥盤做特殊設置,比如ISO或WB(這些都有ISO/WB熱鍵可設置),在PAS模式下,前轉盤就浪費掉了,在M模式下,EV轉盤又浪費掉了。並且這個EV轉盤非常的硬,我需要兩隻手指捏著才能轉動,單指轉時不是轉不動就是轉太多。為了騰出兩指,再加上相機前方沒有手握處,調整的時候整個就是很尷尬,常常會不小心按到前方的光圈預覽鍵,也在單手握取或錄影時造成不便,成為操控上的又一缺失。

歷代的Pen我都會用這種特別的握法來操作:用食指勾在拇指處,空出拇指按機背後的按鍵。Pen-F此次的為了移除前方的握把,特意加深了拇指凹槽,這樣握也比較舒適一點。

我真的很希望,下一代Pen-F直接把開關鍵移去右側,直接取代曝光補償轉盤。然後這個碩大的觀景窗“桶”,真的很不美觀。最好左側能夠什麼都沒有,平的一塊類似富士X100那樣簡潔。我知道是為了塞入觀景窗不得已突出一塊“桶”,但如果又有人覺得這塊突出很美,就這真的不是主觀審美的問題,就好像有人也覺得iPhone6背面幾道塑膠料件很美一樣。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