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ART 8負片沖印效果,機身要怎麼設定比較好看?

08/15:

本文章內容因某些原因必需停止分享囉^^
之後再留言或pm的朋友,我很抱歉不能分享設定了!

以上

<原文章內容皆已刪除>


05/29

bonbon09 wrote:
八大你好
剛剛看到你去年po的文 (ART 8負片沖印效果,機身要怎麼設定比較好看)
很想知道你的設定是甚麼
能否請你分享呢

謝謝你


久未上站,不好意思遲覆。
去年這篇文章我已經快忘記了,謝謝還能被挖出來關心。
而且,我想現在應該已經沒有停止分享的原因了吧

原文刪除已久,我盡可能努力去回想,也分享幾張實照,都是17mm F1.8這顆鏡頭所拍攝。
也都套用機身設定後就直出,沒再經過軟體。
我的玩法不一定適合每個人,希望多少能帶給你一些樂趣。

Art 8我使用的是第I型(偏綠)。
有調整的設定是白平衡、測光模式、曲線調整。

在白平衡方面,我有嚐試出兩種我比較能接受的效果,一種是偏黃暖的,一種是偏紅冷的。

偏黃暖的設定,是使用自動白平衡(WB AUTO),進而設定A+3,G-7,
個人經驗是可以得到看起來比較自然的膚色,因為這一型本身設定就已經偏綠,
所以我把G降到最低,試圖降低綠色的色偏,相對的得到黃暖的感覺,會比較適合拍人或食物。




上面這張照片適合補充一下有關曲線調整方面。
在亮暗反差大的室內,這張照片使用暗部-7,亮部+7,
用相機最極端的設定,盡可能強調出照片中亮到暗的氛圍。

偏紅冷的設定,是使用光管(4000k),設定A+6,G-1,帶來稍微粉紅的膚色,稍冷的色調。
其他的白平衡不是太黃就是太藍,我怎麼微調都沒有喜歡的感覺,或許你可以嚐試。



測光模式明顯地影響亮暗部的程度。
曝光補償我大多都設為0,因我個人偏好相機裡的高光點測光模式,
但這個模式很容易就拉爆亮部,或許有的人會覺得看了反感。
若喜歡中庸一點,可以試著用點測光或中央平均測光,搭配曝光補償的微調,效果也不錯。

這個濾鏡的口味非常、非常重,偶爾看一張兩張是還滿搶眼的,頗適合偶爾在FB上一張流。
但我也試過拍一整天200多張整本都是ART 8,老實說,看久頗膩的,所以還是請針酌使用。

以上分享
2014-08-10 16:18 發佈
沒玩過底片機,所以也不知道所謂底片味道是如何。
不過既然願意分享技巧,還是要鼓勵一下
樓主駕馭art8的能耐真高!

本來以為韻味濃厚又自然的正片負沖就只有理光才有

看到樓主的發色又燃起希望 期待設定解密的那天(如果有機會的話)
扯,底片的寬容度平均而言比數位高
特別是負片根本很難拍出這種亮暗部都爆掉的照片
我一年大概打60捲底片
一以上是在拍小孩
要我拍出這種照片根本是辦不到
一般底片拍出的照片品質是像這樣
000059010005 by lml640707, on Flickr

F1070009 by lml640707, on Flickr

F1070022 by lml640707, on Flickr

F1050002 by lml640707, on Flickr

底片消數位漲也不過是十年前的事
大部分的成年人小時候的照片都是底片拍的
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小時候的照片不是像樓主po的這樣
回去翻翻相簿就知道了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其實Olympus的玩具相機濾鏡真的沒有半點底片味,那個暗角跟色偏還有對比都比真實的底片誇張非常多

正沖負效果也是不怎麼討好

那堆濾鏡裡唯一我會用的就是高對比黑白…
同意四樓樓主說法-「特別是負片根本很難拍出這種亮暗部都爆掉的照片」

樓主喜歡底片的fu,請您一定要親自去拍體驗一下。
(曝光是否正確+底片+鏡頭+沖掃店家都會讓成像有所差異)
如果只是光靠網路做功課再用機身後製底片fu,成品還是會有所落差。

還有,如果要用電腦軟體模擬底片,VSCO FILM 這套軟體仿底片效果,個人非常推薦。
對於很多沒有玩過底片的人來說
也許他們接觸到的底片影像
是來自於底片沒沖好,相片沒洗好的店家
或是刻意改色 增感等手法
而造成這種錯誤的印象
其實控制良好的底片影像
是非常優秀的
to lml640707 大大

您說的沒錯,真正的底片機在正常設定下,應是不會有亮暗部拉爆的感覺。
如同您分享的照片,我也喜歡底片帶來一種清淡、溫暖的感覺。
在我的分享裡,是著墨在底片的正片負沖效果,在此說明一下,
正沖負可說是種失控的玩法,受光強的位置常會是一片死白,反之會過暗,
我個人喜歡的正是這種特色,我想正沖負(包括過曝的)的照片應不難google得到。

另外就是這組照片的亮暗部,仍然是可以透過機身設定的調整,去降低過曝或過暗的情形。
只是我個人喜歡反差大的感覺,僅想分享o家數位相機的一些機身效果。



to 低調完美 大大

想跟您說的也是如上,我只是就機身的有限功能去調整出接近、類似底片正沖負的效果,
如此當然一定會和真實的底片有所落差的。

對了,有關VSCO這套軟體,在下也有,用在LR,而且也有ios版。
這套軟體能套用的效果非常豐富,您推所薦的是真的好用、我個人也非常喜歡的軟體。
但就我的使用經驗裡,vsco應是沒有正沖負的效果,
所以我想文章的標題與內容應再稍作修飾為接近底片的正沖負效果,如此可能比較恰當。

謝謝以上的建議。
八加貝 wrote:
在這裡我想分享的是,...(恕刪)


5分奉上

很用心的文章

讚讚讚
感謝以上給予肯定的朋友們,我已pm,請試試,希望能為你(們)帶來一些相機的樂趣^^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