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心有不甘,再拿出來把玩一番,順便爬爬文,看到有人說E-P1 會被嫌畫質不好,是被這顆KIT鏡害的,於是也從善如流添購了一顆 17 2.8 試試。結果仍是不盡人意。
後來爬的文也上將近百樓了,看了許多心得分享,調來調去總是還不滿意,當然漸漸的就中了大家努力勸敗的毒,關注起XE-1。但看久了,覺得 XE-1 有點漂亮過頭了,深怕一旦習慣就回不了頭,加上它的機身質感有點單薄(跟傳統單眼或中階DSLR相比),於是還是轉而關注EM-5。但平常工作所在的東莞,連家相機店都沒有,直到昨天帶人去廣州相機城的時候,才第一次摸到了EM-5。把玩之下,手感很喜歡,當下決定放棄 EPL-5。在店家同意下,趁關門前趕快的用自己的SD卡拍了幾張,準備回家好好欣賞神機的表現,下次再帶銀兩贖回。因為時間匆匆,所以也無暇研究該如何測試,就用原來的設定,搭配原機的 12-50 拍了幾張。
回家一看差點驚為天人,才 ISO 1600,怎麼就抹得一蹋糊塗。實在不相信這是EM-5的實力,於是再努力爬完大樓,但即使夜間的分享照,最多也只看到 1250。不過我還是相信是這台相機的設定原因,由於平常休假時間很少,假日都得陪女兒遊山玩水,廣州相機城也只有白天有開,很難再抽空去一趟,因此只好冒著被砲轟的危險,忠實把我的感覺說出來,並把照片附上,聽聽眾前輩的看法如何。
我是沒有品牌情結的,數位相機十幾年來也買過N多,平常不拈花惹草,都用於生活或賽事記錄。由於不喜後製,所以很重視JPG直出的素質。手上每台DC 幾乎都很滿意,像當年 Olympus E100RS ,乃至其他各型 DC 拍的照片,若不論像素,整體畫面質感也不輸現今相機。甚至 Fuji 十幾年前 50i 的燭光照,現今看了也讚賞有加。 所以在DC的標準下,DSLR 若表現不佳,隨即會被我打槍,迅速脫手。如當年 E-1 搭配 50-200,脫焦率竟達一半(海上遠方小帆船),相比 E100-RS 的張張精確犀利,委實難以接受。
目前工作苦悶,聊以敗家自慰。但銀兩有限,必須敗之有理,且兼實用,經典更佳。家中雖鏡皇、機皇不缺,但另線戰場若太深入,也敗之有愧,僅求小品即可。
-------------圖片1-----------------
ISO 1600 F6.3 1/40秒 其他參數不詳

100%裁切

100%裁切

-------------圖片2-----------------
ISO 1600 F6.3 1/60秒 其他參數不詳
(為保護當事人,部分位置馬賽克處理)

100%裁切

-------------圖片3-----------------
ISO 1600 F6.3 1/10秒 其他參數不詳 (這張手震明顯,但不知原設定是否有開啟防手震。但關注重點還是ISO的純淨度,暫不懷疑其防震能力)

100%裁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