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入手這顆鏡頭的原因最主要是接到了一個要幫朋友拍婚宴的機會,
而且也苦於手上沒有macro鏡, 所以有時候出遊想拍些花草總是不太方便.
因此就在與朋友的討論與翻了將近一個月文章之後, 決定敗入這顆鏡頭.
於是這一個月來, 參加了一場外拍, 一場婚宴, 一次出遊, 都是帶著這顆Sigma出場,
幾乎小弟平常會做的活動都cover了.
主要是為了摸熟這顆鏡頭, 另外也是想說跟以前最常用的ZD 14-45做個比較,
看看是不是有升級的感覺?

做個小測試, 來分享一些小弟的經驗給大家參考.
比較開始:

* 廣角端視角差異:
![[kit鏡的另類升級] Sigma 18-50 F2.8 macro與ZD 14-45 F3.5-5.6不專業比較分享](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704/mobile01-538a084c0963687004f0d9c0e5baf442.jpg)
以同一個角度拍攝, 最大範圍就是ZD鏡的廣角14mm,
而中央彩色的區域則是Sigma最廣18mm的地方.
可以看出很明顯的差異, 原本在APS上帶有廣角的18mm,
到了4/3 system上卻變成了36mm的標準焦段.
若要用Sigma 18-50 macro想拍大景, 大概不是放棄就是要在構圖上多用心了吧...
(這就是為了恆定光圈付出的代價啊~

* 畫質比較 @18mm
![[kit鏡的另類升級] Sigma 18-50 F2.8 macro與ZD 14-45 F3.5-5.6不專業比較分享](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704/mobile01-77885bdcf573b7ef8bfb195314b5dcbf.jpg)
因為要比較Sigma 18-50 F2.8 macro是否有比ZD 14-45更出色的表現,
所以主要用全開光圈來比較....
先來比一下中央區域跟左下角磁磚的地方: (左圖: 中央, 右圖: 左下角磁磚)
![[kit鏡的另類升級] Sigma 18-50 F2.8 macro與ZD 14-45 F3.5-5.6不專業比較分享](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704/mobile01-4ffa28b7d6d6349e8c3579bd3e824efe.jpg)
老實說, 除了中央區域白色窗戶ZD 14-45有點色散以外, 小弟看不出什麼差異....

難難..難道Sigma 18-50 macro就這樣而已嗎?
再來比另一個地方好了 (左圖: 右邊招牌, 右圖: 右上方欄杆區域)
![[kit鏡的另類升級] Sigma 18-50 F2.8 macro與ZD 14-45 F3.5-5.6不專業比較分享](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704/mobile01-3992a1b2bbd50e83ae34e44ecdd3c9e2.jpg)
呼~ 總算是可以看出差異了...

看左圖的招牌部份, 可以看到Sigma在F2.8時畫質跟清晰度是跟ZD F3.7時接近,
但Sigma縮至F3.5時, 畫質有明顯的提昇.
另外, 右圖的欄杆區域, 也提供了紫光的測試比較.
可以看到ZD 14-45邊緣的紫光雖然不嚴重,
但是Sigma確實是比他好多了, 邊緣紫光可以說是非常輕微..
* 畫質比較 @35mm
![[kit鏡的另類升級] Sigma 18-50 F2.8 macro與ZD 14-45 F3.5-5.6不專業比較分享](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704/mobile01-6ab689995436bb8c494e5f76de9e1edf.jpg)
因為兩顆鏡頭的最望遠端不太一樣, 所以小弟僅簡單做個35mm的比較.
由於ZD14-45在35mm的地方光圈已經縮至F4.9,
為了單純跟Sigma的比較, 因此Sigma僅試了F5.0與F2.8兩段的光圈.
(左圖: 中央窗戶, 右圖: 右上窗戶)
![[kit鏡的另類升級] Sigma 18-50 F2.8 macro與ZD 14-45 F3.5-5.6不專業比較分享](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0704/mobile01-9b68985a73352bf180ffb76317fff054.jpg)
從中央區域窗戶的碎石窗框可以看出很明顯的差異,
同樣是F5.0左右的光圈, Sigma的照片可以清楚看到磁磚與小碎石的材質,
但ZD鏡卻較為模糊..
右圖則可以看出白色窗框色散的狀況,
Sigma鏡在F2.8的畫質雖然比F5.0差, 但仍然與ZD鏡的F4.9不相上下...
因此在類似畫質的保障之下, Sigma卻可以獲得較大的光圈,
果然恆定光圈在這裡發揮了相當的功用...
======= 測試結束, 以下是心得 =======
在敗入Sigma 18-50 macro之前, 老實說也是與ZD 14-54掙扎了很久...
畢竟兩顆鏡頭價差不算真的大, 而且一個有廣角一個沒廣角,
對於常常出遊的小弟總覺得不是很方便.
但後來看到Olympus新的鏡頭road map,
決定放棄ZD 12-60mm, 改準備上11-22或等新的平價廣角時,
覺得Sigma 18-50 macro也是個另類的升級選擇.
第一, 他是恆定光圈鏡頭, 對於拍婚宴小弟習慣用M模式, 變焦時光圈會變加上使用小鳥閃燈時, 總是比較難掌握...
再來以他最大光圈F2.8的情形, 在人像外拍時候, 也可得到較淺的景深, 以後外拍不用老是拿ZD 40-150上場了.
雖然他最廣角只到36mm等效, 但其實小弟一般在台灣到處玩時, 也比較少取到28mm等效的位置,
以EXIF analyzer分析以前的照片, 大部分也是落在36mm左右..
所以就拍攝習慣來說, 還算可以接受,
至於廣角的部份, 就暫時用ZD 14-45頂著再說囉...
Sigma 18-50 F2.8 macro以同樣跟ZD 14-45定價都是一萬元出頭的鏡頭來比,
不僅光圈比較大而且也可以有較出色的畫質, 雖然留下了廣角端的殘念,
但還是可以算相當有價值的.
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