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kit鏡的另類升級] Sigma 18-50 F2.8 macro與ZD 14-45 F3.5-5.6不專業比較分享


會入手這顆鏡頭的原因最主要是接到了一個要幫朋友拍婚宴的機會,
而且也苦於手上沒有macro鏡, 所以有時候出遊想拍些花草總是不太方便.
因此就在與朋友的討論與翻了將近一個月文章之後, 決定敗入這顆鏡頭.

於是這一個月來, 參加了一場外拍, 一場婚宴, 一次出遊, 都是帶著這顆Sigma出場,
幾乎小弟平常會做的活動都cover了.
主要是為了摸熟這顆鏡頭, 另外也是想說跟以前最常用的ZD 14-45做個比較,
看看是不是有升級的感覺?
做個小測試, 來分享一些小弟的經驗給大家參考.

比較開始:
* 廣角端視角差異:
[kit鏡的另類升級] Sigma 18-50 F2.8 macro與ZD 14-45 F3.5-5.6不專業比較分享
以同一個角度拍攝, 最大範圍就是ZD鏡的廣角14mm,
而中央彩色的區域則是Sigma最廣18mm的地方.
可以看出很明顯的差異, 原本在APS上帶有廣角的18mm,
到了4/3 system上卻變成了36mm的標準焦段.
若要用Sigma 18-50 macro想拍大景, 大概不是放棄就是要在構圖上多用心了吧...
(這就是為了恆定光圈付出的代價啊~)

* 畫質比較 @18mm
[kit鏡的另類升級] Sigma 18-50 F2.8 macro與ZD 14-45 F3.5-5.6不專業比較分享
因為要比較Sigma 18-50 F2.8 macro是否有比ZD 14-45更出色的表現,
所以主要用全開光圈來比較....

先來比一下中央區域跟左下角磁磚的地方: (左圖: 中央, 右圖: 左下角磁磚)
[kit鏡的另類升級] Sigma 18-50 F2.8 macro與ZD 14-45 F3.5-5.6不專業比較分享
老實說, 除了中央區域白色窗戶ZD 14-45有點色散以外, 小弟看不出什麼差異....

難難..難道Sigma 18-50 macro就這樣而已嗎?
再來比另一個地方好了 (左圖: 右邊招牌, 右圖: 右上方欄杆區域)
[kit鏡的另類升級] Sigma 18-50 F2.8 macro與ZD 14-45 F3.5-5.6不專業比較分享
呼~ 總算是可以看出差異了...
看左圖的招牌部份, 可以看到Sigma在F2.8時畫質跟清晰度是跟ZD F3.7時接近,
但Sigma縮至F3.5時, 畫質有明顯的提昇.
另外, 右圖的欄杆區域, 也提供了紫光的測試比較.
可以看到ZD 14-45邊緣的紫光雖然不嚴重,
但是Sigma確實是比他好多了, 邊緣紫光可以說是非常輕微..

* 畫質比較 @35mm
[kit鏡的另類升級] Sigma 18-50 F2.8 macro與ZD 14-45 F3.5-5.6不專業比較分享
因為兩顆鏡頭的最望遠端不太一樣, 所以小弟僅簡單做個35mm的比較.

由於ZD14-45在35mm的地方光圈已經縮至F4.9,
為了單純跟Sigma的比較, 因此Sigma僅試了F5.0與F2.8兩段的光圈.
(左圖: 中央窗戶, 右圖: 右上窗戶)
[kit鏡的另類升級] Sigma 18-50 F2.8 macro與ZD 14-45 F3.5-5.6不專業比較分享
從中央區域窗戶的碎石窗框可以看出很明顯的差異,
同樣是F5.0左右的光圈, Sigma的照片可以清楚看到磁磚與小碎石的材質,
但ZD鏡卻較為模糊..
右圖則可以看出白色窗框色散的狀況,
Sigma鏡在F2.8的畫質雖然比F5.0差, 但仍然與ZD鏡的F4.9不相上下...
因此在類似畫質的保障之下, Sigma卻可以獲得較大的光圈,
果然恆定光圈在這裡發揮了相當的功用...

======= 測試結束, 以下是心得 =======
在敗入Sigma 18-50 macro之前, 老實說也是與ZD 14-54掙扎了很久...
畢竟兩顆鏡頭價差不算真的大, 而且一個有廣角一個沒廣角,
對於常常出遊的小弟總覺得不是很方便.

但後來看到Olympus新的鏡頭road map,
決定放棄ZD 12-60mm, 改準備上11-22或等新的平價廣角時,
覺得Sigma 18-50 macro也是個另類的升級選擇.

第一, 他是恆定光圈鏡頭, 對於拍婚宴小弟習慣用M模式, 變焦時光圈會變加上使用小鳥閃燈時, 總是比較難掌握...
再來以他最大光圈F2.8的情形, 在人像外拍時候, 也可得到較淺的景深, 以後外拍不用老是拿ZD 40-150上場了.
雖然他最廣角只到36mm等效, 但其實小弟一般在台灣到處玩時, 也比較少取到28mm等效的位置,
以EXIF analyzer分析以前的照片, 大部分也是落在36mm左右..
所以就拍攝習慣來說, 還算可以接受,
至於廣角的部份, 就暫時用ZD 14-45頂著再說囉...

Sigma 18-50 F2.8 macro以同樣跟ZD 14-45定價都是一萬元出頭的鏡頭來比,
不僅光圈比較大而且也可以有較出色的畫質, 雖然留下了廣角端的殘念,
但還是可以算相當有價值的.

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謝謝!

2007-04-19 16:39 發佈
可以用
11-22 + 18-50 + 50-200
一定很好用
http://www.flickr.com/photos/horace1171/
不錯的文章

我也很想買這顆鏡頭

不知道SIGMA之後會部會出50-150 f2.8還是24-70 f2.8或是10-20 F4-5.6

Lumix G2+14-42 O.I.S + ZD12-60
光是 sigma 18 端 F2.8 跟 ZD 的 F3.5 你看不出差異就值得了。
這表示他的 F2.8 不只是可用還表現的不錯。

ecoli wrote:
Sigma 18-50 F2.8 macro以同樣跟ZD 14-45定價都是一萬元出頭的鏡頭來比


這兩顆鏡頭等級應該差蠻多的吧?

和14-54來比可能比較恰當.
docliu wrote:
這兩顆鏡頭等級應該差...(恕刪)


雖說1445定價很貴(pxhome...)
但是二手區只要兩千與有找就帶回來了
除了光圈小了點(跟其他同級kit一樣)
抗耀光差了點(kit除了P家那顆有smc之外也好會太多吧)
廣角變形嚴重了點...這...我靠軟體修回來
其它都算是是物超所值了吧

期待1442的表現,還有...價錢
其實是1445太強了
超有誠意的kit lens啊 :D
不過此鏡真的很可惜在4/3系統上沒有廣角....

只能期待1260了!!
台灣驗車法規全世界最無理
Pussycat wrote:
其實是1445太強了...(恕刪)


大哥......
28mm還不算廣角喔!!
您要的應該算超廣角了吧!!
kampa wrote:
不知道SIGMA之後會部會出50-150 f2.8還是24-70 f2.8或是10-20 F4-5.6


感謝,
我也是想說先買Sigma 18-50 macro頂著,
等Sigma良心發現, 再出個50-150 F2.8跟10-20 F4-5.6...
這樣就可以組成副廠小三元了....

docliu wrote:
這兩顆鏡頭等級應該差蠻多的吧?
和14-54來比可能比較恰當.


小弟同意Sigma 18-50 macro應該是與14-54同屬於High grade鏡頭的...
但因為手上並沒有14-54可以比較, 所以只是單純和14-45的kit鏡比較,
希望給有想要升級的人一些參考....

ZD14-45跟Sigma比並不是完全失敗,
至少就感覺來說, 抗耀光還是比Sigma好...
(所以一顆是[晴天鏡], 一顆是[陰天鏡]囉...)


小弟也剛升級Sigma 18-50 F2.8 macro,主要看中的是他的大光圈及微焦功能,
可以頂替原本14-45 kit及35 f3.5 macro的功能,就可以不必一直換鏡頭。
找個時間小弟也來比比35mm f3.5跟18-50 F2.8 macro的差異
會入手是因為它比14-54mm 便宜,12-60又不知何時出?
但不管14 or 18mm 都還不夠廣,
廣角鏡就要7-14 or 11-22才行,可是沒錢只能
O家你何時才會出便宜的廣角鏡,如Sigma 10-20mm為何不出4/3系統呢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