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Olympus推出了兩款機種,一款是DC的XZ-1,另一款則是同屬於E-P/E-PL家族的E-PL2。我想,現在市場上的反應,應該有稍微超過當初廠商的預期。
但還有一件小事,是當初沒有人預期到的,就是這兩台機子都有佛光的問題。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9&t=1963275&last=25521900
我喜歡把醜話講在前面,基本上這絕對是個缺陷,但在日常生活中,除非你是個追逐太陽的后羿,否則影響應該是不會太大,畢竟要出現佛光來照耀大地的基礎前提是正對光源且靠近畫面中央+縮小光圈。
在一切開始前,有些前情提要:
1.我絕對沒有收Olympus任何一毛錢,基本上olympus在台灣是最不會做行銷的,況且我只是個小咖,他們應該不會鳥我,我只是出自個人意願,推薦最近這兩台還不錯的Olympus機種。
2.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做? 其實我自己也有Canon系統,只是單純因為厭倦這市場上Canon Nikon等大廠的佔據,希望一些市佔率比較小的廠商,能夠浮出抬面罷了。大家一起互相競爭,場子比較熱鬧啊XD
3.所有的照片都是用E-P1+M.14-42 kit鏡拍的,我想XZ-1和E-PL2的色彩和E-P1應該是差不多的。

先來談談XZ-1,在廣角端28mm時,最大光圈來到1.8,是目前DC界中的最大光圈,和samsung的EX1相同,但我個人覺得更難能可貴的部份,卻是望遠端到115mm時,卻還保有2.5的大光圈,我想,這顯示的不只是要用小DC創造淺景深這項奇蹟,隱藏在背後的是望遠端時的拍照成功率。


許多DC即使最大光圈弄得很大,但隨著焦段來到望遠,光圈卻會馬上變得很小,舉凡如S95/90到了望遠端只剩下F/4.9,快門速度變慢的情況下,手震晃到的情形層出不窮,對拍照的成功率會有相當大的影響。
除此之外,XZ-1上也保有Olympus近幾年來吸引人的小玩意:Art filter,可以讓使用者很輕鬆做出許多特別的色彩效果。


處在一個15K的高階DC帶,XZ-1的對手,很明顯的是諸如LX5/S95/G12/EX1這幾台都相當知名且熱賣的相機。而且在時間點而言,其實XZ-1已經慢了,競爭者都已經賣了一段時間,且在市場上證明了各自的能力。
Olympus不僅在品牌知名度落後,整體推出的時間也慢了。

因此,撇開大光圈的優勢,色彩,也算是Olympus的優勢之一,我想對大部分DC使用者而言,回到家如果還要用電腦來後製,應該是件繁雜的事情。在DC中,canon的DC沒能承襲自己單眼系統的人像膚色演繹,導致整體的色彩表現中規中矩,最為突出的我個人覺得是fuji,而這回的Olympus XZ-1,看過網路上許多分享的圖片,XZ-1確實有承接olympus單眼那本身濃厚卻不膩的色彩。



提供你拍照的高成功率以及不用後製修圖的色調,加上目前DC最頂的畫質,亮眼的外型以及高ISO能力,XZ-1可以很稱職的扮演一台隨身機,但不剝奪你想要自己控制參數的樂趣。

再來我更想討論E-PL2,自從Olympus開始了M4/3以來,除了最初的E-P1系列曾經吸引眾人的目光之外,之後的鋒頭,都落在Panasonic的GF系列身上,這類型的可交換鏡頭相機(ILDC)到了2010,還因為Sony的Nex系統推出,達到更一波的高峰,Olympus雖然不斷的推陳出新,歷經了E-P2/E-PL1/E-PL1s,都無法挽回劣勢。

直到這台,令人感到意外的E-PL2。

恢復了一個轉盤,讓機身的前半部是金屬用料,Olympus終於想通要把好幾代的E-P/E-PL系列,整合到E-PL2身上,更重要的是,一個合理的價格,公司貨kit鏡組:22900,元佑兩年保,免費到府收送。
想當初我是定價29900購買了E-P1的kit組,周圍的人總笑我太傻,老婆說我是笨蛋。

在這件事情上,我確實也蠻傻的。和E-PL2相比,E-P1大概就只剩下那跟照片品質一點相關性都沒有的外型和質感,除此之外都是E-PL2取得優勢,更別提我個人覺得E-PL2的外型其實也還蠻好看的,尤其是紅色和黑色的機身。

機身的部分,前半部也使用金屬材質,也放了一個轉盤在機身背面,有助於快速調整參數。

E-PL2也延續E-PL1,擁有內閃跟電子接點,可以外接高解析度的EVF。

高ISo能力可以來到ISO 1600沒有問題,緊急時3200也可以勉強用,最高快門來到1/4000,加上olympus原本的強項:色彩演繹,JPG直出的畫質和色彩相當好,這對許多不太願意或沒有時間去後製的使用者而言也算是一大好事。

此外,連以前不曾出現的曲線調整,都可以在E-PL2上找到。直接在機身上,對照片做出更多明暗調間的變化。



而從Olympus開始的Art-Filter,也新增最新最無恥的戲劇性(Dynamic)濾鏡在E-PL2上。
戲劇性濾鏡@Mobile01

我一直深信,在市場上,尋求一台畫質好一點,體積接近DC一點,只想單純記錄生活的消費者,是佔多數的,但卻也是最無聲的。
這些人或許只要一機一鏡,不想去考慮之後要買什麼鏡頭,因為光了解ILDC是什麼,就有點頭大。


就自己的角度而言,目前這種ILDC,E-P/E-PL也好,Nex,G-F系列也是,想要讓我帶出去的意願,遠比背著自己的450D+那幾顆定焦鏡來得高。

也只有帶出門,才能真正留住影像,放在防潮箱裡,充其量就是美麗的裝飾品。

輕巧的帶出門,認真的按快門,時間在我們的身旁無情地流逝,總該為自己或某些目的,留下些什麼。
對了,如果最後真的買了E-PL2,歡迎一同來這邊發發圖吧!
TMC(Taiwan M4/3 Club)@Flickr
同文發表我的網誌
有的時候,考慮一下Olympus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