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Capture NX 2 的 USM 銳利化與建議值

我正在學習用Capture NX 2轉檔、後製,
有一本英文的電子書:The Photographer's Guide to Capture NX2"
個人覺得很值得推薦。
該書的作者Jason Odell,他建議的銳化處理,
是先關掉機身設定,直到後製的最後再加進去。
他的網誌:http://blog.nikonians.org/nikonian_jason_odell/,最近有兩篇文章,
都是在講他對Sharpening的看法,
分別是:Understanding USM in Capture NX
Should you turn in-camera sharpening off when processing NEFs?

以下是重點整理:
Jason Odell建議 Capture NX 2 的使用者,在後製的第一步,
就關掉原先相機「照片調控」(或影像最佳化)的「銳利度」設定
(從「照片調控」下方的「進階」,將銳化值調整為0),
直到後製流程的最後,再進行「遮色片銳利化」(Unsharp Mask, USM)處理。
他認為,相機內的銳化設定,和後製時的做的USM是差不多的事。
Capture NX 2 的「遮色片銳利化」(USM)有3個參數設定,分別為:
1. 濃度(Intensity):銳化效果的總量。
2. 半徑(Radius): 銳化效果的直徑(大小)。
3. 臨界值(Threshold):需執行銳化效果的相鄰像素間之色階差異值。

在「照片調控」出現前(大概是 D300 吧)的相機,機身內部可供選擇的銳利化設定比較少;
而具備「照片調控」設定的機子,機身內提供了從0-9的銳利化設定,
其濃度設定值(Intensity)較過去稍低,而半徑值(Radius)較高。
和軟體銳化的最大差異,在於無論是「照片調控」之前或之後的機子,
機內銳利化的「臨界值」(Threshold)均為"0",
也就是說,每個色調差異值大於零的相鄰像素(幾乎是全部)都被銳利化了,
包括了影像裡的「噪點」。

「臨界值」的設定,是限制銳利化處理的總量,
適度的調整,可避免像光噪點,或是變化極小的單色背景(如天空),
也被抓去一起銳利化。

Jason Odell的結論是,
以影像處理軟體(如 Capture NX 2)做臨界值設定的USM,
可以得到較機身處理更為乾淨的銳化影像。

用 Capture NX 2 做USM銳化,其設定值可參考Jason Odell提供的免費設定檔
(下載網址:http://www.luminescentphoto.com/nx2guide.html
左下方黃色區塊中的Free Settings連結)。

那些設定檔裡面,包含有各相機銳利化的設定檔,
套用後,就是在 Capture NX 2 當中,執行 Jason Odell 針對各相機所建議的USM。
(下載後解壓,在Settings_Files\Sharpening\Capture Sharpening的資料夾內,
會有各相機型號的set檔。
從Capture NX 2的edit/preferences/manage settings/add 加入該set檔,
套用時,選batch/load adjustments,選擇相機型號即可。)

那些銳化值,可整理成下列的表格:
Capture NX 2 銳化設定建議值
相機機身USM設定 (Intensity/Radius/Threshold)
D340/5/2
D70040/5/2
D30050/5/4
D4040/5/4
D40x40/5/4
D5045/5/4
D6040/5/4
D8045/5/4
D9040/4/4

(下載檔案裡,沒有D700和D90的設定檔,這兩台相機的值,是從別的討論區查到的)

網誌版:
http://fafner-hideaway.blogspot.com/2009/03/capture-nx-2usm.html
http://fafner-hideaway.blogspot.com/2009/03/nikon-capture-nx-2-usm.html
2009-03-03 21:27 發佈
剛好最近也在學nx2,感謝大大提供資料.
作者在NX & NX2都出過書,關於sharpness在相機上的設定他建議是在拍照時調高一點,方便在機身小小的LCD上做對焦準確度的確認,等NEF在電腦上開啟後把銳利度調低,然後開始做後續處理,並建議了一套流程,在該流程中sharpness為在完成所有調整後(含縮圖)再進行。不過使用一段時間後,小弟覺得應該配合各種範圍選取的工具先把最需要做sharpness的地方單獨用遮色片選出來後先做一次USM,數值可以放得很大如 50/5/50,隨後縮圖完再做一次整體性的USM此時數值可以放小如 10/3/5,這樣的話可把主題與背景的銳利化程度分開處理,個人覺得效果會比單純對整體做USM好上許多。作者針對個機型建議的銳化建議表有問題,如人帶景背景有樹葉、草地、花海等這類東西,50/5/4會把這些樹葉、草、花瓣過度銳化,反而出現反效果
除了U-point(彩色控制點)以外, 「選擇控制點」也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功能,能很快速的製作出複雜的遮色片歐
NX2已是相當好用的軟體了,不過希望在未來的版本能針對照片整體的色彩控制上增加一些功能,如photoshop的Hue/Saturation,NX2的色彩推進器,飽和度/暖度不是很好控制
做張NX2 銳化數值的比較圖,我取照片中散景的部分做測試,比較明顯

相機上銳化+5,在NX2中改至銳化0的 1:1 100%截圖


USM按作者建議的USM 50/5/4 100%截圖


USM 50/5/50 100%截圖


註:因為NX2不能以指定像素大小的方式做裁切,所以我這三張切出來的原始檔案長寬就不一樣,上傳至01後又統一被縮圖至固定大小,固有三張圖比例不一樣的現場產生,請見諒

Daxie wrote:
作者在NX & NX...(恕刪)


作者的觀念是(我至少看過或聽過三、四次)
「銳利化是移除機身反鋸齒濾鏡的效果」
這個「濾鏡」,可能是機身影像處理引擎的柔化效果
(更正:剛剛才知道,所謂的「反鋸齒濾鏡」- anti-aliasing filter,就是「低通濾鏡」-LPF)

所以他的建議值
是針對各種機身的不同柔化效果
所進行的類似「補正」的功用

作者也說,這些值的效果
是為達成不著痕跡的銳化

我想,每個人依其品味和不同場合的需要
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銳化設定
而上面的建議值
可當做是基準或參考
也方便我這種懶人
在批次轉檔時不需費腦的機械式套用

另外,我最近也在試用另一款影像軟體DxO Optics Pro
裡面也有Lens Softness的修正功能
那是DxO實驗室透過機身與鏡頭的實測
所發展出的矯正模組
該軟體也是標榜他們「修正」式的銳化是最自然的
我個人認為,他們的目的
應該是和上述的電子書作者Jason Odell蠻接近的

對了,不知可否分享您不同情境下的銳化設定值呢?
(您的機身應該是D300吧?)
大大請問一下~
上面的銳化建議值是針對未縮圖前的原始照片尺寸大小吧?
那若縮圖後的數值該設多少呢?
縮圖後的尺寸和銳化設定值應該有什麼一定的關係吧?
假設從原始寬邊3872縮至寬邊800,銳化設定值該設多少效果較好呢?
感謝解惑~~
喜歡趴趴走~
Leo桑 wrote:
上面的銳化建議值是針對未縮圖前的原始照片尺寸大小吧?
那若縮圖後的數值該設多少呢?
縮圖後的尺寸和銳化設定值應該有什麼一定的關係吧?

問得好啊!
我想很多人並不會在意原圖做最佳銳化, 機身設定銳化就很方便好用了.
可是縮圖後呢? 尤其是拍人帶景的縮圖人像, 很容易在人臉產生鋸齒狀邊緣.
謝謝分享....
最近也在摸索nikon的這一套軟體

Daxie wrote:
做張NX2 銳化數值...(恕刪)


其實臨界值不用調到那麼高
臨界值調高了
基本上對於散景及銳化沒有幫助
借用了閣下的第一張圖用NX來作銳化

USM 50/5/25



這樣的質感是否比較自然一點呢?
出了泥坑進了索尼,喜愛拍貓
這篇討論串真專業,值得細細研究摸索的課題!
感恩前輩們分享!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