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D90與D300 高ISO實測by 伊達淳一

商品コード:1860533000
ISBN:4056053308
サイズ:AB判 128頁
創刊日:2008/10/29

發行CAPA的學研,在各家雜誌裡一直定位在最強的性能解說雜誌,不管是過去膾炙人口的大老西平英生(鏡頭)與竹內敏信(寫真),乃至於這一代的寫手馬場信幸(跳燈、人像)、桃井一至(人像)、伊達淳一(機身),都建立了各自的口碑。

或許是上次D300/D3解析寫得太混,這次的MOOK動用了CAPA目前的主力伊達帶頭寫評析。以下便是高ISO表現:
既然翻譯出了,又有人無聊隔了這麼久才跑來戰舊文,那就砍圖吧。大家請支持中文版喔~


最後節錄伊達每頁下的大標題:
*壓倒的12.3M畫質等同D300
*(D90的)ISO1600是常用程度且雜訊很少
*為了實現高畫質的機能充實
*效果很大的(ADL)「更強」新增加
*3D追焦的11點AF搭載
*以中級機來說夠了的4.5fps連拍
*與上級機身D300約等同的解像力

我想這是大家最關心的部份,其餘的自有定論,如果還有疑問的可以買一本書來看,上面有資料。
2008-11-03 22:36 發佈
請問D90的--3D追焦的11點AF搭載--怎用,效果如何呢
疑?不是跟D80一樣的CAM1000嗎?還是說D80也有啥三低追焦?

ZIPY wrote:
請問D90的--3D追焦的11點AF搭載--怎用,效果如何呢

akihindo wrote:
疑?不是跟D80一樣的CAM1000嗎?還是說D80也有啥三低追焦?


D90是繼D3與D300上曾經使用的EXPEED影像處理器第三款機身,所以有3D追焦。
我本來以為D90只有中間是十字對焦點會比較吃虧,不過書裡面追蹤特技演員全都正確,所以比我想像好。

我自己則是拿來追狗狗,成功率不錯。
幫你分開來看

NR OFF
左邊D90,右邊D300
由上至下是ISO-1600、3200、6400



NR ON
左邊D90 NR標準,右邊D300 NR 高
由上至下是ISO-1600、3200、6400



疑點:
1.D300曝光明顯不足,兩台機器在不同曝光程度下,要怎麼比較ISO表現?
2.D90用NR標準,D300用NR高,兩台機器在不同的NR設定下,要怎麼比較細節表現?

不懂耶?
這項測試似乎沒什麼說服力
seisyuku wrote:
1.D300曝光明顯不足,兩台機器在不同曝光程度下,要怎麼比較ISO表現?
2.D90用NR標準,D300用NR高,兩台機器在不同的NR設定下,要怎麼比較細節表現?


D300曝光我從紙面上看起來是沒有問題(只稍稍under),可能是掃瞄後的差異,曲線變了
但是under就我所知跟雜訊並沒有直接關係,反而EV如果刻意減低很多時熱電流可以稍微減低

至於NR為何開成那樣我只能猜測是不是排版錯誤,因為在文章裡面他說他比較的是D90[普通]效果,照理說他應該會開D300的[普通]才對

另外你放大後我看到布料的紋路了,比較NR無的就好,D90在ISO6400還保有布料紋路,但D300在ISO3200紋路幾乎已沒有。

我認為看紙面會比較好,因為掃出來很多東西都會失真。
seisyuku wrote:
但是under就我所知跟雜訊並沒有直接關係,反而EV如果刻意減低很多時熱電流可以稍微減低

你可以試著拍兩張
一張拍0EV,一張拍-1 EV 再拉回一樣的Expose
看看哪個雜訊多你就知道了

另外我又看了一系列Imaging-resource的測試圖
以ISO-3200,NR OFF為例
左邊是D90,右邊是D300

很明顯D300噪感比較重
但也只是證明了D90就算NR OFF也會抹雜訊
也符合D90抹除雜訊演算法較佳的理論
沒差,我都拍RAW再用PS抹,機身抹的好不好對我並沒影響
不過聽到D90也有3D追焦讓我也滿訝異的,帳面上並沒有提到呢
之前去日本的電器行順手測試了d90的3d追焦,確實不錯,我認為自動的3d追焦情況下,應該是勝過d200.不過d200的區域群組對焦以五區控制11個對焦點,在手動選擇對焦區域時還是比較方便.

雖然d2 d200 d80 d90都是11點對焦,但是設計上還是有分級上的落差.

對焦最快:d2
有群組功能及獨立的模式切換:d2 d200
7區寬區對焦:d200
10+1寬區對焦 d80 d90?(忘了)
沒有對焦群組功能:d80
有3d追焦:d90

值得高興的,和d3 d300 相比,上lcd拍攝資訊窗上的對焦點在選擇對焦位置時候,是會跟著移動的(在超低角度盲拍時頗好用),d700則是取消在上lcd的對焦模式資訊欄,希望nikon能夠出個韌體對應此功能在d3 d300上.
dodoba21 wrote:
疑點:
1.D300曝光明顯不足,兩台機器在不同曝光程度下,要怎麼比較ISO表現?
2.D90用NR標準,D300用NR高,兩台機器在不同的NR設定下,要怎麼比較細節表現?

不懂耶?
這項測試似乎沒什麼說服力...(恕刪)


如果曝光不足在燥點方面就輸了
那如果拉高點ev值
那燥點就會更多了

應該可以更明確的說明
d300應該有再進步的空間
或許可以再靠著韌體的更新達成

至於不同的NR設定
或許是想強調D90只要在標準的設定下
即可達到乾淨的畫面
dodoba21 wrote:
你可以試著拍兩張
一張拍0EV,一張拍-1 EV 再拉回一樣的Expose
看看哪個雜訊多你就知道了

很明顯D300噪感比較重
但也只是證明了D90就算NR OFF也會抹雜訊
也符合D90抹除雜訊演算法較佳的理論


數位光學元件調整ISO的原理是,每調高一級因感光時間縮短,感光的信號呈倍數級降低,相機內部電路再依其倍數將信號放大到原最低ISO水準時的亮度。這類似傳統相機的增感。

也就是說利用EV調整來調整感度,應該是可以達到等同(數位元件)調整ISO的效果。
從這種架構來說,在同一個場景裡用比較低的EV去拍攝(比較低的ISO),雜訊也應該要比較少。


D90 NR無的狀態有布料紋路,D300卻沒有布料紋路,從這我認為
「D300 NR無的時候仍會抹雜訊,在D90 NR無的時候已經不用抹了」
這樣才比較可能出現此現象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