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趁著"薔蜜"還沒侵台前帶著心愛的D300直奔小琉球到了晚上心血來潮時想說來拍個星曝吧待全部"機絲"準備就續後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了但是結果出來後~~天啊~~差點沒暈倒整張的熱燥點難道這就是用數位機長曝的宿命嗎還是我的操作方式錯誤請版上各位前輩指點一下囉~~THKsISO: 100曝光時間:1小時有開NR除雜
同意樓上大大說的請問一下樓主您拍了這張照片後在開啟NR的情況下有等上一小時的時間嗎?如果有的話,那才是消除長時間曝光雜訊沒有的話,那就是減低高ISO雜訊不過,話說回來,D300的長時間雜訊抑制效果的確不理想長曝的話,不如就交給FM2效果可能會好很多
我曾經在版上詢問過是否有人使用 D300 拍星軌, 請看下面文章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8&t=769303&last=8098283有網友提供國外網友拍的照片我發現並沒有像你照的那麼糟耶不過,我到現在都還沒有收到其它使用 D300 機友的回應本來是這個星期要上合歡山拍, 不過老是遇到颱風來攪局要延到10月才能去, 還是希望在這之前, 能夠吸收一些機友的經驗
基隆丫貴 wrote:在開啟NR的情況下有等上一小時的時間嗎?(恕刪) 有的~~長曝1小時外加開NR1小時共等了2個小時林俊志 wrote:我發現並沒有像你照的那麼糟耶...(恕刪) 厚~~真是沒禮貌也就是因為這樣看了別人的作品後才覺得奇怪啊別人曝了那麼久沒不會有整張的小麻點
光害挺嚴重的,這張會有這麼嚴重的雜訊主要應該是敗在「光害」像這種已經拍出有「階調」、「細節」的圖片,相機過濾雜訊的演算法本來就無法很有效地過濾這張雜訊噪點大部份產生在要黃不黃要黑不黑的天空如果現場光害很少天空是一片單純的漆黑,不至於會拍成如此另外拍攝這類題材iso值要調低,至於要調多低就得衡量相機長時間曝光產生熱噪的嚴重度,還有現場光害程度所以iso100並「不一定」比iso200來的好,曝光時間多一倍與iso值調高一級哪種好這要測試比較正確的測試必須在同一時間地點,分別架設同樣規格鏡頭多台相機,各自設定測試的iso與曝光時間,再來比較而鏡頭光圈開小也可以「縮小」的雜訊嚴重程度(不是減少)但是光圈開小拍出的星軌也會變「細」,所以也要考慮當天拍攝天體的亮度,看來一張照片拍攝下來有許多參數要考量判斷來做決定越單純的細節越少的圖片,相機濾雜訊的演算法就有效多了當然如果要真正要測試一台相機「雜訊抑制」能力就要在昏暗不明的環境中,使用長時間曝光或高iso值拍攝,拍有細節且階調性豐富的物品例如拍攝在微弱燈光下的人像,大家可以去注意背景與頭髮交接處,或是人臉與髮絲交接處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