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前幾天分享的增距鏡裁切對比,不知道有沒有打破一些人的刻板印象?無論是近距離,中距離,甚至是38萬公里外的月亮,加上增距鏡後相比直接裁切以放大成同大小的畫面,都有不小的畫質提升,至於室內靜態畫質測試,請參考稍早的另一篇文:
長焦Part1-Z400mm f/4.5 & Z180-600 & ZTC 1.4X/2X 畫質測試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8&t=7084183&p=1&all=0#91131129
二. 關於增倍鏡的迷思
裝了增倍鏡畫質就一定變差?至少目前實測不是這樣(理論也不是),當你原本鏡頭的解析力是小於你的像素的時候,加了增距鏡(相當於把畫面中心再放大)畫面細節依然會有所提升。你會發現把其兩者的成像拉到一樣的大小時(也就是一般的迷思-用裁切來達到增倍鏡相同的大小),無論是固定iso還是提高iso的,用了增距鏡的畫面都有更多細節,再加上裁切相當於把雜訊顆粒放大,更不利於未加增距鏡時(與加增距鏡成像相同大小)的鏡頭表現。
三. 裝了增倍鏡的成像變化
- 細節會有提升(見下圖),紋理會有點下降(類似於把機身鋭化關掉的感覺,後製可以再調整回來)。
- 對比下降:在大光比環境下對比容易降很低以1.4x 來說還好,但2.0x就比較嚴重,甚至有種加黑柔的感覺,過曝區域邊緣色差會比什麼都不加的鏡頭嚴重。
註:前題是ISO值在控制在未接增距鏡時可接受的值,如果使用ISO來補償變小的光圈,ISO高到一定程度細節就會被雜訊淹沒。
四. 增距鏡的優缺點
優點:
1. 得到更多細節。
2. 得到更多像素來後製鋭化或降噪。
3. 增加物體識別能力:只在光線非常好時。
4. 增大放大倍率:最近對焦距離不變。
缺點:
1. 對比降低:可通過後製修正。
2. 高Iso 時畫質崩解嚴重
3. 放大光學缺陷(色散/像差/不銳利)
4. 影響對焦速度,如果再加上光線不好時會影響物體辨識能力容易拉風箱。
五. 實拍
這些皆為固定距離,把主體放在接近中心的區域拍攝後,再把無增距鏡 及1.4x拍的照片放大到和2.0x一樣大(並排比較)。為避免假合焦問題,皆為多次對焦拍攝再選最銳利的一張做對比(皆無後製鋭化、直出後直接裁切加文字)
以下兩組為在光線好的環境下,用快門速度補償光圈和用iso補償光圈的對比,可見增距鏡在低iso時對細節提升有幫助。
這組照片為在陰影處拍的,光線條件相對不佳的對比。可以發現依然有細節提升,然而已經不太明顯了。
這組月面照拍攝於高山,無風且空氣透明度高。可以注意哥白尼坑、第谷坑和伽桑狄環形山的細節
六. 外接增距鏡在不同場景的使用建議:
1.遠距離不苛求對焦,想要更多細節
比如月亮、遠處風景
→ZTC 1.4x、
→ZTC 2.0x都可以加,看想要什麼焦段決定
2.中遠距離、對於快門及對焦速度有些要求的題材,比如魚鷹、黑鳶等大型鳥飛行/距離6m以上的。
陰天
→ZTC 1.4x:表現很好
→ZTC 2X:無法使用,因為光圈太小影響對焦速度,且高速快門拉高了ISO(已超過原鏡頭可接受的上限)
大晴天(光線很好)
→ZTC 1.4x表現很好
→ZTC 2.0x表現可用(注意ISO)
3.近距離、非常要求對焦的小型鳥飛行
比如正衝五色鳥/燕子、翠鳥衝水。
→不建議加增距鏡
→ ZTC 1.4x:斟酌使用(對焦速度是否跟的上)
4.拍攝星空、夜景…等
由於對整個畫面的光學素質都有高要求的
→非常不建議加(色像差都會變嚴重)
5.變焦鏡(包括Z70-200s/Z100-400s
→不建議加(註:1.4x斟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