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Z6/7上市後,Z35mm F1.8是第一顆上市的Z定焦鏡(當時訂價26900 ),35mm這個焦段適合街拍/室內外人像及風景,那時大家普遍存在1.4鏡頭優於1.8鏡頭的看法,在當時沒什麼可選的Z原生定焦(僅Z35.8S/Z50.8S),我買的第一顆Z定焦就是Z35.8S,入手後完全改觀,這是顆全開光圈就完全可用的鏡頭(當年F卡口都是小縮光圈才能不那麼軟), 後來,只是Z的Sline從來不會有人質疑它的畫質,六年後的2024年,在Z6iii發佈過後的一週,大家預期的Z35 F1.2S沒出現,反而是來了個Z35 F1.4(沒有S,而且訂價僅599美金),它到底如何哩,我們來看看

自從我拿到Z35mm f1.4後,有不少人問我與1.8s的差距有多少,儘管大家都預期畫質不如1.8S,而差距是不是大家在意的點,基於這個原因,就花了一點時間深入的測試硬體的部份,至於MD的美照就等別人分享了,這篇完全只有硬體...(沒有美女照…沒有)

註:Z35mm f/1.8S已貼膜
Z35mm f1.4 VS Z35mm f1.8s
外觀比較:
⁃ 1.4鏡前為金屬,對焦環為橡皮,有塑料控制環,鏡尾外環亦為塑料。
⁃ 1.8S 鏡前為塑料,對焦環為金屬,鏡尾外環有一金屬原色斜切線,材質為金屬。
⁃ 都是金屬卡口有防滴防塵膠圈。
⁃ 長度/口徑:兩者幾乎相同,但Z35 f1.4鏡身有曲線(像Z24-120那種),
⁃ 遮光罩:同口徑,但型號不同(Z35 f1.4 HB-115 / Z35 f1.8s HB-89)。
⁃ AF/MF撥鈕:僅35.8S有
⁃ 重量相近:Z35.4 略重(415 VS 370克),但差距太小感受不出來。
⁃ Z35 f1.4盒內不附鏡頭布(袋)
畫質相關比較
⁃ 中央畫質:Z35.4與Z35.8S相當(也與Z40F2相當on Z6iii)

⁃ 邊緣畫質:Z35.8較好(Z35.4的邊緣不是糊,是一種柔軟感,我也說不上來)
Z35.8S>Z35.4>Z40F2 by Z6iii

有人說也想看看Z35.4與Z40的差別,附上中央(接近)與邊緣(Z35.4較好)比較


⁃ 散景
Z35.4的泡泡感比較重,像是放射狀散景,而Z35.8s洋蔥圈和散景紋路比較嚴重,屬漩渦狀散景。

⁃ 口徑蝕:還可以,雖然不是很圓,但也不是檸檬或貓眼形)
註:各光圈的口徑蝕:測試方式:用同曝光值同對焦距離拍電腦螢幕的黑底白點陣列的結果。

⁃ 散景內部的差異

⁃ 散景實拍


註:上為原圖,下為右下角裁切
⁃ 最近對焦距離:Z35.8更近一點點(27cm VS 25cm),但Z35.4在最近對焦距離時畫質會下降(類Z40F2)


註:上為原圖,下為裁切
⁃ 色差(紫邊):兩顆都有,但Z35.4較明顯(特別用過曝及找了反差大的場景來測試,在這過曝的狀況下,紫邊會特別明顯,但通常一般除了不補光的逆光人像大光圈照,其它不容易一出現)

下面這張可以看到Z35.4焦前紫邊,焦後綠邊

⁃ 耀光:兩顆都有,半斤八兩,就看大家喜歡那個了。


⁃ 對焦速度:沒什麼明顯差異
⁃ 呼吸效應:Z35 1.4呼吸效應略有(但非常輕微),Z35.8S幾乎沒有變化
⁃ 像差:Z35.4邊角像差較大,Z35.8s較為輕微


⁃ 機內自動變形控制:Z35.4強制開啟機內自動變形控制(灰色-就像Z1430),強制校正後幾乎查覺不到變形,以下為經Sequator解Raw得到Z35.4未校正前的的枕形變形

⁃ 暗角:Z35.4較佳,而且比1.8(暗角範圍比較大)的好上不少(這滿奇怪的,但是真的是1.4暗角比較好)
⁃ 星芒:有星芒 f8之後(雖然不是非常剌)

⁃ 放大率:Z35.8略大 (0.18 VS 0.19)
Z35 1.8S優點:
1.邊緣畫質佳
2.色散比1.4輕微(但不是沒有)
3.鏡身上有AF/MF鈕
4.機內變形校正可選擇開啟或關閉(Z35.4 為灰色的)
5.像散(慧星像差)/色差(紫邊)比1.4佳
Z35 1.4優點:
1.光圈大2/3檔,
2.不太完美的光學(耀光),也許適合復古或獨特風格創作
3.有多功能環(錄影時可設成光圈環改變景深)
4.價格更低(定價)
5.暗角比Z35.8S小
個人評論:
1. 以前的Z鏡總是"畫質畫質畫質",大家都唸尼康要看看旁邊的索尼,出輕量化,大量機內數位校正,而不僅是把畫質放首位的鏡頭,我覺得Z35.4就是這樣的鏡頭,它邊角畫質,耀光,紫邊都沒1.8S來的好,但是它有1.4光圈,有功能環,價格也便宜許多(少1/3)。
2. 若Z30/Z50/ZFC用戶想找一支等效50mm的大光圈1.4原生z卡口鏡頭,那這支Z35.4是很棒的選擇,由於鏡頭的邊緣都未被使用,留下來都是精華的中央,而且是1.4的大光圈(進光量)。
3. Z35.4的客群在那?我的看法是"人像"與"低光"題材,別看1.8與1.4僅差0.4(光圈差不是這樣算的),他們是2/3級的差距,在相同拍攝條件下,景深就是不同,而在低光時硬擠出來的2/3級就是能得到更大的進光量而減少ISO的拉升(6400=>4000)
後記:花了很多時間做硬體相關的比較,若不夠專業請見諒,若有錯誤也歡迎提出一起討論,感謝您看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