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Z8升級有感,24-70/2.8等我

從 D7200 升級而來

最有感的部分是自動人臉對焦的合焦率之高,完全改變我的拍攝方式,也跟當初看中Z8的原因一樣

以前的拍攝方式,眼不離景觀窗,狂按方向鍵選對焦點,然後釋放快門
現在利用自動人臉對焦,我的眼已經不用黏在景觀窗,用以前所謂盲拍的方式,對著主體按快門即可

以下這兩張照片是過去不容易拍到的,但現在僅是相機湊過去按快門,就中了
Z8升級有感,24-70/2.8等我
↑這張難得之處在於,抓到小孩發現被拍的第一反應

Z8升級有感,24-70/2.8等我
↑這張也是,後續的表情就是對著鏡頭笑,反倒失去靜心賞景的氛圍

但這樣的情況,也讓連拍模式按不停,導致變成「連拍一時爽,一直連拍一直爽,後期挑片火葬場」的慘況…

以上報告


【以下脫離主題】
目前使用 26mm f/2.8 作為第一支Z鏡,用來體驗 f/2.8 在室內與 Z8 高 iso 組合的畫面,是否可接受,依年節拜訪親戚時的拍攝畫面來看,是可接受的

之後應該會入手 24-70mm f/2.8 作為一鏡到底的旅遊鏡

為什麼不是 24-120mm f/4 呢?
因為Z鏡的定焦大光圈,貴到沒有與 f/4 組合的價格優勢,不論是 35 還是 24,配上 24-120 的價格比 24-70 還貴
而且換鏡頭的時間,就容易失去畫面,尤其進入室內的一瞬,有些驚艷的表情,等換完鏡頭就沒了

至於重量,我本來出遊就是D7200 + Bigma 18-35mm f/1.8 + SB700
現在變成Z8 + 24-70mm f/2.8 + SB5000,差距不大
2024-02-15 11:5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24 70/2
可以考慮35-150
除了重了點廣角沒有到24,其他都是上上選

低光源F2.0不香嗎??
vul3j9
vul3j9 樓主

謝謝建議,算了下各組的總重:本來D7200整組是2000g左右,Z8整組搭35-150就要2800g,跟24-70的2400g還是有段差距,而且廣角端35在室內稍稍擠了一點

2024-02-18 20:55
還有超強的ISO 高感光能力,室內拍小孩定格了
不用再如以前勉強把ISO 推高,快門1/40秒這樣
室內使用1/500 快門都有可能了
jenhoxen

不是吧,現在的45MP的Z8/9高iso哪有超強,是焦點對得準,後製再用AI抹

2024-02-16 20:46
vul3j9
vul3j9 樓主

jenhoxen我覺得跟D7200的高iso相比,超強了[笑到噴淚]沒辦法,代差太大了

2024-02-18 20:56
vul3j9 wrote:
為什麼不是 24-120mm f/4 呢?
因為Z鏡的定焦大光圈,貴到沒有與 f/4 組合的價格優勢,不論是 35 還是 24,配上 24-120 的價格比 24-70 還貴
而且換鏡頭的時間,就容易失去畫面

本來一心想的是24-120搭大光圈定焦,讓您這麼一說,也認真考慮24-70/2.8了
vul3j9
vul3j9 樓主

是吧!Z口定焦要等無S的入門版,不知還要等多久…

2024-02-18 20:58
基本上26mm這支鏡拍起來就跟iphone一樣
jenhoxen

以前Olympus機身蓋附加鏡頭的概念,應該是讓人來不及裝鏡頭臨時搶拍用的[笑]

2024-02-17 19:35
vul3j9
vul3j9 樓主

光線充足的靜物照,或許跟iphone差距不大,但弱光環境、散景效果、瞬間成像能力及我最看重的對焦能力比起來,iphone完全達不到我的要求

2024-02-18 21:02
天空一片雲 wrote:
可以考慮35-150...(恕刪)


我覺得Nikon 14-30mm跟35-150mm是絕配

不過也要留意一下35-150mm雖然光圈大, 但畫質比不上Nikon的S鏡, 也及不上貼牌的Nikon 70-180mm f/2.8, 有好處也有壞處, 看看自己的取捨了
vul3j9
vul3j9 樓主

除非是攝影團。跟家人出門的旅遊,我只想一鏡到底,畢竟現在小孩仍幼,還要加上換鏡頭的工作太勞神了…

2024-02-18 21:05
cyskyhi01 wrote:
我覺得Nikon 14...(恕刪)


Nikon 14-30也是S鏡, 我覺得騰龍35-150畫質沒有輸14-30
騰龍35-150缺點就是重, 其餘真的就是物超所值, 使用機率絕對大勝24-70
且又可以小偷吃到70-200焦段

我現在的旅遊鏡搭配就是 14-30配上35-150
以前F鏡時代的24-70 2.8根本懶得拿出來用FTZ II轉接使用
jenhoxen

F鏡時代的24-70 2.8確實重大,24-70/2.8z才是過去24-120/4的重量

2024-02-18 19:06
gamli

以前就習慣F鏡時代的24-70 2.8的重量, 所以才會想買騰龍35-150, 且畫質和焦段完全符合我的旅遊鏡搭配

2024-02-18 19:14
蠻多前輩推薦騰龍35-150這支
找了各類測評影片,確實是支良好旅遊鏡
不過基於幾點,我不會考慮

一、廣角端不夠廣
導致室內廣角需求還要換廣角鏡(不論廣角大光圈定焦或是14-24/2.8),這失去我自訂的家庭旅遊不換鏡的初衷。
今年寒假第二天即飛日本旅遊6天,雖然帶了10-24及70-200/4,但全程沒有換過鏡頭,18-35/1.8一鏡到底,也是拍了1500多張。
DX的18-35,在FX等效焦距即27-52,意思是24-70其實也廣於長於這次日本行的使用鏡頭,雖然沒有1.8的大光圈,但Z8的高iso吊打D7200,我覺得未來再一鏡到底的焦段選擇,24-70是可被接受的。

二、副廠鏡讓我卻步
雖然過去使用Sigma 18-35/1.8,但那是基於過去中低階單反幾無韌體更新,現在無反更新頻率大增,哪天尼康大改韌體,副廠鏡不至於不更新,但若此事發生在出遊前而致鏡頭不能使用,我會很崩潰…

三、重量
原本出遊配置
D7200+SB700+sigma 18-35/1.8
765g+450g+810g=2025g

Z8:910g
SB5000:520g
smallrig兔籠:203g(當多功能保護殼)
35-150:1165g
24-70/2.8s:805g

Z8+SB5000+兔籠=1633g
加35-150約2800g
加24-70約2450g

這比較還不計35-150要配廣角鏡的背包重量


以上就是最近深思熟慮之後,不會考慮35-150的原因
jenhoxen

您是說3942嗎?我會建議不要裝,除非您真的常需直幅上腳架。L板一般希望有延長握把的功能,但電池下面那一塊通常線條不順(直筒狀,不能延伸原本手把的曲線),也多少讓換電池卡一點。

2024-02-19 3:07
vul3j9
vul3j9 樓主

jenhoxen是3940,換電池沒原始那麼順,但還可以接受

2024-02-19 7:47
vul3j9 wrote:
smallrig兔籠:203g(當多功能保護殼)

蒐了一下,smallrig的全籠太威啦,不愧為兔籠第一品牌

看說明,這個基本框(不含提把)才182g耶
jenhoxen

您有想用遙控快門嗎?不然建議放棄原廠閃燈系統,也就不用這個遙控器了。

2024-02-19 22:00
vul3j9
vul3j9 樓主

jenhoxen單純只是想玩離機閃而已。副廠配件是有用在SB700,但發射器要裝熱靴跟閃燈,整組變得太大

2024-02-20 9:14
vul3j9 wrote:
單純只是想玩離機閃而已。副廠配件是有用在SB700,但發射器要裝熱靴跟閃燈,整組變得太大

神牛最新同步器已經做得更小↓(觸屏/充電式)要價NT$2300


最新圓頭子母燈V1pro NT$8400 (以上都是訂價)

SB5000含電池560g、1.8秒回電用4顆eneloop,Godox V1pro 580g,1.3秒回電用專用鋰電,在外可以透過行動電源(c type口)充電。V1pro最大特色是有分離子燈,可以吸在前面或者拿下來以不同角度補光,一支燈當兩支用,SB700(加X2T)就可以先放一邊了,真需要大陣仗時再帶。

原廠燈主要魅力在穩定耐用,當初我買SB5000也是看上它回復到SB800的輕巧,以及標榜可連續擊發不過熱;不過遇到在討論區還沒看過第二例的狀況:拍攝中燈頭向後上方一扭瞬間燒燈,保固期內免費換了塊主板,回來一切看來正常。忍了一陣子不敢大角度跳燈,後來按捺不住向後上方一轉,無懸念地嘶一聲又燒了這下不敢再用,修好立馬認賠脫手。SB5000有個很無言的設計,就是開機要先過離閃模式才到單燈,機械開關每次要過兩段,我總覺得是無謂的磨耗也徒增麻煩。

以上是個人一點心得供參考。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