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從開始拿相機簡單記錄生活到現在,消費型相機除了富士和奧林巴斯兩個品牌沒有真正擁有過之外,剩下的幾家名牌我都有相關操作經驗了。

還記得這幾年我的相機換機史為:
2015/03 購入Canon 700D
2017/11 賣掉700D換入Panasonic lumix GX7
2018/07 購入Panasonic Lumix G8
2018/12 購入Sony a7 II / 同時過繼G8和GX7給姊姊,換得Lumix GF8為隨身自拍機
2019/01 購入polaroid SX-70
2021/04 購入底片雙眼Primoflex
2021/10 從姊姊手上A來Fujica FlashDate底片
2022/01 購入Nikon Z6II


以系統來看,我從apsc到m43再到全幅,這是我在這幾年換相機的經歷與小歷史。直到現在我還記得每台相機購入、賣出、收藏的過程,使用上的優點與缺點。因為每一次都有經歷到換品牌,所以很清楚地的能在自己的使用經驗上比較出前後的習慣。
以下來分享一下每台相機的小小經驗,照片拍得如何就不重要了。

1.Canon 700D :
這算是名義上真正的「單眼相機」,其實多年後有機會再碰到,就覺得它輕巧無比,當年覺得它好重啊!體積又大,塞包包有夠不方便,就是因為這個所謂的不方便,成為我攻日本迪士尼時不願意攜帶的藉口,變成當時的一大遺憾。因為迪士尼這種地方,從早到晚的場景變化,真的不是當時手機能「完全應付」的,只能很正常的得到一些遊客紀念照。但真要論Canon有什麼優點,絕對是那個「快門聲」,這是單眼才有的完美「聲音專利」,之後有機會玩朋友的單眼時,還是對那個聲音念念不忘。光學光景窗的魅力,我覺得也是後續不管幾台微單眼都無法比擬的,用過光學的,電子觀景窗真的怎麼看怎麼不適應。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18-55mm f3.5-5.6 is stm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ef35-105mm f3.5-4.5

2.lumix GX7 :
有過迪士尼的遺憾後,我覺得要能夠帶出門的相機,一定要兼具輕巧。上網爬文之後,把目標放在了m43的系統上。其實這系統對我來說相對陌生的,當時只知道這系列的兩個品牌,普遍的機種都小巧方便,加上自己有預算考量,只能賣掉700D,購入已經有一點發展歲月的lumix GX7。
當然賣掉700D真的是我人生幾大憾事之一,賣掉後才覺得我是相當愛惜東西的人,我寧可放著生灰塵,也不希望它落在一個把它只當「工具」的玩家手裡。

偏題了!GX7的重量與體積和700D相比,當然是符合我的需求,雖然他那個傳說中的可以拉直的觀景窗很潮,但其實是一個滿破壞包包放置空間的一個設計。但有著類似部分底片機的外型和配色,讓我至今對GX7沒什麼怨言,當然他也是我在攻略咖啡廳時拍得最順手的相機,相比700D時期,在這個階段有一個主題興趣,在拍攝的過程當中會對於這種紀錄心態充滿一種正面積極,這點是直到後來的幾台相機都沒有辦法比擬的。當然心態的變化佔大多數。

LUMIX的相機對焦「非常快速」,在索尼的人眼對焦出來前,我真心覺得LUMIX的對焦對我的拍攝題材來說真的沒什麼難點。
相機發色上相當的「中性」,很像一張簡單的畫布,想要上什麼顏色都可以。如果以咖啡來比,LUMIX的顏色就如同香醇的手沖咖啡,有著它獨特的味道,但整體平衡。相比隔壁棚的奧林巴斯,我倒是覺得奧林巴斯是相當濃烈的濃縮咖啡,兩者顏色差異很大。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panasonuc leica 25mm f1.4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panasonuc leica 25mm f1.4

3.Lumix G8 :
拍照記錄生活的歷程中,最大的撞牆期應該就是G8這一段了。從這個時期開始,我不太知道我為什麼要拍照,為什麼要攻略咖啡廳。開始嚴重的很在意臉書社團的點閱數量,想知道自己有沒有同溫層,為什麼拍奶拍妹的人就是比較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拍大景風景的人好像真的就比較辛苦,但辛苦和點閱成正比。我的題材相對小眾,難道真的就是該死嗎?

我想這是拍照的人應該都會經歷過的懷疑和狀態......

人家都說換一個位置換一個腦袋,難道換一台相機也是嗎?這是我當時的想法。所以這時期的我心情滿不穩定的,而且拍了很多照片回家都不知道該怎麼修圖,發文前很在意,一定要把每組照片的心力歷程好好地說明白,以免觀看的人不知道我在幹嘛,雖然根本就沒有什麼人在觀看。
去除心態來說,我也開始發現,m43這種片幅的致命缺點,就是感光元件太小。面對一些大光比的場景,往往在修圖上會有一個很嚴重的門檻,導致有些照片真的沒拍好就是要補考。

我相信很多人會說,為什麼拍照一定要修圖。我想說的是,當你決定用Raw檔拍照,你得到的照片就跟市場裡那些沾了泥的食材沒差別,回到家就是要把泥清洗乾淨,認真烹調,才能還原你在食譜裡看到的菜餚,我覺得修圖就是這個一回事。不然就是乖乖選擇便當般的jpg直出,請機身幫你料理好你看到的畫面。

同一時間,我把慣用的panasonic Leica 25mm f1.4換成了Sigma 16mm f1.4,其實這一換無疑是雪上加霜,慣用等效50mm焦段的我,應換製成35mm左右,加上sigma的鏡頭發色真的是清淡清淡再清淡,和lumix的機身配在一起,跟水加太多的美式咖啡一樣,大大地增加了修圖難度,這讓我在這時期撞牆更嚴重。
所以大量的「修圖」痕跡就在這時期開始發酵,認為不修圖就不對,但修了永遠達不到自己要的結果。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sigma 16mm f1.4

4. Sony a7 II 時期:
G8使用不到半年,一次和從事婚攝的老同學喝咖啡,和他聊起心裡的疑慮和近況,聊聊心境、聊聊器材,不小心的在那場聚會中,對「全幅」相機動起了歪腦筋。剛好當時最火紅的Sony a7 III正在叱吒風雲當中,但價位太高了,我只能退而求其次從前一代開始。失心瘋之下就刷卡進入另一個負債時期。網路上流傳科技產品買新不買就這句話,蛋其實從700D時期,我就有在使用老鏡頭拍照的習慣,往索尼進行一方面也是那陣子開始轉接回老鏡開始使用,想想目前對老鏡適性最好的就是索尼相機了,不過a7 III的各種黑科技不是吸引我的主要因素。我的題材大多看咖啡小品脫不了關係,「慢慢拍」的我,不太需要那些很強大的對焦速度等功能。

升級到全幅,雖然是前一代的a7 II,但那個不管是畫面細節、細膩度、修圖時可以處理的寬容度,完全是倍速的成長再往上跳,當然對我來說是相當有感的,縱使是已經釋出了四年的機身了,對我來說還是強勁無比。
但心裡的問題沒有放下,直到月餘後的日本探親之行,我在行前摔到我的kit鏡, 為了怕節外生枝,我把他留在防潮箱中,征戰日本,我全靠三顆手動老鏡頭完成:一顆尼康大光圈、一個旋轉散景的便宜鏡頭、一顆德製的微距,因為是手動對焦,焦段也幾乎落在50mm,所以在日本所有的不完美,都在那個我與觀景窗,觀景窗與對焦環,對焦環與景物間的對話呼吸中妥協和迎刃而解。

在手動鏡頭中,我找到真正的自我步調,心態從這一刻才開始慢慢轉變,也大約這時期後沒多久,我就不太在公開的社群平台去在意點閱數,反而著重在自己的心理紀錄。

從這時期開始,我也懶惰了不只一些,有些圖修起來麻煩的時候,就會用「濾鏡」來處理完所有的圖。VSCO的濾鏡真的是個好玩的玩意,如何套用兩層、三層,如何抽換我要的顏色,這些在面對索尼的修圖上真的輕鬆又方便許多!反正只要能還原我心裡對這些景物的想像,修圖的過程對我來說似乎不是那麼重要了。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我不記得哪一顆了,不是nikon 50mm f1.4就是Rodenstock 50mm f2.8>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rodenstock 50mm f2.8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helios 44-2 58mm f2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helios 44-2 58mm f2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helios 44-2 58mm f2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helios 44-2 58mm f2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helios 44-2 58mm f2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helios 44-2 58mm f2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helios 44-2 58mm f2

5.(番外)Polaroid SX-70:
和寶麗來的緣分比我買canon 700D更早,當然這台是我在日本買的二手好物,以當時流通在市面上的價格大約以六千元台幣左右為主。但因為我知道哪裡的「玩具店」可以買到便宜的來源,所以我最後睽違四年半的時間,在同一家店找到當年看到的它,以大約四千元台幣的價格入手,並在日本拍完一卷八張的底片。

其實這捲底片對我拍照來說相當重要,因為寶麗來的限制與不穩定性相當多,所以八張中當然有失敗的作品,快們一按下去就是一份85元的便當價,失敗的心情有夠差勁。但因為那個「失敗」,你就會開始去珍惜每一次按快門的機會,數位的可逆性讓可能性變多,但太多的容許性,少了些許遺憾,你就不會珍惜。也感恩自己有使用老鏡的機會,快門的次數與速度比常人慢,再透過螢幕和對焦環與景物對話時,那個消耗的時間才會懂得珍惜。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6. (番外2)primoflex:
用老鏡頭拍習慣了,總會想要試試看真正的底片相機,雖然手上一直有一台數位底片,但那個機械般的操控真的比較吸引我。一樣和日本結下的緣分,我優先選擇在中目黑TN筆記本店的展示的雙眼相機Yashicaflex為主軸來做研究。最後選擇對焦距離最近的機種primoflex。相比135的底片,只用中片幅的雙眼相機,一輪是12張底片,比較不會耗費我的耐心。當然,我也想知道中片幅的影像狀態與層次是什麼。

第一捲底片選擇使用kodak portra 400,其實以我的心態,我應該要選擇富士的底片的,但同一時間最有名的那卷正在經歷停產炒價位的階段中,我只能選擇柯達底片來當作我的第一炮。
無奈人蠢,拍完之後,不小心把底片反裝回去,導致十二張裡面很多照片都重曝了...,不過這也算是底片機才能得到的寶貴經驗,就當學教訓吧!
成像相當令我驚豔,有種深不可測的層次與魅力,是我在怎麼使用老鏡也達不到的畫面幻想。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kodak portra 400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kodak portra 400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kodak sunbeam 250D 5207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kodak sunbeam 250D 5207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fuji pro 400h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fuji pro 400h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fuji pro 400h

7. Nikon Z6II
用了索尼也有三年左右的時間,當中用老鏡拍了不少咖啡廳與人文,如果論用老鏡來抓拍,我前腳應該也該進入老手入門階段了。當然,索尼相機有他的優勢,也有他一定的劣勢。這劣勢對我來說相當相當的致命,我幾乎是用「忍受」般的在處理我與這個品牌的默契,那就是「發色」問題。

索尼相機在晴天「自然光」下,算是基本沒有什麼致命缺點的相機,要注意,我不是重度「功能」使用者,使用手動鏡頭拍照,要妥協的的事情很多,所以對於相機的諸多功能性,我相信有轉接過手動鏡的人來說,那些很誇張很厲害的電子功能對我們來說是非必要的。但發色這件事情,對我來說是索尼最致命,我懷疑也不願意面對的恐怖缺點。

其實大家總說索尼的螢幕有多差,是真的滿差的,但那些對我來說都不是什麼大事情。不過天生發色的缺點這點我不知道為什麼,很少有人討論到。只要到了室內人造光的環境下,索尼對於「膚色系列」等帶有黃色調元素的顏色會突然有一波自己的「獨特見解」,導致拍出來的顏色永遠都像是「過敏性鼻炎般的鼻屎黃綠色」。或許專業的攝影師都有使用閃燈或是調控光源的習慣,但像我這種窮苦的市井小民,能帶著相機去咖啡廳放鬆,花咖啡錢已經很緊繃了,但在一些昏黃的咖啡廳下,很多是我不太敢拍或是拍完回去很難處理的,原因沒有其他,因為咖啡廳內充斥著「黃色調」的東西:木製的桌面、甜點、麵包、咖啡、拿鐵,以上這些咖啡廳的基本主角,絕對都有黃色成分與色相在裡面。所以面對鼻屎綠的發色,我只要針對黃色或是青色來調整,畫面裡所有有黃色的都會動,誰的黃色要調整多一點,誰要少一點,那個修圖的工程很浩大!更不用說在咖啡廳拍拍同行的友人了,那個皮膚真的......。

所以只要面對鼻屎綠成品一次,想換機的念頭就會多一次。其實我覺得索尼對於使用老鏡拍照的人,在設計上是滿直觀的,至少我可以很快速地拍到我要的東西,但偏偏最基礎的發色這點成為不多人討論的致命傷。
之後,我選擇跳入尼康的陣營。有人會說竟然在意顏色,為什麼不選富士,我想!我還是有修圖的必要,所以「全幅」在畫面的可調性上,我覺得對我來說還是相對重要的。

口說無憑,多年後,我帶著新相機來到曾經去過的咖啡廳,我轉接同一顆老鏡頭,盡量還原與索尼時期所拍出的一樣場景來做對比。當然我其實覺得尼康z6 II這種等級的機身本身就佔有年份與新機優勢,但我們只要單看「室內發色」就好,因為在自然光下,我不覺得距今快十年前的索尼機種有比較差。(以下都是raw直出,自動白平衡。其實在自然光下,我覺得索尼對於藍色的詮釋很好看,但就是它對藍色太敏感了,導致人造黃光下一混和,綠色就出現。)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說到這裡,有人會說,我現在在擁戴尼康。當然啊!我現在用什麼牌子,當然要覺得他好用,不然當時幹嘛換機呢?

但你說尼康有缺點嗎?還是有啊!很重是一個大缺點,還有都這個年代了,螢幕不能翻轉是缺點中的缺點,放大對焦的時候,我得多一個步驟切換回原畫面我覺得麻煩死了!!
但我相信,每個人在使用相機時都有自己不能妥協的問題。我自己常在室內咖啡廳紀錄自己的小確幸生活,所以對我來說,室內成像基本很重要,我不可能帶著閃光燈和持續燈去每間咖啡廳,因為我也得考慮別桌的客人,所以相機對於色彩的原生理解對我來說就相對很重要!

這是我對索尼最失望的一點,但是索尼相機在我紀錄自己生命的歷程上,扮演著絕對重要的角色,它成就我的絕對大於我厭棄它的。

其實換尼康之後我很少拍照了,這半年攻略咖啡廳的次數也很少了,中間還有底片魂,跑去玩了一點點的雙眼,還把相機玩壞了...。但如同很多人說的,相機終究只是紀錄的工具,器材永遠買不完,永遠有更厲害的出來。

身邊朋友會問,還有換回索尼相機的一天嗎?說實話,我本來要換a7C的,因為翻轉螢幕很重要,但當時,我想對我最重要的還是顏色吧!所以未來的事情也說不準,但如果你說推薦朋友索尼相機嗎?不在意顏色當然就推薦了!

但都落腳尼康了,還是發幾張快門的照片,證明我真的在用Z6II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買相機史,落腳Z6 II (文長慎入)

有點慚愧啊!換了相機之後有拍的、能用的相片基本很少。鏡頭大多都是nikon Z 50mm f1.8 S那一顆,我一直到近期才開始轉接回老鏡拍照,當中的和菓子照,沒記錯應該有rodenstock 50mm f2.8 微距鏡頭的快門。

其實我姐有問我,換尼康會不會後悔,說實話,我「沒有後悔的本錢」,基本上我一確定要放下索尼的當下,我能選擇的只有尼康。我對佳能的相機沒有信仰,對富士有滿滿的興趣,但我不想換apsc片幅,理論上我也不相信索尼對於它新機所謂白平衡的修正,因為我發現討論鼻屎綠發色的文章少之又少,根本可以說沒有。代表這對大部分的人來說不是問題,或是沒什麼人發現有問題。最後我「不委屈的選擇尼康」,因為我摸過朋友的z6,所以那個把玩的當下是相當有驚喜的,所以選擇Z6 II也算是一個完全理性的選擇。

以上!還是要免責一下,一點點自我的「主觀心得」,我知道會有人護航索尼的相機系統,拿他完善且強大的鏡頭群來說話,但我想我說的很清楚,我從頭到尾在乎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顏色問題。人家先武裝自己一下吧,如果你有那個閒情逸致和我一樣跑超過四、五十家咖啡廳,有和我一樣的紀錄生活習慣,我們再來探討到底我拿到的a7 II 是機王,還是根本就是我自己的問題。希望大家輕鬆面對,是給小弟最好的鼓勵❤️。

最後當作給大家換相機、買相機時的參考!
2022-08-16 21:04 發佈
CalderLo wrote:
消費型相機除了富士和奧林巴斯兩個品牌沒有真正擁有過之外,剩下的幾家名牌我都有相關操作經驗了

讀到這為止,我以為會有Pentax........繼續往下讀,沒有。我失望了

不過就內容而言,是您個人的使用歷程心得,很精彩!謝謝您的分享~五分奉上
CalderLo
CalderLo 樓主

可惜了! 我買canon 700D之前,一直在研究pentax,當時沒膽子買,因為經銷商跟我說有問題要送回日本...不然他算是我第一個真正做功課的相機品牌。三公主我一直很想試試看。

2022-08-16 21:31
假設咖啡店的碟子真實顏色是白色. A7II 的白平衡取向應該是去了"歸零", 而 Z6II 是保留現場環境光.

白平衡這回事也沒什麼對錯可言. 另一邊廂 33678 正在各版鼓吹只有現場白色值被歸零後, 才能拍出無數色彩真實近乎完美的相片

佳能相機自訂白平衡的設定 2022
NIKON 單眼相機 無反相機 自訂(手動)白平衡設定 2022年

你不喜的 A7II, 也有教學, 請參考..
Sony 相機 A7、A9 和錄影機 自定義(手動)白平衡設定
crossmatch

噢, 操作與相片出來的功力.. 抱歉打擾了, 開心使用Z6II 就是

2022-08-17 14:21
CalderLo
CalderLo 樓主

OKOK 感覺我快門數應該還沒有破千....都半年了

2022-08-18 22:02
CalderLo wrote:
從開始拿相機簡單記錄(恕刪)


感謝副廠轉接環
現在Nikon有著最龐大的鏡頭選擇XDDD

他可以選別人 別人無法選擇Nikon
DIMAGE

法蘭距長的可以接去短的,但是短的不能給長的用,NIKON有著目前最短的法蘭距,只要有轉接環NIKON可以使用目前市面上所有廠牌任何一隻鏡頭,但是其他家沒辦法使用NIKON的鏡頭

2022-08-17 6:43
CalderLo
CalderLo 樓主

理解了!

2022-08-17 10:34

上蓝下黄


上黄下蓝

这是白平衡问题,不是品牌问题
感謝分享曾擁有相機及攝影歷程
我覺得有思考自己想要的器材並且適應及習慣
非常棒
CalderLo
CalderLo 樓主

謝謝您!大概從索尼時期開始我就可以很確定自己要拍什麼了,用到尼康算是幫我解了不少問題~~

2022-08-17 10:36
SONY是偏藍 亞州人黃皮膚拍出來很OK
但是室內環境就會怪怪的

NIKON鏡頭比較符合人體工學
變焦時很符合左手轉動方向

C家則是相反,多年前底片機用過一陣子就是彆扭

樓主使用相機的歷程不長,但是多采多姿,各廠牌都用過了
相信自行比較之下,便能找到適合的機身
認真的讀完了,樓主拍照拍的真的不錯
也可以從照片中看到你的熱情
選一台自已喜歡的相機是很重要的
我自已一路都a772 a99換到現在的a7r3
過去的sony是真的有黃+綠的問題
但是在3代機身之後有一個白色優先的選項可以
真的差滿多
喜歡黃黃的話(不是那種黃色),也有WB+現場
有機會也可以試試
但是相機就是個工具,選一個自已愛的
會帶出門的才是真的
如同樓主一樣,我拿A72時才是我產量最大的時候
沒別的理由,好帶、體積小、手機動焦有樂趣
當時72可是天天帶著出門

CalderLo wrote:
從開始拿相機簡單記錄(恕刪)
CalderLo
CalderLo 樓主

有點懷念以前願意帶上帶下的日子。 現在則是心態變化了, 拍照習慣有點沒跟上, 有時候也不愛按快門了

2022-08-17 19:24
為了一個理由跳家很男生,我也是喜歡一項功能就跳家的人
佳能A630,為了它的翻轉螢幕入手
三爽的MV800,為了他的第二個可翻轉自拍的快門入手
奧林巴斯GT-2只為了他的四防功能,結果還是被我摔壞了機殼
D750 只因為暗部寬容度入手
Z6只因為堂哥兩年只拍6千多張沒什到,所以二手賣給我
CalderLo
CalderLo 樓主

感覺很衝勁呢!

2022-08-17 20:33
龍潭小謝 wrote:
認真的讀完了,樓主拍(恕刪)


想了一陣子還是謝謝您指出過去索尼機種黃+綠的問題,
因為總是有人私訊說「是白平衡沒有調好」,
我其實都不太想回應...

說實話我沒有呆頭呆腦到不知道去調白平衡這件事情,
我特別說「索尼顏色」,就是不想失焦,
但還是受到很多人指教白平衡這件事...
讓我覺得很無奈。
所以看到您說有這個問題,
也算是確定不是我誣賴索尼這件事情。
賽門.伊勒蒙

之前看某EOS R評測的照片臉部也是有跑出黃綠色(不知道是不是環境光影響)

2022-08-24 20:43
CalderLo
CalderLo 樓主

環境光絕對有影響,我在昏黃咖啡廳內,所有的氛圍光都是黃色基調,咖啡食物也是,所以影響會很嚴重。

2022-08-25 7:59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