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最精彩的畫面常常出現在,無法預期的那一瞬間,
因此我們必須全神貫注,做好萬全準備捕捉它。』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帝雉 Nikon Z7II + NIKKOR Z MC 105mm f/2.8 VR S
(這張帝雉,大概是我這幾年拍到最棒的照片了)

序章、【王者-帝雉】
第一次遇見帝雉,是二十多年前,在瑞岩溪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偶遇,
那時的林道,瀰漫著濃濃的大霧,突然間有一對帝雉主動朝我靠近,

也許是繁殖季的關係,雄帝雉竟然快速地朝我奔來,
在我來不及反應的狀況下,對我跳起求偶之舞,
那精彩的一瞬間,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腦海裡。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帝雉在森林中覓食的優雅模樣,向來從容華貴,
因此有人說帝雉是迷霧中的王者,
但從生態棲位來看,牠仍須面對掠食者殘忍的獵捕。

山上的秋天佈滿了黃葉,在青黃不接的季節,
台灣紅榨楓的葉子來不及轉紅,
玉山假沙梨結實累累,帝雉漫步於灌叢下,
啄食著那甜而多汁的鮮紅果實,
牠們放下了戒心,但仍小心翼翼的靠近過來,
讓我想起福山植物園,天然棲地人與鳥和樂相處的景象。

我拿起手上的Z7II與Z MC 105mm鏡頭,
屏氣凝神,緩緩的動作,按下一張張的快門,
與眼前的帝雉,共同享受屬於這個早晨的靜好。

朋友說等到楓紅的季節,可以拍下精彩的景象,
我誤解了那美麗的定義,
卻在錯誤的時刻,拍出自己難以想像的繽紛。

看著自己拍下這麼感動的畫面,
回想起小笠原山那滿地誘拍用的鳥飼料,
驚動了保全前來站哨,
那是擺拍餵食大濕們,永遠無法體會的心靈悸動。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自從上篇【信仰】Nikon Z7II 與我的生態攝影,受到許多網友的歡迎之後,
讓我產生了寫第二篇文章的動力,一方面能把自己多年的作品分享出來,
也讓大家了解這塊土地的美麗與哀愁。

生態攝影具有許多不確定因素,也不可控的挑戰,
更能滿足我們對於大自然的好奇與探索,
這也是它為什麼會這麼迷人,
因為,永遠有許多令人驚艷的影像在等待著我們。

為了能順利捕抓到最美的畫面,背後往往做了外人無法想像的功課。
一張爺蟬羽化照片的背後,後面是潛藏著十年以上的觀察紀錄,
一張發光螢光蕈照片的背後,不只是高難度的攝影技巧,
也是年復一年對於螢光蕈生活史的摸索。

為了有系統地說故事,這次改從生物的棲息環境出發,來介紹這些生態世界的故事,
也減少攝影技巧的敘述,讓大家聚焦這群與我們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的生命上。

目前先整理出【海岸線】,這些照片並非拍攝於同一時,
而是將經年累月的照片挑選了出來,
期間也經歷了不少器材的轉變,有品質上的差異,
不管用什麼器材,還是希望能說出好故事,
帶領大家一窺屬於這個島嶼的生態世界。

所有照片,歡迎大家點大圖觀賞~
所有照片,歡迎大家點大圖觀賞~
所有照片,歡迎大家點大圖觀賞~


【遊走海岸線】

『生命,遊走在大地與海洋交接之處,
潮汐在一呼一吸之間,永不停息。』
  • 北門-黑腹燕鷗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過境千帆-黑腹燕鷗
NIKON Z 7II+AF-S NIKKOR 500mm f/5.6E PF ED VR

北門潟湖位在擁有美麗夕陽的井仔腳鹽田邊,每當黃昏時分總是聚滿了賞景人潮,
但很多人不知道這裡擁有另一個壯闊的景觀。

跟往年一樣,黑腹燕鷗依舊守約的來到了北門瀉湖,
為了一睹牠們壯觀的黃昏之舞,2021年跑了兩次到訪這裡。

第一次拍攝時,覓食後的黑腹燕鷗低空飛過海面,
直接到蚵棚上休息,等不到天空盤旋的鷗柱。

第二次拜訪牠們時,只見一群群在夕暮歸來的黑腹燕鷗,
消失在海平面上,失落的心情湧上心頭,就在收拾相機準備回家時,
遠方的堤防有數以萬計的黑腹燕鷗,
掠過守候的攝影人,那剪影形成強烈的對比。

這個光景雖然只有短短的十五秒,
但能捕捉到這個壯觀的光影,自己也感動許久。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每年秋天,數萬隻的黑腹燕鷗在此度冬,只要到了黃昏時刻,
散佈在各個漁塭覓食的黑腹燕鷗群,會陸陸續續地回到潟湖聚集,
在瀉湖上空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日落之舞。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這不是入塵,是數以萬計的黑腹燕鷗,可以點大圖觀看)


這樣的景象,並非每天上演,想要一賞牠們的壯闊之舞,需要相當的好運,
對於攝影人來說,那充滿色溫變化的黃昏舞台,更是需要老天的賞賜。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如此的美景,不需要太多文字的描述。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照片中有著數萬隻的黑腹燕鷗,像是雲層中的飛龍,一會兒衝上高空,
一會兒俯衝海面,變化莫測的隊形,充滿了驚奇。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觀賞黑腹燕鷗的人群,如果遇到鋒面的話,請記得多穿衣服,在這裡颳風是很難受的。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在黑暗來臨之前,牠們會各自選好位置,停棲在蚵架上休息。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過往的紀錄,黑腹燕鷗曾以七~八萬隻的數量,盤旋飛舞在北門潟湖上空,
不過近年來觀察到的數量越來越少,也許是大環境的變遷,導致牠們的習性改變,
2021年冬天來到潟湖,也只見到牠們直接降落在蚵架上休息。
  • 黑面琵鷺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黑琵與白琵 NIKON Z 7II+AF-S NIKKOR 500mm f/5.6E PF ED VR

每年入秋後,微涼的風,帶來遠方的旅客,
黑面琵鷺像是一個翩然降落的白色舞者,來到台灣度冬。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台灣為黑面琵鷺世界最大度冬區,占全世界總量的六成,
嘉南沿海地區遼闊的濕地環境,是牠們活動的主要場所。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NIKON Z 7II+AF-S NIKKOR 500mm f/5.6E PF ED VR

牠們逐食物而棲,以喙微張的方式在水裡掃動,
搜尋魚蝦,對於周遭的干擾十分機警。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不少黑琵腳上繫有腳環,有著不同的編號,
那是研究人員解開牠們生活習性的研究密碼。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想要近距離拍攝黑琵,要懂得縮小自己,留在車上、遠距離拍攝,
或是躡手躡腳的隱藏自己,對牠們來說,車內的人們是不具威脅性的。


但在許多觀察過程中,總是會有許多沒道德與白目的人追逐牠們,
不只干擾了牠們休息與覓食,也讓遠道而來的牠們浪費更多能量。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受到干擾而飛起。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這隻是白琵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這隻是黑琵,您能分辨嗎?

會利用相同棲地的還有許多種水鳥,其中姿態優雅的反嘴鴴與高蹺鴴最吸引我的注意。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反嘴鴴


反嘴鴴的覓食方式與黑面琵鷺頗像,靠著嘴喙在水面上左右掃動,
反嘴鴴的體色分明,群飛起來的那種美麗,像是一群舞藝精湛的舞者,
是相當令人感動的。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高蹺鴴,是台灣很常見的水鳥,也常見於稻田。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群飛的高翹鴴很像芭雷舞者,動作相當一致,也相當有看頭,但可遇不可求。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每次在野生動物棲息環境,都會看到許多浪犬遊蕩,
流浪犬貓對野生動物是很嚴重的威脅。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牠們肯定不是為了維護這些水鳥的安全,才辛勞的在水裡來,火裡去!
不吃素的牠們,常常在棲地打野味,如果您家有毛小孩請不要棄養牠們,
對於野外的犬貓也請不要餵食。
  • 雲林口湖-紅嘴鷗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紅嘴鷗是嘉南沿海冬天時最容易見到的水鳥,
每年總有數萬隻的紅嘴鷗來到台灣度冬,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牠們不像黑腹燕鷗那樣上演黃昏之舞,
不過到了黃昏,仍然會以數千隻的數量群聚後,壯觀的離開棲地。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夏羽的紅嘴鷗頂著黑頭,是相當的可愛,
每天春天總會偶見幾隻紅嘴鷗提早換羽,
大家有發現裡面藏有間諜嗎?

  • 城西防風林-台灣暗蟬
城西防風林總面積一百多公頃,位於台南安南城西里,靠近曾文溪出海口的南邊,
為了防風固砂,大量種植了木麻黃。
早期因為開挖了人工水道,形成了許多林澤,造就了森林內陸型的濕地環境,
孕育了許多生命,不僅有台灣暗蟬,還有各種陸蟹、青蛙等,是一個大型生態棲地。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台灣暗蟬,屬於台灣特有種,分布於中南部沿海樹林,
城西防風林是最容易觀察的地點,於是趁著日落時分來觀看牠們羽化,
紅色眼睛是牠們重要的特徵。


根據台南大學的調查,城西防風林粗估有二十萬隻的台灣暗蟬,
不過這裡蚊子的數量,恐比暗蟬的數量高出好幾倍,
因此拍攝暗蟬時,圍繞我攻擊的蚊子,造成我內心很大的陰影面積,
原本想守候暗蟬的羽化,最後也只能黯然撤退,
我很佩服在這裡付出時間與心力調查的研究人員與攝影師。
  • 城西防風林-凶狠圓軸蟹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這張照片請記得點大圖!密集恐懼症者可以略過)

來到城西防風林也有機會見到,體型碩大的凶狠圓軸蟹降海釋幼,
台灣許多種陸蟹的生活史,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陸地中度過,
但是到了繁殖季,蟹媽媽就會從海岸林攜抱著滿滿的卵粒,到海水中釋放幼體,
那是數萬計的新生命,也是許多海洋生物的食物來源。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路殺危機下的凶狠圓軸蟹,也是許多陸蟹共同的寫照,這張意境最好的照片是用手機拍攝的。)

然而馬路與疾駛的車輛像是一把銳利的刀,硬生生切割了海岸林與海洋的連結,蟹媽媽們降海的路途必須橫越公路,躲避公路上疾駛的車輛,一不小心就成了車下亡魂,
拍攝的這一晚,就見到四隻母蟹橫死在產卵的路途上,每一隻橫死路上的蟹媽媽代表著無數生命的消逝。(雖然有拍照,但是畫面過於血腥就不在這裡貼出)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正在攀爬堤防的凶狠圓軸蟹母蟹,故意選擇這張有垃圾的照片來貼)

凶狠圓軸蟹是台灣體型最大的陸蟹,頭胸甲寬可以達12公分,
跟其他陸蟹一樣,得越過不少障礙才能到海邊降海釋放幼體,
陡峭的堤防,也阻礙牠們邁向海岸之路。
  • 鰲鼓溼地-高頭蝠
夏天的鰲鼓溼地雖然寂靜許多,但仍有著不同的風情,
熱情的太陽在海邊更顯灼熱。
棕櫚樹上結實累累不是奇異果,而是一隻隻的高頭蝠,
牠們在四月住進四股社區聚集,六月開始繁殖,
棕櫚樹下雖然充滿了濃烈的異味,但社區居民很珍惜這獨特的福份(蝠糞),
特地多種幾棵棕櫚樹讓牠們棲息。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每天黃昏降臨時,高頭蝠就會陸陸續續的傾巢而出覓食,對於生態平衡扮演極重要的角色,根據新聞資料,也不知道記者有沒有亂寫,高頭蝠每晚可以捕食高達三千隻的蚊子,十月的時候因為氣候漸冷,牠們會遷徙到比較溫暖的地方。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用望遠鏡觀察牠們,可以看見母蝙蝠攜帶著小蝙蝠休息。


而冬天的鰲鼓濕地不只有凜冽的寒風,也聚集了來自遠方的各種候鳥,因其溫暖又擁有多元的棲息環境,每年有超過200種鳥類在此棲息,是許多國內外愛鳥人士的賞鳥聖地。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鸕鶿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成群的白冠雞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秋天到海邊賞鳥也可以一併欣賞高翔蜻蜓,是一種相當容易親近的蜻蜓。
  • 鰲鼓溼地-裏海燕鷗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裏海燕鷗屬於大型的燕鷗,喜歡在鰲鼓濕地的開闊水面上空巡弋,
看見魚類之後,高速俯衝入水捕抓,
曾經看過朋友用長鏡頭拍下那精彩的一刻,
因此帶著不服輸的個性,想來自我挑戰。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如果時間允許,我可以在這裡拍一整天的燕鷗,
直到照片滿意為止,不過我沒有頂級機身,更有小孩要安撫,
很快地(拍了一個小時)就放棄這個題材了。
  • 河口-招潮蟹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招潮蟹這個題材,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且陌生的領域,器材也不完全適用,
加上拍攝的人並不多,許多生態行為都得請益先進,才能掌握到好鏡頭,
河口生態系,深受潮汐所影響,因此每次出門都得上氣象局看好潮汐表。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台灣擁有十五種以上的招潮蟹,有些稀有的招潮蟹分布十分狹隘,
棲地劣化與環境開發,讓每年的生存條件逐漸惡化,
許多民眾都誤解著,紅樹林是招潮蟹的家,
但事實上是紅樹林的存在,會讓泥灘地陸化而消失,導致族群的滅亡,
過去友人拍攝的台灣招潮蟹族群,就在紅樹林的生長下而消失。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潮間帶的生物相是相當多樣的,但是台灣河岸喜歡用水泥來整治的思維相當興盛,
就算到了出海口也不列外,因此許許多多的棲地變成了水泥棺材,
那是一種比大甲消波塊還可怕的威脅。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河口生態系未來應該也會是我想要更深入探索的領域,
想趁著牠們消失之前多點影像紀錄,每次紀錄牠們都有一種拍遺照的感慨。
過去對許多生物的生態習性不了解,舊的器材又拍不出好質感,
所以幾乎沒有好照片,但還是貼出來獻醜一下。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四角招潮蟹,深藍色的背甲,亮橙紅色的大螯相當的醒目,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四角招潮蟹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賈瑟琳招潮蟹,會與其他招潮蟹共域生活。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春天的河口,佈滿了翠綠色藻類,舊器材無法拍出美感。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弧邊招潮蟹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清白招潮蟹-公蟹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清白招潮蟹-母蟹
  • 河口-大彈塗魚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NIKON Z 7II+AF-S NIKKOR 500mm f/5.6E PF ED VR

大彈塗魚又稱星點彈塗魚,看牠們身上佈滿星點紋路,不難想像名稱的由來,
也有人稱牠們為花跳,不過那已經像是一道菜名了。

牠也是我認為表情最有戲的潮間帶生物,到了繁殖季節就會大跳起求偶舞,
也會互相爭奪地盤,是許多攝影人練拍的好對象,
就算不攝影整天看牠們跳舞,爭寵,跟招潮蟹吵架,就療癒的不得了。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這幾張大彈塗魚的照片是近日所拍攝,冬天並非牠們的繁殖季,
幾乎沒有生態行為可以記錄,只能等到春天再來補考。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這是唯一的一張工作照,有年紀了,很容易腳麻...
  • 高屏溪口-禾草芋蘭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在臺灣有逾四百種蘭花,種類的多樣性,與對於環境的適應力都超乎我們的想像,
禾草芋蘭就是屬於適應力很強的蘭花,只是不開花的時候,常常被當作一般的雜草,
它們可以隨著土方移動,隨地而居,重新開枝散葉,長出新的族群,
不過就算想看見它們,要有足夠的背景知識,才有機會一親芳澤。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蘭科植物面臨最大的威脅就是人為的濫採,不少登山採花賊是逢蘭必採,
也不管它下山後是否能存活下來,大部分的野生蘭花對於環境的需求極為挑惕,
請大家在野外看到蘭花時,還請孤芳自賞,不張揚,讓它們的美麗留在原地,
生生不息的生存下去。


後記:
【信仰II】遊走海岸線-Nikon生態攝影

看完這篇文章,您或許會發現,這些臨海而居的生物,牠們的顏色大多是樸素的,
在面對物競天擇,汰弱留強的環境,天澤決定了牠們的色彩,
生物的美麗從不是為了滿足人們的視野,唯有在大自然生存下來,才是唯一的法則。

台灣本島海岸線線全長約1139公里。依據2020年台灣營建署報告,目前已經有44.45%人工化海岸線,剩餘55.55%的自然海岸,而沿海岸興建的環島公路,更是幾乎涵蓋了所有海岸線,目前僅有少數地區,仍未有公路開通。
雖然公路的興建與海岸的水泥化,帶來許多便利,也守護了我們的安全,但仍有許多工程卻是利益輸送下的產物,為海岸線的生態,帶來極大的衝擊,在這個以經濟發展掛帥的社會,我們對於環境破壞只能無力的記錄著。

而海岸線佈滿的是難以估計、形形色色的垃圾與廢棄物,也著實令人痛心,
海納百川,但不應該吞下的是人們的私慾,真希望世界所有的人們,能對海岸更友善一點。

PS:每次整理照片攥寫文章,總是耗費我相當久的時間,也需極大的精神力,
背後的科普知識更得上網查證或是比對圖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還請多多支持並推薦,
這樣我才有動力繼續寫下一篇,感恩!
2022-01-08 2:30 發佈
好文!
不只樓主的攝影技術好,更是背後的那股熱情會讓人感動
風清雲淡
風清雲淡 樓主

夜深了,謝謝您的肯定

2022-01-08 3:27
你的照片讓攝影變的有意義,黑琵是因為翅膀尾部有黑羽嗎?
風清雲淡
風清雲淡 樓主

我一開始也沒認出來,是朋友指點後才發現,可以從臉部,嘴末端,翼尖三個地方去分辨,在照片中翼尖是最容易辨識的,

2022-01-08 8:37

要多少毅力才有辦法拍出這樣的照片!
感謝您的分享!
風清雲淡
風清雲淡 樓主

謝謝,海岸線生態真的不是我擅長的題材,希望以後能有更好的畫面

2022-01-08 8:32
生態攝影 有趣 拍得很棒 基本上是需要長炮 但不能用腳架 我想你主力是 nikon 500mm f5.6吧
史考特p wrote:
生態攝影 有趣 拍得(恕刪)

拍海岸線的題材,因為牽扯到螃蟹,彈塗魚,水鳥這些日行性動物,
最好的鏡頭應該會是180mm Macro ,300mm F4,500-800長焦段鏡頭,能輕量化更是好,
個人覺得盡量用腳架才能兼顧到品質。
上述的鏡頭,個人入手 NIKON 500PF 還不到一年,因此大部分的題材,還拍不到滿意的畫面
Hayashi-Kiyoshi

你太客氣了,上面就都好作品

2022-01-08 8:46
風清雲淡 wrote:
PS:每次整理照片攥寫文章,總是耗費我相當久的時間,也需極大的精神力,
背後的科普知識更得上網查證或是比對圖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還請多多支持並推薦,
這樣我才有動力繼續寫下一篇,感恩!


拍照是一件很好玩很舒心的事情
但要拍出好照片要保留當初看到的那份原汁原味的感動
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拍生態的人
要拍出好照片已經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自己不認得不熟悉拍攝物
要到處去找資料科普一下
的確是件非常勞心勞力的事情
拍鳥來說台灣野鳥圖鑑啥的
鳥書比較多一般人比較容易接觸的到
其他生物就麻煩多了

兄有壯志
分享諸多美照

只能讚嘆一句
幹的好壓..................

//////////
NO PAIN , NO GAIN.
風清雲淡
風清雲淡 樓主

打從會攝影開始,我一直走圖文並行的路線,有故事的照片,也是我一直追求的,謝謝啦

2022-01-08 21:01
精采的文章,個人覺得把動物跟他生長的環境一起拍起來是最棒,最有意境的
風清雲淡
風清雲淡 樓主

這也是我就算畫質不好,還是會魚眼鏡頭拍攝的原因,有環境的照片會比較有意義

2022-01-08 20:59
張張精彩的相片,文字內容更是可看出作者大哥多年深入關心生態,令人佩服!
neo's blog http://blog.xuite.net/ne63/blog
風清雲淡 wrote:
『最精彩的畫面常常出(恕刪)

太精彩了! 圖文並茂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