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兒玩 Nikon 1 J2
前言
完全是事後諸葛, 從2021年底看 Nikon 1 系列,它無疑是個失敗的系統。
商業上徹底失敗,攝影功能上老實說也沒有比同一時期定位接近的 micro 4/3 系統好。
從 Nikon 開始推小小1吋感光元件的Nikon 1 系統時我就一直不看好它,
結果沒有意外,非常短命地停產了。
說是這麼說,但我也有一台。
尤其這幾天突然很鬼迷心竅地想買Nikon 1 系統末代機 V3 或 J5,
花了不少工夫才讓自己打消這念頭。
Nikon 1 系統究竟有什麼魅力的?
Nikon 1 系統對原本就是 Nikon 用戶有加成效果,
它接上 FT1轉接環就可以使用 Nikon F接環的鏡頭群。
尤其是它的小小1吋感光元件,crop factor 讓他有了2.7倍的望遠效果。
平凡無奇的 50mm f1.4 標準鏡成為 135mm f1.4,
長一點的200mm 就成了540mm 的大砲。
因為這個特性,
讓原本就有 Nikon 鏡頭的攝友們趨之若騖,
特別是十分受到需要望遠攝影,如拍攝鳥類、航空等用戶的青睞。
01上面就有好幾棟高樓,
像是Nikon 1 能蓋大樓嗎?與Nikon 1接環怎麼玩(Nikon 1 + FT1來蓋樓)都有高手出沒。
2021年已經接近尾聲,
回顧過去一年 J2 拍出的照片,
雖然不常出勤,但這個老兵好像還可以繼續戰下去。
以下是這一年左右 Nikon 1 J2的作品


Nikon 1 J2 + 18.5mm F1.8

Nikon 1 J2 + 18.5mm F1.8

Nikon 1 J2 + FT1 + Sigma 50-150mm F2.8
(隔著窗戶照的,玻璃很髒)

Nikon 1 J2 + 18.5mm F1.8

Nikon 1 J2 + 18.5mm F1.8

Nikon 1 J2 + FT1 + Sigma 4.5mm F2.8 fisheye

Nikon 1 J2 + FT1 + Sigma 4.5mm F2.8 fisheye

Nikon 1 J2 + FT1 + Sigma 4.5mm F2.8 fisheye

Nikon 1 J2 + 18.5mm F1.8

Nikon J2 + 10-30mm f/3.5-5.6 PD-ZOOM

Nikon 1 J2 + 18.5mm F1.8

Nikon J2 + 10-30mm f/3.5-5.6 PD-ZOOM

Nikon J2 + 10-30mm f/3.5-5.6 PD-ZOOM
缺點和磨合
先說缺點
1. AUTO ISO 安全快門設在 1/60秒而且改不掉
設AUTO ISO時,相機計算的安全快門基準是為1/60秒。
很多時候這個快門太慢,不是自己手震就是拍到一堆殘影。(小孩在相機前的動作速度媲美忍者。)
而且這個基準改不掉!!好像到了末代 J5 都還是一樣。
2. 非Nikon 晶片鏡頭無法測光
我入手Nikon 1 J2 的原因有點怪,
原本是為了用轉接環接C-mount 鏡頭 (俗稱CCTV 鏡頭)而買,
買來卻發現無法測光。只能完全用手動 M 模式。
這是因為 Nikon 系統封閉,包括 F mount,都有非Nikon 晶片鏡頭無法測光的問題。(有些例外,如沒有晶片的舊 Nikon Ai 鏡用鏡頭底部特殊的環或更舊的non-Ai鏡用兔子耳朵來跟相機交換訊息等方式等等,在此不做討論。)
不能用 A模式的相機等於半殘。
在我擁有 J2 的同一時間,我也有一台 Panasonic GX1 的micro 4/3 無反相機。
兩台尺寸大小其實沒差那麼多,但感光元件大小有差 4/3 = 1.33” vs. 1”。
而且更重要的是GX1接任何鏡頭都可以適用A模式。
所以我拿著 GX1 接老鏡拍得很開心,J2 卻很難用。
3. 操控性差
在操控上面, GX1 也徹底輾壓 J2。
J2 連換個A到M都需要開螢幕進Menu慢慢找,簡直笨死。
也因為這些缺點,Nikon J2 這台相機被我存封了很久。
直到2019年買了10-30mm f/3.5-5.6 PD-ZOOM之後才稍微有拿出來用。
2020年買了18.5mm F1.8後發現 J2 還是老兵不死。
只是買已停產的產品實在有點違背投資原則。
讓Nikon 1 系統活過來的建議
我這幾年是屬於暫時旅居北美的形式,
考慮到之後要搬家,
身邊的東西的盡量精簡,
包括攝影器材。
現在身邊只有主力機 Nikon D7500 和一些較常用的鏡頭,
外加一台跟班的 Nikon 1 J2。
帶 Nikon 1 J2 的原意是可跟 Nikon D7500 共用鏡頭,
偶爾輕裝出動時可用。
不過剛開始時也經歷了很多拍得很灰心的時期,
直到後來掌握到了一些訣竅。
太暗時放棄AUTO ISO
前述Nikon 1 系列AUTO ISO 設在 1/60秒而且改不掉(不知後期在 V2/V3等高階機上有無改善),在室內等比較暗的地方很容易失敗。還不如自己手動把 ISO 調高,取得自己想要的快門值。雜訊高比手震或鬼影好多了,而且後製很容易除雜訊。
另外一個做法是用M模式先設好數值再用 Auto ISO。這方法室內好用但是室外大太陽時容易爆掉。
請拍 RAW
高 ISO 的雜訊也是要因之一,總之 Nikon 1 系列(J2) JPEG 直出畫質我覺得不討喜。
原本想說這種消費機拍甚麼RAW,但自從我把 J2 設定改成跟 RAW + JPEG 之後,
RAW 丟進 Lightroom 稍微後製,可以跟其他單眼拚一下。
測光 +1 EV
這可能是個人喜好,不過我用 J2 拍時會過曝個 +1 到 +1.7。
一般這樣的成像比較討喜,然後真的過曝可以進 Lightroom 用 RAW 救回來。
買個FT1轉接環
這前提是你本身就是 Nikon 用戶。
如果不是,請避開 Nikon 1 系列,因為真的不值得跳進這個坑。
但如果你是的話,接些 Nikon F環鏡頭來玩玩挺不錯的。
總之,Nikon 1 J2 就算是2021年也是可以拿出來玩玩。
拍拍照也還夠用。
只是像我差點鬼迷心竅想要再挖更深的坑應該是不必。
話說回來, US$100 左右的 V1 中古機是可以考慮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