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版上各位先進
小弟的D80在使用後簾同步閃光時
為何在快門啟動後會先以較弱的閃光一次
然後才又在簾幕關閉時以設定的出力閃光一次
造成兩次閃光
拍照出來影像也顯示有兩次補光的情形
是不是哪裡的設定出來問題?
這個現象不論是用內閃或外內都一樣
所以應該排除是閃燈(SB-800)的問題
tlrcbeagle wrote:
小弟的D80在使用後簾同步閃光時
為何在快門啟動後會先以較弱的閃光一次
然後才又在簾幕關閉時以設定的出力閃光一次
造成兩次閃光
拍照出來影像也顯示有兩次補光的情形
第一次閃光是 monitor pre-flash, 也就是所謂的預閃, 是 i-TTL 系統用來決定閃光出力強度的.
預閃的時候雖然 shutter release 已經按下, 但反光鏡根本還沒有彈起來, 快門還沒有打開, 應該不可能 "拍照出來影像也顯示有兩次補光的情形".
請貼圖比較清楚.
另外跟據這裡的說法, 如果設計上沒改變, 監視預閃應該是反光鏡升起後, 但快門簾還沒開啟前進行的...
SB-25有所謂的「監視預閃」功能。在反光鏡上翻後,而快門尚未開啟之前,SB-25發出一系列較弱的閃光;然後五段TTL測光元件對灰色快門簾幕反射回來光進行測量,最後計算出所需的閃光量。
tlrcbeagle wrote:
下面這張是小弟昨晚試的
s=2.0sec
a=4.5
後簾同步
小朋友頭部好像有雙層影像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預閃影響的
雙層影像應該毫無疑問是快門速度太慢導致的. 和前簾同步後簾同步無關.
一層影像是閃光燈曝光那一瞬間造成的, 另一層影像是快門打開那 2.0 秒造成的. 理論上如果小朋友完全固定不動, 就不會有 "雙層影像".
SniperX wrote:
另外跟據這裡的說法, 如果設計上沒改變, 監視預閃應該是反光鏡升起後, 但快門簾還沒開啟前進行的...
SB-25有所謂的「監視預閃」功能。在反光鏡上翻後,而快門尚未開啟之前,SB-25發出一系列較弱的閃光;然後五段TTL測光元件對灰色快門簾幕反射回來光進行測量,最後計算出所需的閃光量。
那個網頁寫的是底片相機時代的 TTL.
i-TTL 已經改了. 原因是 DSLR 的 sensor 反光能力不佳, 無法像底片相機時代那樣, 靠測量底片反射光來決定 TTL 閃光燈出力. 因此 monitor preflash 必須靠 viewfinder 裡的 1005-cell CCD 來測量. 這樣一來如果 preflash 時反光鏡已經升起的話, viewfinder 就看不到任何東西, 也就測不到光.
下次 i-TTL preflash 的時候, 如果你可以從觀景窗裡看到 preflash, 就表示 preflash 一定是在反光鏡尚未升起時發生的. 可以像樓主那樣設成 rear sync, 快門速度 2.0 秒, 這樣就很容易看到 preflash.
如果有底片相機, 可以作同樣的測試, 驗證一下是否可以從觀景窗看到 preflash.
References
1. 底片時代的 TTL 測光. 其實根據其他資料, 晚期的底片 TTL 閃光燈測光分兩階段, 第一階段的確是測量快門簾幕反射的光, 第二階段才是測量底片本身反射的光.
2. Nikon 的 i-TTL 測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