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網管們能夠体諒,『一帖多發』並不是我的原意。
而本文也會修正一些可能的說明漏洞,把概念說得更清楚一點。
以下操作,是基於Lightroom的正常操作而寫就的,但概念還是可以套用在其他軟件的——例如:顏色的秘密就在HSL,這能夠創造各種獨特的顏色傾向,包括Nikon模擬Canon等等。
當然,我們學習後期,並不是要誰模擬誰,而是要創造出自己的相片風格。
以下文章是介紹在『正常拍攝』狀況下,如何把藍天修得更迷人。
既然是Nikon版,當然是以Nikon相機拍得的相片作為示範嘍。
-------------------------------------------------------------------------------------------------我是分隔線
在說如何『創造心愛的藍天』以前,想大家先弄清楚兩個概念:
世上並沒有『直出』之說,所謂『直出』,是指在沖洗照片時說明『不要更改相片設定』,而沖洗出來的相片背面,會打上『NNN』的字碼。但是,以前膠卷時代,沖洗師傅會問你『照片如果拍暗了(或拍光了),要不要沖洗出來?』,其次就是沖洗機在全自動化的情況下,是會給你調整光暗以讓照片出來有統一的畫面效果,這個過程,其實跟現在修圖軟件『自動調整』概念有點類似,所以以前膠卷年代就已經不會有直出這回事,除非你自己精通黑房後期,然後沖洗時堅持一定要『直出』。
在數碼年代,就更沒有『直出』一說,因為所有相機廠都有自己的運算程序,而在『輸出』方面,現代相機已經發展出至少七種『相片調控』(詳細就不說了,各位自行打開相機菜單的『相片效果』一欄就看到內容了。),而又如果有朋友『堅持要直出』,那不經『相片調控』來輸出相片的話,又可不可以呢?
不好意思,你的電腦畫面只會看到一片黑色,啥都沒有!
而所謂的『直出』,即是機身出來的效果,其實就是已經『加了調味』的效果,因為必須要經過『相片調控檔』的輸出,才能夠讓大家看到相片效果如何,那怕是使用最原始的Flat效果。
這樣的話,自然有人喜歡,也會有人不喜歡——正如光顧餐館,不一定所有客人都會欣賞廚師手藝的,又或者,一道精美的菜餚,其實很講究廚師所花的時間和精力的。
也就是說,用『最短時間』和最簡單的方法,是跟『速食麵』的道理是沒有分別的。
那么,大家還會說『直出』就是最好的嗎?
(我不反對有人說『這就是最好的』,畢竟每人的色彩敏感度和愛好不一樣,我都能理解。)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讓自己的相片有個人風格,而不單單是使用別人的『風格檔』然後隨波逐流。
其次,又有人說『直出更加需要攝影技巧』,這話似乎有對的,也似乎是不對。
對的是,的確,為了『遷就』機身輸出的效果,自然需要有相應的技巧(我的說法就是『盡量』看起來正常曝光)。
但不對的是,如果需要『後製』,其實也要有另一套技巧來配合的,以我說法就是盡量做『中性曝光』(其實就是『保留高光細節優先』的意思。)。
『攝影』其實指的是『整個過程』而不是指『某個特定時期和程序』
『攝影』就是前期構圖、尋找光位、設定內容、按快門獲取影像(或素材);後期就是『調整色彩』和『影像增強』——在相機機身而言就是透過『相片調控』調整然後輸出影像;後期修圖而言就是透過各種參數的細致調整,其實這部份也是可以透過設定『使用者預設集』來發揮出相機機身的『相片調控檔』的快速效用。
關鍵還是,不論是相身輸出,還是電腦後期,其實也是經過一個『顯影過程』的,而這個就是廠產給與還是自創效果的問題了,即是無論如何還是有『後期製作』的過程在的。
雖然,這個也跟機身的『相片調控』有著同一個缺點,就是不是所有效果都適用所有場景而必須要做微調,但至少是攝影人自家的Tailor made,相信會更符合攝影人的個人品味。
而且,一旦掌握了箇中道理和技巧,那些『品牌發色』就不再是用家們需要煩腦的事情,任何相機也能夠做到攝影人揮灑自如的地步了。
------------------------------------------------------------------------------------------------我是分隔線
很多朋友玩攝影,會在意天空夠不夠藍(有人比較迷所謂的『富士藍』),女像夠不夠膚色通透白滑。。
而這兩個好像都是泥坑經常被人疚病的地方,但真的不能改嗎?又或者真的不能夠做得更好嗎?
先說說天空的藍色吧。
有一定攝影年資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天空的藍,第一跟緯度有關,第二跟方位和角度有關。
第一點這是沒解的,因為真的是緯度越高,天藍色會更迷人。
但第二點,則要靠攝影人的觀察和找對方位就可以了——通常而言,跟太陽射角成90度夾角的天空是最藍色的,也是最迷人的。
而這種藍色,卻會因為各個型號的算法有別,而會表現得完全不一樣的藍色——假設所有相片都跟太陽成90度夾角拍攝。
這是因為每個運算程序當中,其中所謂『相機性格』的考量,HSL的參數是各型相機都會有所微調的。(這並非大家想像一定是品牌的原因。)
HSL就是Hue(色相)、Saturation(飽和度)和Lightness(明度)的簡稱,亦是所有相機顏色的秘密。
在這三組數據中,不同的組合就會形成了完全不一樣的色彩表現。
相信很多朋友會有拍紅葉藍天的想法,我就以這個作為解說吧。
(不過因為個人原因而未有去過日本拍紅葉,只以能拍到的簡單圖像作出說明。)
大家可以發現,原廠設定輸出底下的藍天雖然清楚,但不夠吸引;而在經Lightroom後製之後的藍天,是那么的通透迷人,這也就是很多攝影人需要做後期的最大原因了。
辜勿論做完後期之後是不是傳說中的富士藍,但較為吸引倒是真的。
現在先發兩圖作比較,稍晚些我再詳細的把操作細節和參數做講解。(可能需要比較大的編幅。)
圖一是使用原廠NXD套用機身『調控檔』輸出的效果圖。

圖二是經過Lightroom修整後的效果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