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測試前,現有支援XQD的設備上,我自己是認為應該表現與現今的XQD差異不大,畢竟設備本身的頻寬限制已經確定了(PCI-E 2.0),就算透過韌體上的支援PCI-E3.0的周邊,物理頻寬是不會變的。但是如果是在使用新的介面的機型如Nikon 的D6 或是Canon 1Dx m3上,應該就能表現出XQD與CFE的差異了。畢竟XQD與CFE相容(理論上),且未來應該會是CFE為主,加上基本上與XQD沒有價差,當然買CFE了現在能買的到的讀卡機太貴(sony 100鎂(U3 Gen2的)/Pro Grade 70鎂(TB3的,還要加張TB3的卡),所以就在等等吧)iflash wrote:希望可以測看看,緩衝(恕刪)
h22a wrote:但是如果是在使用新的介面的機型如Nikon 的D6 或是Canon 1Dx m3上,應該就能表現出XQD與CFE的差異了。 我是覺得差異不大,瓶頸是在於 D6 與 1Dx MK3 的機身對記憶卡能提供多快的寫入速度。CFE 卡的寫入速度在快,機身對記憶卡的寫入速度跟不上也是枉然。之前看過一篇國外測試,印象中最近幾年的 DSLR 與 MILC 機身對記憶卡的寫入速度,好像都沒超過 250 MB/S 。h22a wrote:畢竟XQD與CFE相容(理論上),且未來應該會是CFE為主,加上基本上與XQD沒有價差,當然買CFE了 CFE 卡現在容易買到的話,就已經等於 XQD 卡的未來已經終結了。同樣是 NVNe 協議,未來都是以 PCIe 3.0 的 CFE 卡為主。而且 SONY XQD 卡只有5年保固;SANDISK CFE 卡是終身有限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