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D500已經第四個年頭了,死馬這支鏡頭也發表經年,很多人都說這支鏡很重啊,配DX鏡不是有點頭重腳輕嗎?
是的,Bigma 這名字不是浪得虛名的,近年發表的鏡頭,那支不是重量『鶴立雞群』的?
本人喜好街拍,也時不時拍些社會題材,基本上,街拍題材個人幾乎是『非定焦』不會用的,很多人習慣的24-70/2.8,我就嫌他過重,而且身形『巨大』,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的最大光圈只有f/2.8!
這在晚上拍攝而言,的確是非常不利的。
因為街拍你是不會預先知道當地的環境、天氣、光暗、建築風景樹影等等。
所以,一般而言,定焦鏡因擁有更大的光圈,這是有利拍攝的——當然,20、35、50這三支鏡頭也不重(又是Bigma例外!),總加也是剛好1KG左右,單就一支鏡頭而言,是會有種身輕如燕、『重量解放』的感覺。
所以,我用得最多的定焦鏡就是AFS 35/1.8G(才400克不到!),而且也喜歡使用AF-D定焦(或Ai-S等舊手動定焦),因為更是既細小身軀又輕便。
今年元旦日,2020年1月1日,香港人是有史以來不過年了,都走上街了,所以,小弟也有幸參與其中(很危險的,笑)。
在想著拍些甚麼,想著想著,用甚麼鏡頭呢?
當天是沒有陽光、稍暗的天氣,為了拍攝更多場面,也考慮著用甚麼鏡頭(全用定焦的話,那可是20、35、50、85、105?)。
最後,兼顧了各種因素,帶了D500(最強悍的DX機身),鏡頭就兩支,Sigma17-50/2.8 OS + Sigma50-100/1.8 ART,既能有一定焦距,又能夠兼顧天氣亮度(及預期晚上還有拍攝。),又能盡量不需要換鏡。
是的,今天只談攝影,不談政治(廢話嗎?)。。。
通常,很多人對使用大光圈鏡頭的第一疑問,就是『景深』夠嗎?
這麼淺的景深如何拍好街頭題材?
我的答案是『拍攝距離』。。
景深ABC說的是距離、焦距、光圈值。
基本上,頭兩項因素已經能夠完全的抹平了大光圈的因子(甚至一項就能夠拉平了。),所以,我使用大光圈鏡頭,完全是不會擔心景深不足的問題的(有使用超長焦打林鳥的朋友,應該知道,焦距長度和拍攝距離比光圈值更加重要,重要到必須要大幅度收光圈來彌補前面兩面造成的『淺景深』!),就算是f/2光圈,只要拍攝距離足夠拉開,還是能夠實實的包住整台消防車的長度的(以及巴士的長度。)。。
不過,我很喜歡用大光圈定焦,除了上面說的重量因素外,更重要的,就是提供至少高一級的曝光值,可以讓快門獲得更高速度(又是『攝影ABC』啦。),所以,大光圈鏡頭同時也號稱『高速鏡』,可以有效的提高拍攝成功率。





這批照片大約拍攝於下午三時多,當時沒陽光,途經地點也被石屎森林遮擋著光線,此時全程使用f/2.2-2.5光圈,在1/500秒快門速度下,仍能夠保持在ISO800以下,畫質當然是較有保証了。




當然,使用長焦端時特有的壓縮感,看著還是別有風味的。



當然,使用大光圈+高感光度+高速快門,那是我絕對支持大光圈定焦鏡的最大理由。
而這次則由Simga50-100/1.8,一支鏡頭頂著四支定焦——50、60、85、105,這重量,嘿,我就原諒Bigma吧。
其中一圖,更加直飆上ISO9000,以DX機來說,其實已經算很不錯了。。
另外,由於基本上不用『追焦』,所以合焦時間絕對足夠的,那麼這種場面,Sigma50-100/1.8 ART是絕對能夠應付的(成功合焦率超過90%,其餘10%只不過是有一點點未能合焦但還能勉強看到細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