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說的故事有點長,希望各位耐心看完,再給小弟一點建議:
話說在十幾年前的90年代
小弟發了瘋想要走上攝影的不歸路
利用課餘打工的收入
首先敗入的是Nikon F90 (應該沒什麼人有印象吧?)
加上 AF Nikkor 28~85 f3.5~4.5 (那個時代可沒什麼AF-I, AF-S, 連AF-D都很少)
在短短沒幾年的時間, 加購了SB-25閃燈, MF-26背蓋,AF Nikkor 24 f2.8
後來整個鏡頭組更動為
Tokina 28~70 f2.8 (ATX 270 Pro)(當年Nikon自己沒出28-70大光圈)
AF Nikkor 80~200 f2.8 (這是第一代,推拉變焦那一支,不是後來的2.8D)
AF Nikkor 50 f1.4 (也是第一代,對焦環很細那支,不是後來的1.4D)
AF Micro Nikkor 105 f2.8
再加二號機FM2
至此系統建置完成,是頂點,也是終點了
後來的幾年,陸續有進帳120系統,那是題外話了
以上的故事,都發生在不知DC, DSLR為何物的時代
那些年走下來,關於攝影的"技""藝"學習之路
我相信"技"的部份應該是還好
(我的解釋是器具的操作運用能力, 功能的發揮, 技法的掌握)
"藝"的部份~~~(就是感動人心的能力了)
同學~~這是要天份的,而我就是沒有的那一個...

附上幾張十幾年前的拙作

重覆曝光

紅外線底片

長時間曝光
以上都只是在"技"的層次
(也就是說,任何人只要掌握了技巧都做得到)
時間來到了2002年
已經是DC,DSLR的時代
跨越兩個時代的攝影者大多有一個通病:
不屑數位這玩意兒
而且底片資歷愈資深愈嚴重

當時我還沒有任何DC
一方面是對底片的堅持
再者是出了社會,開始工作賺錢就不敢亂花錢了

直到我在新宿街頭的Yadobashi的展示架上看到這台S1 Pro的展示機
便以十三萬日幣的代價敗下了它(定價26萬多)
不過,在2002年底還買S1Pro,實在不是個good idea....

在這之後至今的6年,雖然一步跨進了DSLR的領域
不過在大部份時間,它都是擔任旅遊機的角色
如今,又到了想升級的時候了
既缺乏廣角段的鏡頭
而且S1的入塵也蠻嚴重了
(不是想更上一層樓,只是想使用方便)
才發現世界已經大不同了

Nikon的鏡頭系統,已經亂的不像話,亂到不知道要怎麼配了
我的想法是想以最低廉的成本來達成問題的改善,可是:
1.如果只升級鏡頭,S1Pro不能用便宜的G鏡,DX鏡,AF-S鏡
只能買貴貴的AF鏡
2.如果升級機身,那非得買D80以上等級的了
3.如果買相對便宜的D40/D60 kit,那麼手上的東西全部跛腳...
4.難道說...砍掉重練,改用Canon嗎?
真是困擾啊~~
另外再請教一點:
我看Tokina的新鏡頭,機身上都是只有5個接點
請問它們是不是可以相容較舊款的機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