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Z8消息釋出的討論串,有人提到Z8的安全快門。因為我曾經在SONY版提出討論過,想讓大家也在這裡單獨討論安全快門和像素密度的關係。從D800以來,就一直困擾很多人,為什麼照片越來越模糊。是什麼原因讓安全快門不安全了??
關於安全快門,以下是我上個月討論SONY A7RIV 6000萬畫素所提到的:
——-分隔線——
這台相機的61MP是比較有趣的地方,ISO和像素大小關係密切,這有物理雜訊問題。所以全幅20-24MP A9 D5高ISO才真的比較能放開快門的束縛。D850, A7RIII 高ISO就相對吃力,在拍風景的題材不明顯,但有在拍鳥(需要裁切)就知道問題很嚴重,ISO800以下和1600以上看一眼就很有感覺。目前看SAMPLE照高ISO部分倒是可以和a7rIII持平。不過安全快門又不一樣了。
隨著A7RIV解析度提高,安全快門也需要相應提高,這是因為長焦鏡頭手持造成的角動量變大了。假設你用400MM長焦鏡和16MP的相機拍攝,原本手震角動量是一個單位,到了60MP,角動量變成兩個單位。(因為感光元件16MP時的一點面積相對於60MP的四點面積,等於上下邊長乘以二),合理的安全快門也就必須加倍。因此,以前你用NIKON D5 20MP 拍照可以用1/200,現在用A7RIV必須要1/400才清楚,就不用意外了(別以為又是鏡頭和機身需要調焦)。
——-分隔線——
Z8 的畫素和A7RIV相當。實際上高畫素的安全快門需要提高多少呢,其實遠比大家所想的還要高,只不過近來防手震的技術洽好填補了這個空間而已。那麼,能填補多少?到了6000萬畫素時候,防手震還夠嗎?是一個有趣的話題可以討論。
照以上的說明,需要提高的快門速度是等於和原本未提高畫素前的比值開根號,譬如從1600萬畫素升級到6400萬畫素,你的快門就需要比以前快兩倍(6400/1600)^0.5=2。大家的攝影老師都告訴你安全快門就是焦距的倒數。但是這個老方法已經不可靠了。以前底片機時代,多半都是洗4x6大小,那只需要兩百萬畫素的數位相機。你說4x6太小張,拿5X8比較有代表性,那就是400萬畫素。若從這個起點算數位相機全幅和底片機銜接。以同樣全畫幅相機為準,你會發現6400萬畫素的安全快門比你所認識的安全快門需要提高到4倍。(6400/400)^0.5 = 4 。所以50mm 的鏡頭的安全快門,在沒有防手震的技術輔助之下,在Z8或SONY A7RIV必須用1/200當安全快門。
我自己認為這結論,和我的實用感覺很符合。因此,你拿一台沒有防手震的機身,和沒有防抖的鏡頭,在高畫素的機身之下,用你認為的安全快門拍照,MTF再高都沒用,因為多半都是模糊的。
mobile0134 wrote:
隨著A7RIV解析度提高,安全快門也需要相應提高,這是因為長焦鏡頭手持造成的角動量變大了。假設你用400MM長焦鏡和16MP的相機拍攝,原本手震角動量是一個單位,到了60MP,角動量變成兩個單位。(因為感光元件16MP時的一點面積相對於60MP的四點面積,等於上下邊長乘以二),合理的安全快門也就必須加倍。...(恕刪)
天啊!
是這樣分析嗎?

相機畫素加倍,
會造成"雙手"施加給機身與鏡頭 的"手震角動量"加倍?
兩者應該無關吧!
若有關
表示相機畫素增加
會讓你雙手施加機身與鏡頭的"力偶"增加
那表示相機畫素增加後
有一隻"看不見的手"
會加大你拍照時手的晃動
那大概只有農曆七月會發生的事

個體經濟學有一個"看不見的手"的故事(價格機能)
沒想到物理裡面也有
相機畫素加倍
應該是讓你100%檢視的放大率大增
會讓手震效應放大
另外低畫素相機照片"邊緣輪廓反差"會比高畫素相機的還大(不調銳利度)
邊界明暗"門檻效應"增加
或許也是減低照片手震的因素
elfwong wrote:
天啊!是這樣分析嗎?...(恕刪)
6100万像素接近光学衍射极限了吗?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