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時上一篇Z7的文章也是我們第一次請男模特兒,結果留言居然沒什麼人有意見

●產品外觀

開宗明義的說,Z6與Z7除了機身前方的Logo不同以外,外觀上根本一模一樣!(甚至令我產生連外觀都懶得拍的念頭)。如果你親手摸過Z7,那就別花心思想Z6手感會不一樣了,它們摸起來是完全一樣的東西!小編這次用白底拍,然後每一張照片都是大圖,各位喜歡的話可以點擊小圖看大圖細節。

Z6搭載了2450萬畫素的背照式感光元件,同時還使用了最新的EXPEED 6影像處理引擎。感光度可延伸從ISO50-204800,同時影片還能夠以4K 30P 4:2:2 10bit無裁切拍攝,而且是做6K超取樣。比起Z7主要目標放在高階靜態攝影,Z6會適合一般大眾,但也同時相當符合高階錄影使用者。

在對焦點的部分,Z6與Z7一樣涵蓋了90%的畫面,共分佈了273個對焦點,同時最低亮度對焦檢測也能夠達到-4EV。幾乎任何你眼睛能看見的,它就對得到。


Z6依然是XQD單卡槽。如果要說速度快的話,XQD可以輕鬆突破SD目前的UHS-II 312MB/S的界線,未來XQD與CF Express也即將使用共同規格,而且Z6/Z7可以透過韌體更新使用新的規格,沒意外的話XQD/CF Express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的高速記憶卡標準。

側面的連接埠Z6/Z7完全相同,也可以使用USB Type-C來替電池EN-EL15b充電,這點雖然來得很慢,但至少它終於有了。
我們期待看到第一台具備無線充電的相機,不過相機跟手機市場的反應相比,要有無線充電可能還需要好一段時間...

翻轉螢幕,可上90下45度翻轉,對於高/低角度拍攝來說是非常實用的功能。每台相機只要有翻轉螢幕,我都一定會寫在文末「表現不錯」的地方,因為這真的非常重要。而翻轉螢幕的興起也必須歸功於Live View的普及,兩個功能是魚幫水、水幫魚。我現在幾乎都不用趴在地上拍照了。


Z6/Z7有完全相同的"類D850"按鍵配置。
至於那個後滾輪設計,我在兩個月前親手拿到Z7之前還有點擔心會不會不好滾動。但經過兩次連續近一個月的實測、帶出國拍攝19天,加上這次Z6評測4天,我從未遇到卡住的問題,後滾輪的配置恰到好處。

Fn1與Fn2小編依然自定為對焦模式/對焦點,以及光圈預覽。

機背螢幕可多點觸控,3.2吋210萬點;電子觀景窗則是0.5吋369萬點OLED,放大倍率有0.8倍,比D850的0.75倍還大。

右側的蒙皮做得特別突出,是Z系列擁有優良握感的一大功臣。



過去是N家的用戶,在入手Z系列時應該都會考慮入手FTZ轉接環,讓過去N家F接環的92顆鏡頭都能夠在新的系統中發揮完整功能。但可惜的是D系列的絕大多數鏡頭不支援自動對焦。
另外,上圖中最高的那顆Tamron 70-200mm f/2.8 G2在數天前已經更新韌體,可以在Z6/Z7上使用了。

新世代的S系列鏡頭,不論是24-70mm f/4S或35mm f/1.8S,雖然都擁有輕巧的體積,但產品規劃都是屬於頂級的鏡頭產品,外觀的設計語言相當低調,但所有光學表現可是一點也不輸過去的金圈鏡頭。

Z6與Z7的外觀相同,電池續航力在實際使用上也差不多,都是能夠單顆電池拍攝約1000張左右。
● 功能介紹
● 對焦實際運作 |
Z6與Z7在對焦點的數量上不同,Z7是493點、Z6是273點,但對焦系統呢?兩者用起來感覺其實是一樣的。老實說在實際使用時我是完全感覺不出來Z6與Z7的差異。而相同的地方還是一樣,在面對稍暗的地方時,對焦速度會比明亮處有些許差異,而標榜的-4EV的情況其實是使用對比式對焦,而且在極暗處的對焦速度也會變得非常慢。
這次我們沒有測試平常的那些單次對焦,但我在拍攝模特兒時有使用HDMI內錄相機的畫面。比較值得注意的是我使用的是Tamron 70-200mm f/2.8 G2這顆鏡頭。上次我們在測試Z7的時候成果是Tamron的鏡頭完全無法自動對焦,但Tamron在最近發佈了更新,旗下的三顆鏡頭都能夠搭配Z6/Z7與FTZ轉接環來自動對焦。
就算是使用轉接,而且是他廠的鏡頭,Z6搭配轉接環還是能夠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對焦,甚至是使用AF-C對焦,成功率也還算ok。
不過,還是拜託Nikon趕快把原生Z接環的70-200mm f/2.8趕快做出來,我還是比較想用原生鏡頭拍攝啦~
上次我們在介紹Z7的時候,有說到Z7在人臉對焦的部分相當聰明。我們這次來看看影片拍攝的成果,下面的影片只有用人臉對焦功能(人臉對焦只存在於[全區域]對焦模式中),搭配的鏡頭是24-70mm f/4S。
由於新的S系列都是步進式馬達,所以在錄影時都能夠同時兼顧速度與流暢性,而從遠到近有這麼滑順流暢的對焦,也必須感謝新的影像處理引擎。追蹤對焦時是完全沒有遲疑、前後飄忽不定或者迷焦的狀況產生。
喔拜託!Nikon以前的數位單眼怎麼可能有辦法做到這樣!這次他們終於把這件事情做好了~
● 12fps連拍 |
Z6的連拍速度可以高達每秒12張,而且還同時可以AF-C,但它還是有條件的:
畫質與最高連拍速度關係 | Z6 | Z7 |
14 bit RAW | 9fps | 8fps |
12 bit RAW / JPEG | 12fps | 9fps |
壞消息是,上面這張表中的所有連拍速度,不論是12、9還是8fps,反正只要你選擇[高速連拍(延長)],就沒有辦法觸發閃光燈。如果你想要觸發閃光燈的話,最高最高的連拍速度就是被鎖在5.5fps。到底為什麼啊...?
另外Z6與Z7在最高速連拍時,不論是9或12fps的情況下,都能夠使用AF-C,但測光會被鎖定在第一張。
我們來看看12fps在拍攝時,觀景窗內的畫面會是如何:
12fps拍攝時,螢幕是不會有黑畫面的,但依然會出現些微的lag。
這就是常見的[Rec View],也就是拍完一張時,機器會以非常短暫的時間顯示剛剛拍的那張照片給你,方便你確認物體的位置,但那是一張靜態的照片,也就是說你有可能因為這個靜止的畫面而無法預測物體接下來會移動到哪裡。
相對的概念是傳統的光學式觀景窗,叫做[Live View, 名字相同但概念與電子觀景窗的Live View不同],意思是你每拍一張之後,觀景窗給你的畫面依然是在動的,光學觀景窗的畫面肯定會動,因為那是物體的光線真的傳到你的眼中;另外可以同時真的做到Live View的機種,還有Sony A9,以及我們上個星期介紹的X-T3,這兩台相機在特定的情況下都能做到連拍時畫面是完全的持續不停止。希望Nikon接下的產品也都能夠做到實質意義上的Live View,對於拍攝運動主題會是很實用的利器。
我們來看看每秒鐘12張拍出來的成果會是如何:



Nikon上一台能夠實體快門做到12fps是哪個產品?答案是單機身要價約20萬的D5,都一樣可以同時連續自動對焦。但準度嘛...我覺得還是D5比較強一點,畢竟是自家運動/記者用的旗艦產品。
我想這個12fps不是代表Z6可以上打D5,而是代表無反光鏡相機的優勢。傳統數位單眼有反光鏡,裡面的機械要讓相對重的反光鏡上下翻動,其實是非常沒有效率的機械,為了所見即所得,還要同時能讓對焦系統對焦,反光鏡裡面還有副反光鏡、還會上下彈跳、為了抑制震動還要做減震系統,功能加一加,讓反光鏡要做到快速翻動變成很高成本的一件事。現在直接把反光鏡拿掉,只要負責相對簡單輕小的簾幕快門就好。所以無反光鏡相機可以「隨隨便便」就超過10fps,中階產品就有接近每秒10張的產品真的所在多有。而小編也相信這是相機的未來趨勢。
● 各級感光度表現與Z7比較 |
這裡我們比較一下Z6與Z7在低光源下的各級感光度,從最低到最高延伸感光度。要請各位注意的地方是,兩台相機的感光度起點與終點都是不一樣的。Z6是ISO50-204800,Z7是ISO32-102400,不論是原生或延伸感光度,Z6都比Z7高約1級,也相當符合兩台相機的取向。
- Z6
- Lo1.0 (50)
-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6400
- Z7
- Lo1.0 (32)
- 64
-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6400
- Z6
- 12800
- 25600
- 51200
- Hi1.0 102400
- Hi2.0 204800
- Z7
- 12800
- 25600
- Hi1.0 51200
- Hi2.0 102400
很明顯的,在高ISO的雜訊抑制上Z6的表現會比Z7好,這是先天的物理限制,畫素越高自然就比較容易產生熱雜訊,但相對來說Z7也有更多優勢,例如原生ISO就能夠低到64,而且還可以向下延伸到32,如果你會常需要拍夜景的話,ISO32可以把快門速度再拉得更長一些。低ISO對於要求畫質的攝影師來說有非常之必要。
同場加映,Z6與Z7在影片的各級感光度比較。這裡我只比較ISO1600到最高感光度的差異,快門速度除了ISO1600之外是1/30s,其餘的都是1/60s,並且使用鏡頭的光圈來平衡感光度的變化。
看完這則影片,你應該會很明白知道錄影該用什麼機器了吧?Z7從ISO12800開始畫面就會開始出現輕微的閃爍,感光度每高一級會越明顯,特別是在暗部的區域。其實兩台相機能做到這樣都已經很不錯,而用4570萬畫素的相機來要求在超高ISO有多好的雜訊抑制也實在不合理。如果你是Z7的使用者想要偶爾拍些影片,建議可以用大光圈鏡頭來補足在超高ISO的不足;至於如果你主力是拍影片,我會建議各位選擇Z6。
● 曝光寬容度 - 與Z7比較 |
寬容度的部分,去年我在測D850的時候被它的純淨度嚇到,因為-5EV的拉回依然不會有任何色偏。這裡我們拿Z6/Z7在相同的環境下做正負5EV的拉回。不過Lightroom還不支援Z6的RAW檔,所以我使用原廠軟體Capture NX-D,過去View NX只能做正負2EV拉回,但現在Capture NX-D可以做到正負5EV了。
以下兩台相機的寬容度都是在近似的環境下測試——佈滿烏雲的天氣,所以對比度低、光線穩定。相機所有的設定都完全相同,每一級的曝光數值與色溫都一樣,然後是在ISO100的情況下測試。
看看這可怕的暗部拉回表現...
唯一我看得出來有色偏的地方,是Z6在-5EV拉回,你有注意到畫面有非常、非常輕微的偏紅嗎?原圖可是一片全黑,拉回可以有這樣的表現,實在是沒什麼好挑了。但Z7表現更可怕就是了,跟D850差不多,而且Z7還有原生的ISO64沒拍,想必表現可能也會很嚇人。
● 影片實拍 |
我們上次在Z7的評測裡面,建議各位使用Z6來錄影,原因是Z6的像素讀取是使用超取樣,也就是把6K的資料壓縮到4K解析度裡的「超取樣, Over Sampling」;而Z7是使用數顆像素合併為一顆的「像素合併, Pixel Binding」技術。
兩台相機都是3840 x 2160 30P全幅不裁切的畫質,這也是目前市場上唯二的全幅4K 4:2:2取樣 + 10bit色彩而且不裁切的機種。
這則影片我忘了開啟機身手震補償,所以畫面看起來有些晃動。影片使用24-70mm f/4S搭配AF-C拍攝,雖然我是跟著模特兒移動,依然會有前後移動的些微差異,不過相機與鏡頭的搭配依然能夠將主體緊緊咬著。
另外,影片也支援創意Picture Control,上面這則影片使用的是[純真]。
小編做了一些Z6與Z7影片畫質的比較,這組是在100%相同的時間所拍,所以相機是一左一右的架設,但小編只有一顆2470S裝在Z6上,所以Z7就必須使用FTZ轉接環加上2470VR,所以這個部分其實不是那麼的有科學根據,但各位可以參考看看。除了位置與鏡頭以外,相機所有的設定都是一樣的,包含白平衡都是完全以K值來調整,光圈也是畫質最好的f/8。
如果非常龜毛的把拍的影片取720 x 720裁切下來(未收錄在上面的影片中):
左邊的Z6看起來似乎真的比較清楚一點點(歪斜的部分是攝影角度問題),不過這次拍攝有超過一項以上的變數,所以不敢妄下定論。
既然如此,我們來看看使用同一顆鏡頭所拍攝的吧!以下影片是使用完全相同設定、完全相同的鏡頭,包含了2470S與Tamron 70200G2兩顆鏡頭,但拍攝時間不同:
接下來比比看兩台相機在移動時的果凍效應,這與相機的處理速度,還有處理的資料量有關。我的假設是Z7因為畫素的數量比Z6更高,所以Z7的果凍效感該會比Z6明顯。但Z6的資料讀取是6K,Z7是4K,所以我也說不準。
咱們來看成果吧!兩台相機一個使用2470S,另外一個轉接2470VR,焦段、光圈、白平衡與其他所有設定都完全相同。在相同時間移動相同的幅度:
感覺有差別嗎?如果感覺不出來,小編截圖給你看:

好吧,Z7的果凍效應比Z6有明顯那麼一點點,而且是在速度非常快的情況下。成果還是交給各位攝影師去判斷啦~
Z6/Z7都可以拍攝FHD超過100fps的影片,關於這個規格你有五個選項可以選:
- FHD 120P
- FHD 100P
- FHD 120fps 30P (4倍慢速)
- FHD 100fps 25P (4倍慢速)
- FHD 120fps 24P (5倍慢速)
前面兩個都是以原始速度錄製每秒120/100張的影片,檔案出來會是高速影片,讓你可以自行拉成慢動作影片,檔案也會收音。而後面三個檔案出來是慢動作影片;不會收音。下面兩個檔案是最後一個選項,120fps 24P,也就是直出5倍慢動作的設定。
● 使用心得與建議

小編必須兩手一攤的告訴你,我覺得Z6跟Z7的外觀幾乎是一樣的。它們的差異並不是像D850與D750,從握感、按鍵配置、對焦能力都會有一點差別,有的甚至還差很大。但Z6與Z7...它的外觀除了左下角的logo之外根本100%相同。拍攝模特兒的時候我真的不斷的在確認「我現在拿的是Z6不是Z7」。握感相同、操作相同、按鍵相同、選單相同、記憶卡槽相同,幾乎任何東西都是一樣的啦!我敢說這兩台的機身是開一樣的模,只是裡面的感光元件與零件換掉而已。所以如果你還在想Z6跟Z7哪一台握感比較好,我敢保證你絕對沒辦法光用摸的來分辨兩台機身的差異。
那差在哪裡?Nikon做了一張很清楚的比較表格:
Z6 | Z7 | |
畫素數量 | 2450萬 | 4570萬 |
對焦點數 | 273點 | 493點 |
最大延伸感光度 | 50-204800 | 32-102400 |
最高連拍速度 | 12fps | 9fps |

4570萬畫素與2450萬畫素是最主要的差異,Nikon用畫素來區隔專業與準專業/業餘的差別。所以如果你本來就是以畫面精細為主要需求,特別是範圍分布在商業攝影、婚紗、風景、藝術典藏、建築、空間,或者會有大圖輸出的需求,你就選Z7吧!高畫素是你工作的利器,但相對來說電腦也要夠力才行,14bit無壓縮RAW檔平均一張要85MB,對於處理影響的硬體要求也相當高。如果你講究細節的話,Z7也有優良的曝光寬容度,對於後製來說彈性更大、原生ISO更低也讓攝影師有更加純淨的畫質可用。
但如果你是業餘玩家,或者是不求高畫素的攝影師,例如是拍拍家人寵物、美食、婚禮,或者你還在考慮該選Z6還是Z7,那你就應該選Z6。畫素低些只是代表你沒辦法把東西的尺寸拍得很大,但並不代表畫質比較差。例如超高ISO的情況下,Z6可以獲得比Z7更乾淨的畫質,喜歡拍攝銀河的朋友應該能夠明白長曝+高ISO的雜訊是很惱人的,這時高畫素並不全然是好事。另外,影片的雜訊也會在超高ISO時明顯地比Z7更少。
所以Z6與Z7沒有孰優孰劣的問題,純粹看你的需求。

在對焦系統方面,我幾乎沒辦法從493點/273點這兩者中來分辨出差異,使用同樣是24-70mm f/4S或者是35mm f/1.8S,對焦速度就是一樣。而且你也很難感受到273跟493點的差別,因為Nikon不會把所有可用的對焦點都顯示給你看,它一次只會顯示一個點、一個小區、一個大區或全區。你唯一能夠感覺得到Z6與Z7對焦點不同的方法,就是把兩台相機並在一起,把對焦點尺寸設定到[單點AF],然後你會發現Z6那顆對焦點會稍微大一點點,真的只有一點點而已。所以小編認為,如果你使用的多數是單次對焦,而且沒有高畫素需求,選Z6即可。但如果你需要很多對焦點來捕捉畫面中物體的細微移動,選對焦分佈更密集的Z7會是比較能夠提升成功率的選擇。
影片的部分從規格上來說,Z6的6K超取樣,會比Z7的像素合併來的畫質更好。其實在畫質上的差異是有的,但明不明顯就交給各位去判斷。而果凍效應的確是Z6要比Z7好上一些。所以影片的部分我覺得如果是玩票性質,你只是偶爾玩玩,不用HDMI外錄設備、不拍log檔、不調色,依照畫素去選擇你需要的設備即可。但如果你的主力是錄影,的確Z6會是更優秀的選擇。
Z6/Z7這兩個雙胞胎兄弟各自有不同的特性,你可以從平時的拍攝習慣來擇其一,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選,我會建議Z6,因為它至少超過90%的功能與Z7相同,同時可以省下一些經費,你可以拿這些預算去買轉接環、入手鏡頭,或者是閃燈光等其他配件,讓你的創作有更多面向。
如果是跟相近的Nikon全幅數位單眼比,D610對上Z6我會毫不猶豫選擇Z6,因為D610除了價格幾乎沒有任何贏面;D750對上Z6我依然會選Z6,因為它有強過不止三條街的Live View,以及任何人都能發現更輕巧的體積,然後還可以用USB充電。真正會讓我困擾的是D850與Z7,但如果你不需要4570萬畫素的話,你暫時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
這兩台相機都是Nikon對於新世代相機理念的實踐,是我相當推薦的產品。即便如此,我依然建議各位在手刀搶貨之前,先親手去展示中心摸摸看。但如果你問我跟他廠近期推出跟Z6相近的產品相比...嗯...雖然三個產品小編都試用過,但沒證據不說空話,找個時間我們再一起來看看吧!
Z6表現不錯的地方
● 翻轉螢幕
● 連拍12fps還可以同時連續自動對焦
● 臉部追蹤辨識表現優異
● 搭載5軸5級防手震,提高照片成功率,老鏡也可受惠
● Z接環鏡頭畫質優異
● 操作快速,有許多自訂功能
● 全幅錄影不裁切,同時擁有4:2:2 10bit畫質
● N Log有13檔動態範圍
● 超高ISO部分表現較Z7更乾淨
● 單顆電池續航力約1000張,與Z7相同
● 影片連續自動對焦相當滑順自然
● 可以與電腦直接Wifi點對點連接無線傳輸
● 電池終於可以透過機身USB充電啦!
Z6需要改進的地方
○ 最高連拍速度沒辦法觸發閃燈(Z7亦同)
○ 連拍緩衝區不足,張數最多在20張左右
○ 物體對比不強時對焦不容易合焦
○ 沒有眼部自動對焦
● 照片實拍
本次實拍照片有兩個部分,前面的部分是汽車版同事Issac帶著Z6去日本試車拍的,由於那時我還在趕著其他產品的評測,Z6放在我身邊也只能是放著的狀態很可惜,所以我就拜託他帶著去日本當作工作機,順便拍拍美照。而後面的部分就是小編自己拍攝的。景色與食物等不會動的東西都是使用24-70mm f/4S與35mm f/1.8S所拍,而最後的人像部分,則多數是使用我自己的Tamron 70-200mm f/2.8 G2所拍攝,各位從照片下方的拍攝資訊應該就能看得出來。

NIKON Z 6 35mm ISO100 f/4.5 1/800s

NIKON Z 6 35mm ISO320 f/1.8 1/40s

NIKON Z 6 35mm ISO220 f/2.8 1/40s

NIKON Z 6 35mm ISO100 f/2.8 1/50s

NIKON Z 6 44mm ISO140 f/4.0 1/50s

NIKON Z 6 28mm ISO250 f/5.0 1/80s

NIKON Z 6 70mm ISO200 f/4.0 1/800s

NIKON Z 6 70mm ISO125 f/16.0 1/40s

NIKON Z 6 70mm ISO100 f/8.0 1/30s

NIKON Z 6 70mm ISO100 f/9.0 1/25s

NIKON Z 6 70mm ISO100 f/11.0 1/25s

NIKON Z 6 33mm ISO100 f/9.0 1/25s
由於汽車板同事拍車時常常會有這種追焦照。好吧,其實拍這種照片是兩台車一起前進,相機幾乎不會使用到對焦,我們通常都叫「跟車」。
拍攝這種照片難的地方在於,如果想要拍攝流動感(注意地面與景物),你的快門時間就要拉長,但車子必須是清楚的。所以你的相機跟鏡頭如果沒有手震補償功能——試想一下在不斷晃動的車子上,使用你平常站著都會手震的快門速度——祝你好運。這個時候有Nikon Z6的感光元件手震補償功能就變得至關重要。它沒辦法讓照片張張清楚,但至少可以讓成功率提高不少,或者快一點把拍攝行程結束。

NIKON Z 6 68mm ISO100 f/20.0 1/30s

NIKON Z 6 56mm ISO100 f/18.0 1/30s

NIKON Z 6 24mm ISO200 f/4.0 1/30s
以下的部分是小編自行拍攝:

NIKON Z 6 33mm ISO100 f/4.0 1/50s

NIKON Z 6 70mm ISO110 f/4.0 1/80s

NIKON Z 6 36mm ISO100 f/6.3 1/500s

NIKON Z 6 54mm ISO100 f/6.3 1/500s

NIKON Z 6 70mm ISO100 f/4.0 1/250s

NIKON Z 6 70mm ISO100 f/4.0 1/500s
Z系列在Picture Control中也新增了創意Picturer Control,本次實拍中我也大量的套用了這個功能。

NIKON Z 6 55mm ISO100 f/4.0 1/640s [丹寧色調]

NIKON Z 6 70mm ISO100 f/4.0 1/1600s [憂鬱色調]

NIKON Z 6 24mm ISO100 f/8.0 1/1000s

NIKON Z 6 54mm ISO100 f/8.0 1/200s

NIKON Z 6 70mm ISO100 f/8.0 1/200s [丹寧色調]

NIKON Z 6 24mm ISO100 f/8.0 1/320s [憂鬱色調]

NIKON Z 6 70mm ISO100 f/8.0 1/320s [丹寧色調]

NIKON Z 6 70mm ISO100 f/8.0 1/320s [丹寧色調]

NIKON Z 6 70mm ISO100 f/8.0 1/200s [憂鬱色調]

NIKON Z 6 54mm ISO100 f/8.0 1/2000s [丹寧色調]

NIKON Z 6 70mm ISO250 f/4.0 1/80s [丹寧色調]

NIKON Z 6 24mm ISO100 f/4.0 1/320s [丹寧色調]

NIKON Z 6 59mm ISO100 f/4.0 1/60s

NIKON Z 6 24mm ISO280 f/4.0 1/25s

NIKON Z 6 70mm ISO100 f/4.0 1/800s [丹寧色調]

NIKON Z 6 70mm ISO100 f/7.1 1/400s [丹寧色調]

NIKON Z 6 42mm ISO100 f/7.1 1/1000s [丹寧色調]

NIKON Z 6 56mm ISO100 f/9.0 1/160s [純真色調]

NIKON Z 6 70mm ISO100 f/4.0 1/320s [純真色調]

NIKON Z 6 38mm ISO280 f/4.0 1/40s

NIKON Z 6 35mm ISO4500 f/1.8 1/160s

NIKON Z 6 27mm ISO100 f/6.3 1/250s

NIKON Z 6 70mm ISO180 f/5.0 1/80s

NIKON Z 6 24mm ISO100 f/5.0 1/80s

NIKON Z 6 70mm ISO100 f/5.0 1/100s

NIKON Z 6 70mm ISO2000 f/4.0 1/80s

NIKON Z 6 24mm ISO1000 f/4.0 1/25s

NIKON Z 6 70mm ISO1400 f/4.0 1/80s

NIKON Z 6 70mm ISO1400 f/4.0 1/80s

NIKON Z 6 24mm ISO125 f/4.0 1/25s

NIKON Z 6 31mm ISO45600 f/4.0 1/30s
本篇實拍中最高的ISO,四萬五千六!

NIKON Z 6 70mm ISO10000 f/4.0 1/80s

NIKON Z 6 35mm ISO2000 f/1.8 1/40s

NIKON Z 6 35mm ISO1400 f/1.8 1/40s

NIKON Z 6 35mm ISO640 f/1.8 1/40s

NIKON Z 6 35mm ISO1600 f/1.8 1/40s

NIKON Z 6 35mm ISO1250 f/1.8 1/40s
即便在ISO1250,Z6的畫面還是保持得非常乾淨。

NIKON Z 6 35mm ISO640 f/1.8 1/40s

NIKON Z 6 35mm ISO220 f/1.8 1/40s [憂鬱色調]

NIKON Z 6 35mm ISO720 f/1.8 1/40s

NIKON Z 6 35mm ISO2500 f/1.8 1/40s

NIKON Z 6 35mm ISO3200 f/1.8 1/40s

NIKON Z 6 35mm ISO1800 f/1.8 1/40s

NIKON Z 6 35mm ISO100 f/1.8 1/160s

NIKON Z 6 24mm ISO100 f/6.3 1/250s

NIKON Z 6 200mm ISO100 f/2.8 1/1000s

NIKON Z 6 135mm ISO100 f/2.8 1/1250s

NIKON Z 6 200mm ISO100 f/2.8 1/1250s [純真色調]

NIKON Z 6 70mm ISO100 f/4.0 1/400s [純真色調]

NIKON Z 6 37mm ISO100 f/4.0 1/800s

NIKON Z 6 70mm ISO100 f/4.0 1/800s

NIKON Z 6 70mm ISO100 f/4.0 1/800s

NIKON Z 6 45mm ISO100 f/4.0 1/1600s [純真色調]

NIKON Z 6 200mm ISO100 f/2.8 1/800s [憂鬱色調]

NIKON Z 6 200mm ISO100 f/2.8 1/640s [憂鬱色調]

NIKON Z 6 35mm ISO100 f/1.8 1/250s

NIKON Z 6 69mm ISO100 f/4.0 1/400s [憂鬱色調]

NIKON Z 6 31mm ISO100 f/4.0 1/400s [憂鬱色調]

NIKON Z 6 24mm ISO100 f/4.0 1/1000s

NIKON Z 6 35mm ISO100 f/4.0 1/640s

NIKON Z 6 200mm ISO400 f/2.8 1/1600s [憂鬱色調-50]
新的色調設定,真的可以讓JPEG直接拿來用,而且裡面你還能夠做效果等級、銳化、清晰、對比、飽和度等調整,小編很喜歡[憂鬱色調]然後把強度-50的設定。

NIKON Z 6 200mm ISO400 f/2.8 1/1600s [憂鬱色調-50]
----------------------特別感謝-----------------------
模特兒黃家琪Cindy。因為某些原因,她是在拍攝的前一天晚上才接到我們的工作委託,謝謝她的幫忙。
Jim, Jones拍攝協助
Issac負責拍攝在日本的實拍照片
-----------------------延伸閱讀-----------------------
Nikon Z7 全幅無反延續百年傳奇
Nikon Z7 深度試用 - 商業/產品/人像/表演攝影實戰
【快訊】Nikon Z6價格出爐!單機身NT$62,980
Canon EOS R 評測報告|新世代全幅無反登場!
【Sony A7 III】人像實戰、轉接環詳測、更多動態追焦、同場加映 HVL-F60RM 閃燈開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