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50』回台遊記(LR+24P)

『D750』回台遊記(LR+24P)
『前言』
由於工作關係,一年能夠待在台灣的日子,十根手指頭都數得出來。泰半時間,我都待在日本。
賀知章詩:『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雖然不到鬢毛衰,也不是少小離家老大回(也才25歲!),但回到台灣,也總有一股淡淡的鄉愁。
但說真的,長了這麼大,還真的一時想不起來『台灣有什麼特色?』。若被日本人同事這麼問起,還真的一時之間答不上來。令人汗顏。
因此在這次回台前,給了自己幾個小小的挑戰:多看、多用心體會。
例如說平常不太拍人,趁著這次回去,多拍一些人文特色的照片,試著多拍一些自己不擅長的體裁,去發現一些自己不曾看見的細小事物。
『配備』
Nikon D750
+AF-S NIKKOR 16-35mm f/4G ED VR--1%
+AF-S NIKKOR 28-300mm f/3.5-5.6G ED VR--99%
由於是人文、散景為主,加以懶得換鏡,幾乎一顆28-300用到底
『碎碎念』
或許有人會這麼認為:『相比台灣,日本美景應該比較好拍吧?』
答案是,也不是。
我也曾醉心於拍攝那些所謂的美景,去拍金閣寺、名古屋城、大阪城等等。這些固然是好的、是美麗的。但如果因為這樣就說台灣不好拍,那也是忒小瞧台灣了。
一位01高人前輩曾在論壇裡說過:『美景無所不在,重點是有沒有發現美。
我十分讚成這句話,也拿這句話勉勵自己。這句話就如同《攝影師之眼》一書中強調,拍照時必須使用心靈之眼,讓心靈之眼富足,才能讓打開攝影的新視界。
這次回國,由於是搭乘國泰CX530/CX531名古屋-桃園機場的班機,時間總是很尷尬。因此入境時已經是將近晚上八點的事情。
因此在女友想看看新竹的情況下,在新竹住了一晚,次日早上在新竹閒晃後才回台中老家。
對於我來說,新竹算是一個陌生的城市。『貢丸、柿餅、米粉』然後沒有了。
勉強一點,再加個城隍廟很有名。還有很多朋友在科學園區工作,能夠介紹的,大概都打完了。
一個這樣的城市,實際走在街道上卻莫名的有吸引力。
***********以下相片皆使用Lightroom後製+裁切***********
『台灣記憶-景』
『D750』回台遊記(LR+24P)
遠遠望去,與現代合而為一的迎曦門。對於當地人來說是日常一景。但對於外地來的我來說,卻是如此有趣。
『D750』回台遊記(LR+24P)
前往城隍廟前,剛好遇上東寧宮的法會。在繁亂的交通網中瞬間拔機拍下一景
『D750』回台遊記(LR+24P)
在城隍廟中拍下一景。雖然老媽說適逢好兄弟節日,但頂立於天地間,不做虧心事,我想各位兄弟們應該可以容忍小弟些許的自私。
『D750』回台遊記(LR+24P)
在等待南下的自強號時,隔壁空無一人的區間車拍起來饒是有趣
『D750』回台遊記(LR+24P)
台中站前,有一種新生命的感覺。偌大的廣場,似乎有點派頭。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的光景。圖為經過新舊站連接通道時拍下的
『D750』回台遊記(LR+24P)
宮原眼科,是台中新興的好去處。也是在台時外國朋友來時必介紹的一個景點。圖為宮原眼科的階梯處。
『D750』回台遊記(LR+24P)
在宮原眼科閒晃的時候,一盞偌大的水晶燈吸引我的目光。它並不是真的水晶燈,而是仿水晶。但透過光的折射與反射,卻如真實的水晶般閃閃發亮。
『D750』回台遊記(LR+24P)
宮原眼科的入口,有這樣的緞帶裝飾。是古時綢緞店常有的架子。在一個富冕堂皇的巴洛克式內裝裡融合了台灣古早風,是屬難得的景色
『D750』回台遊記(LR+24P)
在女友的推薦下(日本人向台灣台中人推薦台中景點)到了彩虹眷村。彩虹眷村原是需要拆除的老宅,卻因眷村黃永阜先生的巧手下,成了一個融合歷史、結合民俗與人情的地點。一邊走著,一邊體會那種人文風采。即使沒有許多文字的介紹,但憑一人徒手之力,卻能畫出如此的畫,從中便能感受到黃永阜先生當時的執念,以及對於眷村的熱愛。
『D750』回台遊記(LR+24P)
『台灣記憶-人』
這次拍攝,主要希望能夠拍出『故事』。
曾經有位前輩說過:『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因此如何將這個故事說出來,是我這次拍攝想要領悟、學習的重點。
『D750』回台遊記(LR+24P)
在將近37度、濕度將近80%,體感溫度40度+的小空間裡,老闆為了生計,仍舊全身包覆、在熾熱的鐵板上炒著蚵仔煎。為了生計,再苦都是要承受下去的
『D750』回台遊記(LR+24P)
而在台中綠園道,正值下午。山雨欲來風滿樓,所有氣象報告都顯示近100%的午後雷陣雨,遠方黑雲密布,濕黏的風中帶著土味,但這群老伯們仍舊醉心於炮打車,雙馬叫陣
『D750』回台遊記(LR+24P)
袖裡乾坤掌中拿、行軍部陣爾我詐
『D750』回台遊記(LR+24P)
車子要好好停!
『D750』回台遊記(LR+24P)
鼎泰豐在國際間也是有名的。很多日本朋友來台都會指定吃鼎泰豐。想想這群師傅們其實也很有壓力,透過玻璃窗看過去,言行舉止表露無遺。
『台灣記憶-食』
『D750』回台遊記(LR+24P)
回到台灣,除了一些自己記憶中的美食小店。最想要的,那自然還是老媽所做的家常菜。以前天天吃、天天吃,早上弄給你吃、晚上還是煮給你吃,吃到都膩了! 但長年在外,回到家,吃上一口老媽的招牌菜:豬里肌青花菜,熟煎後的豬里肌與燙青花菜,佐上些許黑胡椒醬,一口咬下,那肉汁是多麼有滋有味!不只是肉的記憶味,而是真的回家了!
『D750』回台遊記(LR+24P)
台灣實屬水果王國。這句話一點都不假!種類多、四季都有,而且價錢便宜。四季幾乎都可以吃到美味的水果,甚至可以說吃到你吐、吃到你怕! 這樣量的芒果,在日本可能需要花上100台幣甚至更多才能享用到!至於這顆多少錢呢?老媽說跟熟識阿姨幹來的,免費
『D750』回台遊記(LR+24P)
一顆顆亮晶晶的葡萄,在日本我還真的沒吃過。主要是價錢會讓人很冷靜
『D750』回台遊記(LR+24P)
鮮紅色的火龍果,即使後製時沒有調鮮豔與飽和度,僅只有調整明暗,這顏色仍就鮮豔地不可思議
『D750』回台遊記(LR+24P)
家族午後都會泡一壺茶,一邊小酌一邊聊天。聊著聊著,時間彷彿就暫停了。
『台灣記憶-家人』
礙於隱私,無法提供老媽老爸的照片。不過我想特別介紹家中的老夥伴:
馬爾濟斯與貴賓的混血狗,皮皮。
皮皮如其名,真的是皮得不像話!
他在我國中一年級時來報到,如今已經13歲了!雖然老狗一隻,卻還是如同他的一個『皮』字!
想要出去散步,不帶著他。回到家必見碎裂的報紙、四散滿地的罐子、衣服。甚至老爸的皮鞋也被當作玩具甩呀甩。
看見肉時,健步如飛。給他肉還不馬上吃,還懂得如松鼠囤積糧食,先丟在自己的狗窩再來討。
平常看你沒事,一個大屁股狂蹭你的小腿,要你跟他玩;或是狗頭狗鼻撞過來,在你身上左抹右擦。反正沒事就是要跟老子玩,一副我最大的樣子!
這樣的一隻老皮狗,雖然也知道他年紀大了,但抱著他、跟他玩時,卻還是覺得他也是家的一份子。『D750』回台遊記(LR+24P)
去年冬季時,穿著小老虎裝,還真的像頭小老虎!
『D750』回台遊記(LR+24P)
望著肉,連主人是誰都可以忘記!
『D750』回台遊記(LR+24P)
老皮皮的凝望
『D750』回台遊記(LR+24P)
不曉得夢中有沒有很多肉可以吃?
在要回日的當日,早上下樓。老媽抱著老皮,平常的他一定會試圖極力掙脫,奔向自由。但這次他卻反常地安安靜靜,一路看著我,直到我坐上計程車。不時還會細細唉嗚,感覺像是知道我即將遠行一般。
坐上計程車後,我哭了。短短五日,僅只在新竹、台中如驚鴻一瞥似地走看過。
卻如此濃烈,如此印象深刻!
我很享受這五日的旅程,要感謝的很多。拜訪的景、看見的人、體會過的事,以及自己的家人。
太多美好的事物,是促成這一張張美麗畫面的關鍵。不曉得對於您來說,是否也有這樣的『台灣記憶』呢?

我是Photoer_NGO那古。
歡迎各位朋友到我的flickr玩,前陣子也辦了IG,我會將一些喜歡的作品上傳上去。謝謝您的收看。
另外我在01發的另外一篇文『低動態範圍後製風格』,是本篇泰半使用的後製方式。
如果有興趣,歡迎您欣賞。
2018-09-14 21:38 發佈

a2316574 wrote:
『前言』由於工作關...(恕刪)


請問您長大的過程也不在台灣嗎?
真讓我想起一位嫁去日本的女性朋友跟我說的.她說只有"我們日本"的米才能做出飯糰.我想了想問她那你吃什麼長大的?

a2316574 wrote:
在繁亂的交通網中瞬間拔機拍下一景(恕刪)


瞬間拔機的境界真的是很高深,對於手持單眼的人來說更是必須努力練滿的技能。
(二式‧瞬間收機 、三式‧走為上策,四式‧偷偷回放 )

臺灣街景的美感,大概就在於過去式、現在式與未來式永無休止的糾結,以及蘊含其中的歷史況味,大大拍得好。

佛貝魯男爵 wrote:
請問您長大的過程也...(恕刪)

您好,我是前年年中到日本去的。在那之前是個土生土長的台灣小鬼
其實就是個別的價值觀不同而已。
不過剛好我是做食品相關,可以順便分享一個小故事。
日本的米平均含水量比台灣高出不少。用普通電鍋煮日本米,日本米會呈現軟黏的狀態。而台灣米相對含水量少,因此較具有黏性的日本米是比較適合做飯糰的。
或許『我們日本』的米是這樣解釋的也說不定

Rundoll wrote:
瞬間拔機的境界真的...(恕刪)

您好,台灣的美景只是還需要整合。如何行、如何住、如何才能更暢通?
這些美景整合起來,絕對不比外國差的。
而單就景本身,事實上是富含文化精神的。

然後我的技術其實還沒有到一鏡定乾坤,是有裁切過的
a2316574 wrote:
順便分享一個小故事。
日本的米平均含水量比台灣高出不少。用普通電鍋煮日本米,日本米會呈現軟黏的狀態。而台灣米相對含水量少,因此較具有黏性的日本米
感謝分享用照片記下的情景,新手我也正在學習用D750
小時候跟隨家父種田,稱台灣米為"本島米"或"在來米"是在地品種(秈稻),日本來的改良種為"蓬萊米"(梗稻),軟硬度差別基於澱粉質含量高低
目前"我們台灣"市面上流行的"台中秈10號米"是改良的在來秈稻,澱粉質已降至接近逢萊米
多謝分享,這些照片讓我看瞭感覺很舒服,很有台灣的感覺!!!!
Homei's wrote:
感謝分享用照片記下...(恕刪)

果然是專業的!小弟獻醜了!

x2173 wrote:
多謝分享,這些照...(恕刪)

歡迎您一起來發現台灣的美好

a2316574 wrote:
『前言』由於工作關...(恕刪)
拍得好+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