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歷史簡述----
大約是我要進高中的年紀,因為用了6年的canon ixus 750壞掉,而要去蘭嶼玩耍的日子在即,必須儘速選擇一台我負擔得起與可以讓我這樣愛玩相機的孩子覺得可以被滿足的相機,就順勢搭上了這一波新機潮買了定價大概一萬九的nikon J1 kit組,這也是我第一台有M/A/S/P模式的相機,相處了愉快的四年時光,個性使然與器材限制之下不斷逼迫自己必須拿出屬於自己的作品出來,中間也碰上多次鏡頭錯誤問題,最後在2016年中以記憶卡插槽死亡告終。
----切入正題之前----
看到版上很少人分享用J1或是其系列拍攝的作品,覺得為他難過,於是乎該是自己起筆寫下這些年的時候。首先呢因為我從小不喜歡跟大家做一樣的東西,不喜歡無聊的事情也超級有執行力~不喜歡的就不太做(像是唸書之類),是一種總是為了新事物而開心的孩子就是了,而不愛讀書又喜歡新東西的結果就是:雖然表面是新卻缺乏內涵。
標題寫的「美」是指美感的部分,就是漂亮與醜陋這樣,今日在此分享的是為漂亮而生的作品,所以不用太多的探究其中到底有什麼文化涵養,純粹是一些光線、建築、夜景之類原生為漂亮的東西,作品拍攝年代在2012~2015四年之間。
----以下分享作品----

2013元宵節,當年想把作品投去101比賽,晚上自己爬上了象山看看能不能拍些什麼,而因為比賽規則是禁止後製,我也剛好挑戰一下相機內建的白平衡與色調調整成想要的樣子,上述說不喜歡跟大家拍成一個樣子,當然要玩些花樣,技巧是用“拉曝”,算好吉祥如意跟燈籠的時間結構成這個樣子,是當時很滿意的作品。

2013年暑假,颱風來臨前的暮色總是特別漂亮,這天我跑到家裡附近的河堤找找有沒有漂亮。

2013年來到宜蘭的寒溪吊橋,走著走著後方一陣跑步聲傳來,原來是這群孩子在奔跑,想想那些國家地理總是喜歡拍攝原住民,這時我錯過了一次機會,還好他們有跑回來。

2013學校的晚會,我喜歡簡潔的東西,而這是照片之中很乾淨而充滿力量的一張。

沒錯,就為了不一樣,在一個場景、光線之中怎麼樣用這個等效27mm的鏡頭拍一些還可以的作品,我選擇的是上腳架長曝光並pan。

屬於我少數傳統的作品,站在博物館建議的“最佳拍攝點”上面,我還能如何呢?但喜歡這個乾淨的藍色漸層。

暑假跟攝影社團去花蓮,社團出遊的運作模式大概就跟外界的攝影團外拍差不多,遊覽車放大家到一個地方拍攝一個目標,單純的考技術、考構圖。

2012年,單純的拍101實在太無聊,我就在附近找有沒有元素可以碰撞,答案是蜘蛛。

應該是很多人會有的經驗,就是跟朋友出去拍照時會因為自己看得多覺得已經沒什麼大不了的,這張照片打臉了我,因為我沒想到黃色路燈照射的樹葉會如此美麗,以後出去以此為警醒,盡己所能不放過任何有潛力的事物。

我可能在當時自己流行起了長曝光pan,很喜歡這種做法。

2014年,那時候有訂攝影雜誌來看,內文中有這個“水晶球”教學蠻吸引我的,就上網研究自己做了這個。

很滿意的作品之一:2013年旋轉101,家裡在信義鬧區附近,拍攝夜景大概也給了我一定的成就感,因為光線、色彩、流動的人們與車子本身都是很漂亮的元素,這是101旁邊的公園,也不知是什麼給了我靈感,腳架不只是pan了,是pan一整圈看看有什麼效果,而這是答案。(101每年跨年跟另一個節日都會把自己變成彩虹的樣子,我在這之後還有拍彩色版本)

2014平溪天燈廣場,一個巧合是旁邊的攝影大叔打閃我剛好按下快門。

他是阿愣,很多人用阿愣創作直到現在,我那時把阿愣放在一些很奇怪的地方去做一些效果,而這是牢籠,在大賣場拍攝的。

比較文青的人就會說:這是一隻自由與罐罐之間掙扎的貓。可惜我不是,他就是一隻貓頭探出窗外。

現在好像還有的月亮公車,這一張算是調整很久的照片,用普通的螢幕跟當當的電腦,可惜月亮上的臉被剪裁掉了。其實影像後製在攝影上是很重要的一環,不過這留待之後有機會再分享。
感謝大家看到這裡,今天就只分享2016年以前的作品吧,十六張照片如果細細看也很多了,總之就是也感謝nikon做出了這麼好的相機,雖然J系列在2015之後就沒有再更新了十分可惜,我也把相機換成sony A6000了,另外如果喜歡的話不坊點進相簿觀賞也歡迎給我一些回應 welcome to my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