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nikon迷必看 好書推薦

在論壇上常常看到有人在發問說這是甚麼型號的相機? 哪一個版本? 差別在哪裡?NIKKOREX & Nikomat or nikkkormat為什麼有這幾個奇怪的名字?F幾有幾個型號?等等之類的問題

畢竟這些老相機年代久遠留下來的資料本來就不多了,即使網路再發達了也是沒用

所以在這裡推薦給大家一本好書:Nikon相機的故事,作者:伍振榮
nikon迷必看 好書推薦
有趣的是封面設計就是要向NIKKOR鏡頭盒致敬

這本書作者寫了nikon所有底片相機(第一台相機到最後一台F6)的故事,包含了品牌故事 試作機 型號分類 開發背景 行銷策略 市場反應等等
nikon迷必看 好書推薦
nikon迷必看 好書推薦
nikon迷必看 好書推薦
nikon迷必看 好書推薦
nikon迷必看 好書推薦
nikon迷必看 好書推薦
nikon迷必看 好書推薦
nikon迷必看 好書推薦

看完後可以讓每個nikon迷對自己手上的相機有更深入的了解

有機會看到不錯過了一定要買回來收藏!看完了你也是nikon相機達人喔



2017-06-17 12:4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Nikon 書推薦
請問這是香港出版的嗎?台灣哪裡買得到?
山歸來 wrote:
請問這是香港出版的...(恕刪)



Nikon 尼康相機故事
博藝書店 PopArt Books
出版日期:2008/04
售價:HK$100 (香港繁體版已絕版,簡體版在露天及淘寶仍可購買)
頁數:168頁
裝幀:平裝
書本尺寸:200mm X 210mm

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在80年代也有出過5本繁體書關於Nikon機械相機及鏡頭的歷史介紹:
Nikon 的世界 (一) FE‧EL2‧FM‧F2‧F2A‧F2AS‧FT3‧EM 專輯 (精裝本)


尼康的世界 (二) F3‧FM2‧FG‧F3AF 專輯 (精裝本)


Nikon 的世界 (三) 鏡頭專輯 (精裝本)


尼康的世界 (三) FA‧FE2‧FG-20‧F3AF 專輯 (精裝本)


尼康的世界 (四) F4‧F4s‧F401‧F401S‧F501‧F801‧F601 專輯 (精裝本)


還有1本趙嘉,楊磊編著,2012/09/01 電子工業出版社的經典尼康。書中詳細介紹了尼康完整的歷史,從1917年日本光學工業株式會社的建立一直到2012年推出尼康D4、D800 為止,近100年尼康的發展歷程,內容涵蓋旁軸測距式相機、手動對焦單反相機、自動對焦單反相機、數碼相機、尼克爾鏡頭,以及其他附件等。


尼康公司成立於1917年,當時的名字叫做“日本光學工業株式會社(Nippon Kogaku K.K.)”,成立的最初原因只是為了滿足日本軍方對於光學產品的需求。 1937年至1944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尼康的規模達到全盛時期,擁有20多家工廠,職工人數達三萬餘人。產品依然以軍工為主,如測距儀器、潛望鏡、望遠鏡、轟炸機瞄准單元,等等。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尼康更多進入了民用市場。生產攝影鏡頭是尼康的老本行。早期的日本光學工業株式會社在創業初期就聘請了數位德國專家作為技術指導,從研究光學玻璃和生產望遠鏡開始,試圖用10多年的時間把德國先進的光學技術和管理經驗學到手。而早在1934年,尼康已經開始為Hansa Kwanon,也就是現在的“佳能”製作50mm鏡頭。在尼康生產旁軸相機期間,它依然以蔡司公司生產的鏡頭為“教科書”,研發和生產高性價比的鏡頭。實際上在這個時期,尼康的鏡頭已經是日本最高鏡頭製造水平的代表。而在1959 年推出F系列鏡頭的同期,面世的已經有S Auto 3.5cm/2.8、S Auto 5cm/2、P Auto 10.5cm/2.5,以及Q Auto13.5cm/3.5這4支高水準的鏡頭。到了1959年年底,尼康推出了第一款變焦鏡頭8.5cm-25cm/44.5和超廣角鏡頭2.1cm/4。值得注意的是,也正是從這時起,尼康鏡頭的設計思路開始和蔡司鏡頭的設計思路走上了兩條理念和風格都不同的道路。
到了1963年,尼康已經秉承著設計初期“系統”的理念推出了5.8cm/1.4、5.5cm微距、PC35mm移軸、200mm/5.6醫療、8mm/8魚眼等成體系的鏡頭,極大地擴展了單反攝影鏡頭的表達能力。 F卡口系列鏡頭正式走入了人們的視野,而且從一開始就涵蓋了從超廣角到中長焦段。從此,尼康的專業攝影器材進入輝煌的黃金時代。
尼康對於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有很多都走在了世界相機生產商的前列。在鏡頭生產方面。1968年,尼康推出的OP魚眼尼克爾10mmf/5.6是首支採用非球面鏡片的鏡頭;1967年,尼康在Auto24mm/2.8鏡頭上首次使用了CRC近距離對焦補償功能;1972年,尼康率先在Nikkor300mmf/4.5ED遠攝定焦鏡頭上使用人造ED玻璃;到了數碼時代,尼康則移植了用於半導體領域的納米結晶塗層技術以降低鏡頭內部反光對於感光元件的影響。
說起自動對焦鏡頭,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美能達生產了世界上第一台商業化的自動對焦單反相機,而實際上,尼康擁有自動對焦技術的F3AF要更早上市。而早在20世紀60年代,尼康就已經開始研製AF鏡頭了。1971年4月,美國芝加哥器材博覽會上,尼康展出了全球第一支自動對焦鏡頭:AF-Nikkor80mmf/4.5,但它體積巨大,批量生產是不可能的,只能說是一個AF概念的雛形。以自動對焦為代表的自動化控制技術其實是尼康很早就提出來的一項設計要求,但是以當時的科技水平,真正實現起來並做出產品,的確有著極高的難度。
20世紀60至90年代,尼康在構建自己的單反鏡頭體系過程中,真的有過一段“秣馬厲兵,枕戈待旦”的歲月。除了常規的攝影鏡頭之外,尼康還推出過不少令人驚嘆的產品和質量極其優秀的精品。例如:
1972年上市的Fisheye-nikon 6mmf/2.8魚眼、Noct-Nikkor58mmf/1.2、Nikkor MOUNTING AY-1 2000mmf/11反射鏡頭;
1974年推出的Nikkor 1200mmf/11IF-ED 、Nikkor Super Telephoto Zoom360-1200mmf/11ED;
1982年推出的尼康 AI-S 300mm f/2IF-ED;
1993年定制生產的Nikkor SuperTelephoto Zoom 1200-1700mm f/5.6-8.0P IF-ED;
1993年推出的“百變妖”AF Nikkor28mm f/1.4D;
1993年推出的Nikon AF Micro200mm f/4D IF-ED;
1997年推出世界第一款變焦微距鏡頭AF Micro 70-180mm f/4.5-5.6D ED;還有,利用球差控制景深效果的DCNikkorAF 135mmf/2D、獨樹一幟的醫療尼克爾鏡頭200mm/5.6 和120mm /4IF、法醫和科研領域專用的UV Nikkor 105mmf/4.5,更不要說現在全球最好的超廣角變焦鏡頭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另外我們需要指出,在生產135系統鏡頭的同時,尼康鏡頭的生產還包括高素質的中畫幅鏡頭以及大畫幅鏡頭,只是尼康在135系統上的光芒掩蓋了這些產品,使得這些鏡頭往往只為職業攝影師所欣賞和熟知。
當翻看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尼康鏡頭產品宣傳冊時,上述不少傳奇鏡頭赫然在目。你會感覺尼康不是單純、被動地適應市場需求,而是在主動地做一些技術含量極強、極具挑戰性的產品,似乎是在證明自己的設計和製造實力。但在2012年最新的尼康鏡頭宣傳冊中,不少“傳奇鏡頭”消失了,可以看出在激烈的競爭中,尼康為了生存和迎合市場不得已做出的妥協。
相機生產方面,尼康在過去的60年裡也為我們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20世紀40年代,日本光學工業株式會社開始生產35mm相機。 1946年9月,“Nikon(尼康)”品牌誕生。 1948年,尼康I型相機面世。 20世紀四五十年代,還是大畫幅及旁軸相機佔統治地位的時代,尼康的旁軸相機產品也日漸成熟,開始和昔日的德國老師“叫板”。 1954年,徠卡推出了著名的M3,僅僅幾個月之後,尼康就推出高素質的旁軸測距式相機S2與之競爭。
到了20世紀50年代後期,早期單反相機已經出現成熟的端倪,日本諸多相機生產廠商也開始研究單反相機。1959年年初,尼康F誕生,這是尼康相機生產史上的重要節點。尼康F是全世界第一台成系統推出的單鏡頭反光式照相機,也是第一台打入國際市場的日本單反相機。它改造了早期單反相機的諸多弱點,整合併強化了相關功能:五棱鏡正像取景並且足夠明亮,取景放大率100%,能夠快速過片和回捲,反光鏡自動完成運行過程。同時,它足夠堅固可靠,價格也很合理。
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尼康F研發之前,尼康其實就已經提出了它的單反系統研發策略:反應快、易用、自動化操作、以配件營造單反系統、可換鏡頭。你可以發現,這個理念直至今日也沒有過時。幾十年後的今天,當你準備購買相機的時候,是否也有著類似的希望?所不同的只是影像記錄載體改為CMOS罷了。而幾十年前,尼康就已經提出這個富有遠見的設計理念。就如同尼康F卡口從1959年誕生一直延續到現在一樣,這種傳奇性的歷史延續如果沒有極具前瞻性的設計思想是無法完成的。
從市場上得到了證明:從尼康F到F4,每一代F相機都是同時代技術的領跑者,深得職業攝影師,尤其是新聞攝影師的推崇。而F5和F6也成功地為尼康膠片相機的生產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作為職業攝影師可以信賴的專業產品,尼康的可靠性經歷了幾十年,並通過了無數攝影師的考驗,而尼康對於相機技術的極致追求也從未鬆懈過。1957年,尼康就開始用金屬鈦製作快門材料,並且在1975年製造了鈦版的F2。尼康相機也始終是新技術應用最不遺餘力的推動者,如1980年推出的F3就使用了石英電子快門技術。其實,尼康1965年就開始研製自動曝光的單反相機,甚至打算用於第二代頂級相機。但一直到F3,尼康在F系列相機上可靠地實現了自動曝光。1983年尼康推出FE2,是世界上第一台1/250秒同步閃光快門和TTL自動閃光系統的相機;1983年推出的FA運用了全世界第一個分區測光系統AMP系統,這個就是後期的彩色3D矩陣測光的“鼻祖”。同時,尼康也是一個重視傳統和歷史的廠商。為了給膠片時代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在數碼相機大行其道的日子,2004年9月,尼康在德國科隆的Photokina展示會上發布了F6膠片單反相機。F6是一台“已經不需要升級的膠片相機”。而為了圓一個從F2時代就形成的機械、電子混合快門的夢,尼康最終推出了FM3A。
20世紀60年代後的大部分時間裡,尼康相機成為市場中“專業”器材的代表,甚至它生產的高素質袖珍型相機,類似35Ti/28Ti都受到了市場的追捧。進入21世紀,膠片時代的輝煌並不能保障尼康可以在數字時代依然立於不敗之地,因此尼康很早就開始著力於數碼單反相機的研發工作。世界第一台數碼單反相機柯達DCS100使用的就是尼康F3機身。1990年開始,柯達和尼康合作生產數碼相機,最早使用的就是尼康F3機身和柯達傳感器,稱為“DCS”系統。當時的售價為兩萬美金。
1999年6月15日,尼康發布了首款自行研製的單反數碼相機D1(266 萬有效像素,連拍速度4.5張每秒。)這款相機的問世引發了最早的單反數碼相機競爭。 2004年,尼康推出第一款平民單反數碼相機D70,成為佳能300D在市場上的最大競爭對手。此後數年,佳能憑藉CMOS製造技術的優勢,在數碼單反攝影領域,尤其是在專業攝影領域風光無二;索尼公司的產品也是異軍突起。而尼康的數碼單反相機有過富士、柯達、索尼等多個合作夥伴,但是受制於自己不能生產CMOS感光元件的短板,始終處在中低端產品的市場纏鬥中,直到全畫幅的D3和D3X的推出才開始逐步找回昔日專業影像霸主的感覺。
2012年,尼康發布了劃時代的數碼單反相機D800/D800E。不僅僅第一次將35mm全畫幅數碼相機帶入了3000萬像素級別,而且可以提供最頂級的畫質,以此為契機,尼康終於可以又一次傲視群雄,或者至少可以將其他對手的35mm數碼單反相機甩在身後。
我們要特別提到,40年來,除了民用攝影領域,在太空影像科技方面,尼康相機和鏡頭的成就是全球其他相機器材廠家無人能及的。
作為航天攝影重要的先驅之一,尼康公司與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合作始於尼康Photomic FTN,這是一款改裝的尼康F型相機,曾於1971年安裝在飛往月球的阿波羅15號飛船上使用。之後的F3、F4s、D2X、D3s 等相機均提供給NASA 用於太空計劃。到目前,國際空間站上至少已經安裝了大約15 種尼克爾鏡頭(總數量超過35支),用於艙內和艙外的拍攝。由此可見,尼康產品的可靠性與高超的性能。
縱觀本書講述的尼康近百年的發展,尼康始終是在光學設計領域有著深厚基礎的企業,它對於鏡頭、光學,以及數碼影像的處理領域的理解依然有卓爾不群的優勢。一旦突破了數碼時代轉型初期的桎梏,必能實現新的蛻變,繼續書寫經典尼康的傳奇。
Leonard 幸福快遞 http://sky-walker.dyndns.org/f2blog/

LeonardLin wrote:
Nikon 尼康相...(恕刪)

不過簡體字完全不會有購買慾望
絕版品就絕版吧~~

Feynman1978 wrote:
有電子書版本可以參...(恕刪)


只能看到這邊
請問你在哪裡買的?我一直想要買實體書的繁體中文版,但就是找不到,可否提供來源呢?
蒼穹之嵐 wrote:
在論壇上常常看到有...(恕刪)

nikon再不振作

不下三, 五年對年輕人來也是個傳說而已

如果不是因為愛, 買這書幹嘛

不如收藏日本出版社出的contax, leica專書

aNYthing wrote:
nikon再不振作
...(恕刪)

標題不就寫了
Nikon迷必看?
不是Nikon用戶買比如你抓Canon用戶來買,要幹麻
更別提S家用戶現在CN都看不起了
更不可能買啊

全本要付費購買囉,雖然只要有電子版就一定....

jenhoxen wrote:



只能看到這邊[...(恕刪)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