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關於尼康CMOS討論

大家好!剛剛發現發錯版了....
初次發文!(抱持被酸( )的心情來解惑)
前陣子看到TechInsights發表的文章說: D5和D500的CMOS是TOSHIBA和SONY生產的,蠻好奇NIKON自家生產CMOS能力如何?
又曾在大陸網站聽別人說,尼康CMOS已落後很多,最高只能做到1600萬畫素 FX SENSOR,再上去只能請代工或購買他廠CMOS,然後前幾個月聽說SONY將不提供高階CMOS,照這樣下去D810後繼機不就無法做出像謠傳那樣更高像素了嗎?尼康不打算學佳能一樣提升自家CMOS的生產能力嗎?

(對相機這塊還是新手,問題特多 ,請多加包涵!)
2017-04-12 21:03 發佈
買別家CMOS又沒關係...Fujifilm GFX 50S 也是用SONY的,5千萬畫素!

相機市場一直萎縮,到時SONY只好繼續賣感光原件維持利潤...

Gmwzk3 wrote:
大家好!剛剛發現發...(恕刪)


請谷狗『元晶廠FSB』和『Canon的故事』,你就會知道為何『傳統』相機廠的近代發展必須要外包生產感光原件了。
很不幸,不是泥坑技朮不行,而是作為日本的『傳統相機廠』,除了佳能,就只有他了。
佳能自產的Cmos其實也不太好的,主要是制程落後,但要更新制程,卻又不一定能回本。。
Sony不一樣的是,本身他就是晶元廠大戶,不生產感光元件還有很多的其他訂單,而相機廠則只能生產自家用品(所以佳能捱了十年很慘的光景哦。)。。
我覺得買其他家CMOS也沒關係啦~只是最近SONY說不賣高階CMOS的消息,怕尼康以後沒法做出D810的後繼機,不是怕買別人,而是怕別人不賣~
Gmwzk3 wrote:
我覺得買其他家CMOS...(恕刪)


世上能造Cmos的又不只是一家,之前泥坑就是自己設計讓外廠代工的,已不下四家了——除了後進Sony,還有東芝和另外兩家西歐大廠。
就是同樣用Sony感光元件,其實泥坑的運算要比Sony自己好的,我就曾經因緣際會,同時對比過Sony和泥坑的RAW檔,但Sony出現的狀況,泥坑就是沒有(這我是比較奇怪的,難不成就是Sony那段報導的原委,不過,所謂『不給泥坑供應感光元件』,只是外間的『報導』,實際上Sony完全沒有放這種狠話,只是說『將會優先』,沒把話說死呢,再者,Sony也沒說錯啊,他自己用的感光元件,命名就不一樣,也有可能早就把產品做間隔了,也就是說,這話就是當真,也可以算是自家宣傳自家產品。)。。。
irontheone wrote:
Sony不一樣的是,本身他就是晶元廠大戶,不生產感光元件還有很多的其他訂單

好奇問一下

這個晶圓廠是跟台積電做處理器的一樣嗎?

不生產感光元件的話,還可以生產那些產品?
SKAP wrote:
好奇問一下這個晶圓...(恕刪)


就是跟台積電一樣那種哦,台灣在這方面走得很前的。。
如果台積電能得到設計圖,加之有人才,說不定還能給泥坑定製Cmos呢。。

PS,晶元廠投資很大的,大到接近100億美元,佳能在早期就是想著要有市場壟斷,但結果產品太單一,以至末能回本而趕上製程上的變化,近幾年一直吃虧就是這原因。
(因為製程上不去,Cmos各種性能包括DR、省電等等佳能一直末能突破,而Sony已經趕上14納米製程(至少是追得上吧),所以近年他在Cmos性能上一支獨秀囉,而據我粗淺記憶,佳能還在40nm以上。)

除了Cmos,各種手機CPU(及電腦CPU)、GPU等都需要大量晶元廠產品,還在十年前吧,日、韓還是執世界牛耳的,但近年台灣也在奮力趕上。
而Intel、AMD這些電腦龍頭,投資在FSB也不少,幾年前Intel就曾經透露過至少有四家FSB了,其中一條生產線好像在左岸(不過製程上較落後(也就是生產較舊或低階產品。)。
Gmwzk3 wrote:
大家好!剛剛發現發...(恕刪)

樓主的問題有點複雜,要講清楚可能會一大篇,建議先大略理解幾個問題,再加一點想像力,自然能理解。

*投資一座普通晶圓廠約需多少資金、聘僱多少人力?
*晶圓廠的更新週期(汰換)約有多久?
*折舊、人事、電費、利息、稅金...都估算進去,晶圓廠每個月需要多少產能,才能維持"不虧錢"?
*Nikon自用的感光元件,一年估計有多少?佔一座晶圓廠的產能約幾趴?
*假設一座晶圓廠必須維持50%運轉率才能打平,而Nikon自用部分只佔產能8%,其餘不足部分怎麼辦?
*要賣產品?賣就要跟別人競爭,競爭對手是誰?有把握搶到訂單嗎?
*產能不足部分以代工填補(像台積電的做法)?那晶圓廠當初建立時,技術規格就得跟台積電、三星等能比拚才行,投資金額會變成怎樣?
*台積電有計畫要去美國投資3奈米晶圓廠,搜尋一下,她預計投資多少?

就先這些吧!大部分估狗一下都有資料,有些得靠這些資料自己約略估算,看完就會心裡有譜了。

此外
*Nikon是有自己設計感光元件的能力,但沒聽說Nikon有自己的晶圓廠,這部分有點像聯發科。

*Sony感光元件全球市佔率高達40%,靠的是手機用的感光元件的功勞,不是相機用的。

*這裡有一張感光元件各類型用途市場比率圖(右邊是預測),看看一年約百億美金的市場裡,相機與手機各佔幾趴。



SKAP wrote:
好奇問一下這個晶圓廠...(恕刪)

感光元件用的CMOS,其實跟唯讀記憶體、積體電路並無太大差別。
建議搜尋"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的說明、原理、用途,你的疑問就可大致獲解。

widther wrote:
樓主的問題有點複雜...(恕刪)


幫補充一點,很多人以為泥坑沒有生產Cmos的元晶廠所以很不濟,但是生產元晶的光刻機,泥坑可是行內有佔份的,反而佳能、Snoy這方面不具備。

另外,大大的說明也側面說明我自己的小小經驗——當年使用同一塊Cmos的相機產品,其RAW檔解出時,泥坑明顯要比Sony佔優(第一代3600萬象素Cmos),這可以理解成『運算法則』兩家有別,同時這方面還是老行家泥坑要較優。
不過,隨著發展,這方面似乎差距不明顯了。
irontheone wrote:
幫補充一點,很多人...(恕刪)

光刻機之前Nikon是市佔大戶,但這兩年生意已經被荷蘭ASML搶走,好景已大不如前。

此外,Canon也有生產光刻機,Sony確是沒有。

我對Nikon的RAW的儲存演算解譯等技術特點,並沒特別去注意,欠缺了解。但這些技術都是在CMOS硬體運作之後的工作,屬於韌體與軟體的部分,與相機的"影像處理器"關係較大,與樓主"尼康自家生產CMOS"的問題較無直接關係。由於CMOS的RGBG訊號可以在客戶端調整增益比值,其運作略似PC裡的BIOS,不同的參數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所以同一塊感光元件交給不同的技術團隊,就可能生出不同特性的RAW出來,包括色深色調,誰投入的研究多誰占上風,這是合理的。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