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三刃交鋒 誰與爭鋒 Nikon 840G vs 256 vs 340 PF (Nikon 80-400mm ED VR、Nikon 200-500、Nikon 300mm PF)

以下內容為個人打鳥經驗加上參考國外專業網站評測輔助而成,純粹交流參考
(此文文多,有一部分也是因為我很不習慣做個分享以及評測用照片呼攏過去)


另外,寫在前頭,或許會有看完整篇文章覺得不受用的可以跳過,我必須說,我沒有辦法說服你,我陳述的是絕對的,所以我希望是你能給予意見,代替辱罵以及諷刺,此篇寫給拍鳥同行看,也寫給即將踏入拍鳥朋友參考參考

會想寫這篇的緣由,純粹只想為不知如何抉擇鳥友友給出建議,因為Nikon在10萬以上長鏡每隻都相當優秀,但是較少人會觸及,而且接觸者都相較而言有較多理解,所以單為沒到大砲級別的鏡頭做出詮釋,因為這也是入門者比較容易先接觸的領域同時Nikon在10萬級別以下的三顆鏡頭可說是難分難解
(我相信一般人一筆20幾萬應該不是說花就花的下去的XD)
另外,有人可能會問說,怎麼沒什麼副廠鏡比較,我必須說,我是以我持有何種鏡頭作為個人使用經驗分享,意思就是並無絕對
打鳥要自己用的順最重要,對於要上腳架手持這回事就已經不是絕對的事了,再好的鏡頭也要自己使的順最重要,同時也希望我的解釋能夠讓有困惑的人有得到解答

對於有名的副廠鏡,大約分為幾樣,Tamron 150-600(俗稱A011),Sigma 150-600 Contemporary,Sigma 150-600 Sport或是更便宜的Tamron 70-300以及原廠Nikon 70-300G、840D(840G前身)、340D(340PF前身)等等
這些若我有機會使用到或許我能寫下一番評論,但是實際上,我沒碰過,所以我就不多談了

Nikon 目前10萬以下最新的鏡頭為
Nikon AF-S 80-400mm f/4.5-5.6G ED VR (簡稱840G)
Nikon AF-S 300mm f/4E PF ED VR (簡稱340PF)
Nikon AF-S 200-500mm f/5.6E ED VR (簡稱256)
但以公司貨售價高低之分為
840G>340PF>256


左840G,中256,右340PF



同時,我的熟悉程度是256>840G>340PF



所以首選就選最貴的840G就好,是這樣嗎?
(01流行一句話,預算之內選最貴的最好~真的嗎?)
或是有人預算考量,選340PF而且還是定焦鏡萬事搞定?
最終也有一派人也不確定是否真心投入打鳥,決定買顆256試個水溫


講白了,Nikon這三顆鏡頭,是缺一不可,無法說有其中一顆,另外兩顆不具存在價值





聽到這有人會說,340PF這顆鏡頭要長不長要短會想配隻增倍鏡使用,所以首選想用Nikon TC-14E III來用
這個我必須講出我的建議,加上增倍鏡一定會降低畫質,只是同時會因為主體變大,畫素增加所以造成畫質耗弱較難察覺
此時,所謂畫質耗弱除非你看用過畫質更銳利的鏡頭,體驗過更硬的畫質否則沒人看的出來,能了解說到底多弱,只能用軟體測試分數

但是,所謂銳利度,沒有絕對,而是說一顆鏡頭能榨乾出這台相機的畫素多寡罷了
這部分請參閱DxoMark分數,有沒有發現到同一顆鏡頭,在D800E跟D4的銳利度就是不一樣,這個在待會的銳利度探討也會說明

在此,岔出來說個令人迷惘已久的事實,可能,非常有機會的所有打鳥前輩看到我打這段文字,都會憤而群起圍譙我,但是請耐住性子看完我這段文字

打鳥,到底用全幅機還是用APSC機種或更小片幅的最好?
來~~
使用全幅機不外乎就是求畫面純淨漂亮對吧?
使用APSC時不外乎就是會導致高ISO畫面雜訊多吧?
但是,APSC具有1.5倍焦段優勢,講白了,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沒什麼,但是這1.5倍焦段優勢相當有利
我問一句話,有D810的人自己看看,假如使用D810的DX模式(跟APSC的視角一樣)請教還剩多少畫素?
依據我手上的D810看出來大約是1600萬左右
請教現在D7200的畫素多少?2400萬左右對吧
同樣距離同樣鏡頭,要得到同樣視角,物體所占像素差了1.5倍阿
這代表甚麼,這代表要裁出同樣鳥佔80%畫面的照片,畫素少很多啊
更何況其他台非D810高畫素的機子

請謹記,為何要餵食放鳥音?(這個行為我必須說,沒絕對對也沒絕對錯)
為的就是要近阿,阿不然每隻鳥距離 20公尺拍不就好了?
對數毛近一點是一點~靠近的成效才是王道
有人說,用全幅機拍出來當光線好就畫質純淨,配上個大砲,就是絕配!!!
一切甚麼APSC望遠組合都是假的,都是我眼睛業障重阿
我絕對贊同,但是,很抱歉,沒有天天過年的好嗎

所以,我個人都是用APSC拍攝,但是各位新進或是拍鳥同行,要用全幅還是APSC,就留給個人評估了,就是我上面所說,
甚麼器材都不是重點,而是用的順不順

一、規格比較
三刃交鋒 誰與爭鋒 Nikon 840G vs 256 vs 340 PF (Nikon 80-400mm ED VR、Nikon 200-500、Nikon 300mm PF)
除此之外,340PF以及840G具有N鍍膜,N家象徵高等鏡頭的金圈
而256沒有N鍍膜,不具金圈


二、做工
這三顆鏡頭的做工,依據我手上的鏡頭分別為840G為MIJ,256為MIC,340PF為MIC
所以其實只剩840G是日本製造,近年來Nikon大部分鏡頭都成為MIC的產品了
這個是無可厚非的,只要有好品質我們也別嫌棄~~
以觸感而言,三顆表現都屬上乘
另外,討論做工我必須說,這沒太大意義,因為鏡頭也屬於消耗品,不會正常使用也沒碰撞鏡頭主鏡筒就掉出來就好~

附上三鏡頭產地證明

840G



256



340PF



三、平衡性與操作性以及防手震強度

所謂平衡性指的是,當裝上機身後,重心是否合位置,有些鏡頭雖然輕但是重心位置不佳導致難以駕馭,有些鏡頭雖然體積龐大也重,但是鏡頭的重心位置調配正確,也能早就好的使用體驗

平衡性有關機身的重量,對於D4、D5等重量級產品,我無緣使用到,所以只能以單純的無手把的D500來做結論

機身重量約為800多克,所以當裝上了縱使最輕的340PF也是1.6公斤左右
而最重的256裝上,約有3.2公斤左右

講白了,你能舉起然後呢?拍照只要舉起就好嗎?
對於鳥類攝影,飛行版反而不是最難的,因為飛行版都在飛翔,大家拍出來都不是數毛到噴,反而靜態版大家說最簡單也是最難
因為有沒有數毛到數好數滿就非常明顯


我常常說,很多人買得起256但是舉不起256,因為若是要手持攝影,所需要的是舉起並低程度的晃動(常常很多人需要腳架攝影,但是也不是有腳架就是萬靈丹)
只要在VR幫忙下有小小程度晃動都還及格,但是假如晃動程度相當大將會很難拍的清晰
最直白的就是,單以256的程度其實開VR可以到1/50s拍攝都可行
(我個人使用上是達到1/20s的手持攝影)
就840G的VR可達到1/30s的手持拍攝
(個人曾經1/4s的手持攝影成功)
340PF配上VR則是跟840G差不多

整體而言,256雖然相當的重,但是拿起來會覺得重心位置相當適當,其實手持對於前後平衡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840G是也是重量平均的感覺,感受跟256相當像,但是用完256會覺得840G很像玩具

最後340PF則是最特別的,會很明顯感受前後重量均勻,256以及840G都屬於前端有點重但不至於拉不起鏡頭
但是340PF的這個特性也造成一點困擾,真的太輕了,導致使用上可能會有不夠穩定的情形,因為使用過一般的長焦鏡就會有把前端施力加強的習慣帶入,所以可能造成剛開始的不適應


但是所有鏡頭都是適不適應,256如此重,拿久了也會習慣或是手扭到…

操作性來說,340PF由於沒有變焦環只需要考慮全時手動好不好用就好
340PF的對焦環設計在鏡頭前侧其實相當好轉動,不大不小剛剛好
這點我覺得全時手動相當好用,起碼對焦環很容易接觸轉動不會有拍照上太多負擔
不過,340PF可能要考慮一件事,就是手持時,由於對焦環的位置較前方,所以假如手於鏡頭前端扶住時,要小心可能會不經意轉動到對焦環,因為其餘兩顆鏡頭伸長時,手若扶住遮光罩並不會碰觸到對焦環
不過這也是340PF較好使用全時手動對焦的優勢就是了

256與840G相較,840G操縱性佳,由於變焦所需轉動的範圍小也相對較輕
256若是需要從200轉到500,所需轉動的範圍不是手掌抓住完全不離開並轉動就可達到的

假設說對於256以及840G打算要全時手動,我必須說,難度相當高,對於840G是很容易手震
對於256則是很不建議…因為手有機會會扭到,不怕的可以試試,我不建議就是了


對於這三管鏡頭,Nikon官方宣稱有4-4.5級的防手震
但是其實防手震還是有強弱之分

分別是256>840G>340PF

握的穩穩,但還是會上下左右小晃動這是正常的
但是假如有機會拿到這三管鏡頭自己試試會很明顯發覺,256的VR就好像定住一樣非常強力


四、銳利度

所謂銳利度部分我採用拍攝毛巾以及千元鈔,採用不同距離方式拍攝,來測試鏡頭是否夠銳利
在此我必須先聲明,假如沒看過更銳利的圖片,那麼對於自己現在所拍攝的圖片究竟是軟是硬根本無從察覺,那麼我這邊除了實拍照給各位看看,也參考Photography Life評測所提供的數據資料(由於怕侵犯國外網站智慧財產權,我在此留下網址不截圖,若需求證者可前往求證)
本想參考DxoMark的分數,可惜340PF以及256皆無測試,所以無從參閱

840G
https://photographylife.com/reviews/nikon-80-400mm-vr/4
在此網頁中,會看到840G各焦段光圈值的分數也有加上增倍鏡的分數,但需謹記,測試儀器是D800E(分數會隨著測試儀器變化)
256
https://photographylife.com/reviews/nikon-200-500mm-f5-6e-vr/2
在此網頁中,會看到256各焦段光圈值的分數,甚至有256加上增倍鏡的分數,同時,測試儀器推估是D750
340PF
https://photographylife.com/reviews/nikon-300mm-f4e-pf-ed-vr/2
在此網頁中,會看到340PF各光圈值的分數,甚至有340PF加上增倍鏡的分數,同時,測試儀器推估是D750

此時,由於測量器材的不同,要表現出誰的銳利度誰較強成為了一大問號
這時可參考
https://photographylife.com/reviews/nikon-300mm-f4e-pf-ed-vr/3
此網址陳述了340PF對上840G對上256的分數
(此處據我猜測都應該是D750當作測試機器所得的分數)
假如同樣也持有鏡頭的朋友,可以試試看,是否畫質表現如同網站所言的優劣之分(使用同機不同鏡測試)

我大略簡述一下,840G在於400mm F5.6的分數為2163
256在於500mm F5.6的分數為2143
當然以上這兩個得分並非他們的最高得分,有興趣可自行確認
但是這也造就了說,為何有人說256比較銳利的原因
相近的分數畫質表現,但是卻是256較長焦段,所以產生了原圖無後製輸出會有比較銳利的感覺
而此時,我們看到340PF的分數,就會發覺不用縮,只要開放光圈F4就出現2867如此的高分,這就是所謂定焦鏡高畫質的證實

同時在此處我附上我的拍攝檔案,我使用JPEG直出,可用ViewNXI去檢視對焦點(使用Liveview拍攝)
模式以及拍攝距離都沒有變,上腳架用快門線拍攝
由於上了Flickr之類的地方,檔案畫質會變差,所以我提供原圖檔提供各位下載
拍攝距離約3.5公尺左右(我本想更遠礙於沒空間)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1m8MbC2XRFOUE1kUHliQnFvSWc/view?usp=sharing

五、對焦速度

對焦速度我使用D500當機身測試,一律裝上鏡頭並蓋上鏡頭蓋使用迷焦測試,因為拍鳥時常迷焦,這個我相信應該拍過鳥就知道~
主要是告訴各位,這三顆鏡頭,對焦速度方面到底誰強誰弱,所謂人家在講256對焦龜速又是怎麼個龜速法
看完影片,我相信各位有查覺到
對焦速度的快慢之分是840G>340PF>256
其實我之前就稱840G是三顆鏡頭裡面最接近大砲對焦速度等級的鏡頭
不相信的話可看看這個影片(點選影片後可按右上角的i顯示資訊,我有打標題以利查閱,同時也有340PF加1.4增倍鏡的迷焦影片)
https://goo.gl/photos/MN4yFqyz7zFKoLcw8


六、迷焦性

機身對焦模組影響對焦,同時,鏡頭的確也會影響對焦準確度
私心的講,單純340PF、840G、256比較迷焦率的話,三者差不多
迷焦是打鳥註定的,可是問題在於,迷焦後多快能再次準焦,這個才是決勝性因素
三顆鏡頭,最快速對焦那顆是給人感覺最少迷焦的
同時,這三顆中的任何一顆鏡頭,只要加上了增倍鏡,都會產生迷焦率上升以及時常判定準焦錯誤配上對焦速度與畫質下降的情形

不過由於物體變大,所占畫素變多,所以畫質耗弱這部分較少被發覺
拍攝時,我可以很明顯跟各位講,很多時候,可能不是畫質耗弱,可能是你連準焦都沒有,因為加上增倍鏡,會放大對焦錯誤,原本小小移焦難以察覺的都會被放大成無法忽略的移焦
因為拍攝可能都有經驗,一下銳利,一下糊,這就是誤判對焦最直接的證明

在此我建議,能不上增倍鏡就別上增倍鏡,除非已經放棄畫質了,只求多點畫素
遠的拍銳利這是大砲的工作,別為難小砲
(也別做個用小黑六加顆2倍鏡打鳥打爽爽的美夢,醒醒了,直接買顆打鳥鏡吧)

ps.在此提到關於有無準焦,順便說一下
可上三腳架後對一物體拍攝,使用單點對焦模式,先用觀景窗拍攝然後用Liveview拍攝,理論上銳利度都會一樣
(或是觀看對焦表尺,LV對焦與觀景窗對焦時,應該距離會回到同個位置)
假設都沒移焦問題,但卻覺得畫質不合理的軟,有可能會是光軸偏移
這需要專業儀器才能檢測,所以有此疑慮可送回國祥調焦時順便問問看可否檢察看看
不一定要摔傷或是出過意外才會移焦,有可能買來就移焦或是隨著快門持續增加也會移焦

在此呼籲新手,買機身水貨...給國祥處理調焦,先收一萬元水貨變過保公司貨他們才處理
鏡頭公水貨都不管
給外面處理調焦都要收費,國祥公司貨終身免費調焦
(此段不是打廣告...此段是我之前540G配上D500整個大移焦搞了快1個月的慘痛經驗...還好我機身是公司貨)


七、最近對焦距離以及放大率

以上三顆攜帶小砲,相較於大砲,具有的優勢就是體積重量以及最近對焦,因為隨便一顆540G或是640G最近對焦距離就是4公尺以上,而且有時的情形,別說腳架了,連鏡頭的攜帶都有問題了

以下在上方規格表中有提到數據
256,最近對焦:2.2m,放大倍率 1:4.5
840G,最近對焦:1.5m,放大倍率 1:5
340PF,最近對焦:1.4m,放大倍率 1:4.2
要達到最大放大倍率,首先一定要達到最近對焦,那麼先試著想想,這些鏡頭的最近對焦是否合意?
說實在話,我只有天天遇到遠的鳥,沒有天天遇到近的鳥,其實鏡身上有限制對焦範圍,若是使用可有助於減少對焦行程,可以使迷焦的時間更少

但是假設鳥近距離飛掠頭上,那麼很大的機率是來不及變換對焦範圍的
有人說可以用全時手動對焦,但就如我前面所說的隱憂再加上,有人能保證自己手動對焦很牢靠嗎?
所以這個雙面刃要用要三思

另外,有人會使用增倍鏡,增倍鏡同時也具有放大倍率的優勢,但是就如我前面所提到的,自行抉擇吧


八、攜帶便利性

鏡頭體積大小,看著照片應該很容易理解差別
出外的行李已經相當多了,哪顆比較好攜帶應該不用我多說

但是多功能性這區塊,256焦段太望遠,所以難以使用
340PF則是望遠定焦,縱使用全幅機,也還是300焦段
最方便還是用840G,因為畫質不賴,而且焦段平易近人,比起340PF以及256算是最能接近出遊的好選擇,以前我甚至稱840G是超高級旅遊鏡XD

假如是旅行順便拍拍,可以考慮840G
但是專程打鳥,帶出門的體積應該不是最需要考慮的問題


九、實拍成像品質(在此致歉,由於使用Flickr會照片品質下降,雖然是細部下降,但還是會下降,但是我為保全我個人權利還是得這麼做)

以下照片皆為手持拍攝,若有使用三腳架拍攝我會註明

840G

對於大隻的鳥而言
並不需要太長的焦段就可以看出細節
但要更多細節不是直接拍局部,就可能要更高的解析度鏡頭


相當近的拍攝距離拍攝


當年熟了拍鳥一陣子的作品
F5.6光圈全開拍攝
距離8m左右的拍攝距離
我覺得算是相當不錯的畫質表現
這就是我所說的,840G畫質成績贏過256
但是卻少了150mm(APSC視角差異)
還能表現不錯
講白了,256在大多數時刻,能表現出的作品,是贏過840G的,但是硬說要平手,也是有望的(不過我的大多數時刻是90%的拍攝時間)
另外,只要是用過840G以及256的朋友都一致說256較為銳利就是了


這張讓我相當感興趣
當年我拍完都沒發覺
現在才發現,才知道當年我拍了一張這麼有威嚴的母鳥= =

F8光圈拍攝
當時還不大會拍,所以有上腳架以免手震
拍攝距離約12公尺
畫質表現也相當不錯(硬要說拿256來拍,應該也差不了多少)


遇上相當乖的藪鳥當作Model

F5.6光圈全開手持拍攝
拍攝距離3.5公尺
畫質表現我也覺得相當不錯~


F5.6光圈全開
1/20s手持拍攝
並手動對焦....

這隻鳥讓我那時頓時感受到攝影技巧倍受挑戰
我那時不管怎樣都無法對焦,估計是1.5m左右的近距離,情急之下就用了全時手動對焦,還好還是有中~~
這也是我遇過相當粗心的小鳥~~一直想把我當作樹葉爬...(因為當時我穿整身迷彩又蹲下)


偶然之下又拿回了840G拍攝
F5.6光圈全開拍攝
可惜ISO無奈的很高
畫質去掉ISO噪點以細節來說我還能接受
不過距離約是2.7m

我那時拍的那組照片,其實還有一些是6公尺多拍攝的
相比來說,就完全沒有任何細節可言,就是一塊色塊
因為鳥相對來說太小隻了(拍攝的鳥是煤山雀和黃羽鷹嘴)



F5.6,4.5公尺拍攝




當年一開始,還不大會拿鏡頭的作品
所以相較其他照片還不夠漂亮(ISO太高)
不過已經1/10s拍攝


那時這對公母鳥算是我當時最滿意的作品了吧
因為第一次看到鳥願意這麼靠近我
假設我沒記錯,約為2m距離而已
(前提:全身迷彩躺在樹幹旁邊就像樹幹一樣...)


相當近距離的拍攝
不過至今我仍未拿256再去找過他們(公母鳥)...
很想再去找他們玩


340PF(在此致歉,由於340PF焦段以及我拿的時間長短問題,所以有些照片已被取代只剩一張圖了...)

哈~也是之前唯一留存的一張

F4光圈全開拍攝,6公尺拍攝距離
不過,那時相當暗,暗到甚至有光線照還ISO超高
並非故意要照,而是不認識鳥友碰巧拿出手電筒補光的

340PF拍過一下下,不過那時我用256,講白了,我那時相當不習慣340PF的重量,因為真的太輕了
但是畫質部分我是能接受的~~

有些照片隨著一拍再拍已經被取代,已沒了其餘340PF的照片檔了
另外,由於340PF也是我最短摸過的一隻,所以對於作品真的不多

PS.動保人士請略過
此為單一事件,非本人之意,我只是剛好遇上

2016/9/14後記補充

拍攝距離約7公尺左右
畫面仍舊有些細節
但是因為需要大量裁切,其實有種說不出來的怪異感


距離約5公尺多
假設340PF作為大砲倍鏡
我會建議轉換為砲鏡直接拍攝,因為此時也可以對焦了
否則恐怕會越裁越大


距離約為3公尺多拍攝
可明顯易見細節

另外,有人提到340PF這管鏡頭在某些光線條件下,會出現環型的炫光
不過我遇到的情形比較像是,假若鳥的身後有光線來源(反光、逆光、燈源等)
會多多少少有
但是由於背光下,鳥的羽毛細膩度呈現已經不夠,所以我不太在意
因為就算拿著大砲,沒有順光,也不會好看到哪去,能不能讓用戶拍得到照片才是最重要的考量,這種似有似無的問題,我個人認為並不該是較大的考量,除非你就愛拍逆光照


256

F5.6光圈全開拍攝
拍攝距離40多公尺
對於魚鷹在盤旋
畫質我覺得很不錯

我必須說,完全沒什麼壓力(只要對焦框抓的準鳥就好)
比較難的是衝水抓魚,我那時用這組儀器,幾乎是沒什麼好照片
因為ISO太高,所以都進垃圾桶了


F5.6,3公尺拍攝
細節留人自觀


一開始拿到256的試拍照
1/20s手持拍攝






光線充足距離不遠的好照片
不過約7m




光圈全開洞口下直接拍攝
距離3.5m左右
說實在,除了頭部有些亮光造成的高光部分造成頭頂色澤變化,不然真是可圈可點
同時也可從眼睛中看出一些"背景"

已經來探望他多次了,期待他明年再來~~


相距20公尺的大鵝
光圈全開拍攝
當天天候不太好,假如天氣好其實還可以更銳利才對


光圈全開拍攝
距離約為3.6公尺左右
是相當親人的五色鳥
尤其沒500mm拍攝,畫質更是好了一些


F5.6光圈全開拍攝
距離也約為6公尺多


光圈F5.6
正常光圈全開畫質表現,拍攝距離約為4.5公尺左右


拍攝距離約為4.5公尺,以山鳥來說中等距離算偏近,但還不夠近
那時縮光圈縮到F11
因為已親自體驗大砲畫質,所以渴求將256的畫質努力推到極限
但是那時該縮到F8才對,縮錯了,反而畫質下降XD


256相對於靜態的鳥類,是最佳的紀錄鏡頭
畫質在全開下已相當銳利
拍攝距離約有6公尺
此張照片由於我想要畫質更高所以光圈縮到F11,但實際上應該縮到F8才對


F8光圈鏡頭最高畫質拍攝
距離約為15公尺左右
算是很給面子的一隻老鷹


256光圈全開拍攝
500焦段直接打黑翅鳶
距離是14m
假如了解的就知道相當近
相當有挑戰性(追焦方面)

256的對焦速度根本就是大龜速頭
對於這種追焦,用340PF或是840G根本不會有壓力(尤其配上D500 10fps的連拍與卓越對焦性能)

但是用256還遇上從頭頂飛過的,壓迫性以及快速追焦,具有相當高難度
雖然最後好禮家在成功了,但是卻是10%的成功率罷了
256並非萬能,但也是還能用

對於一些人說老鷹燕鷗追不到,平常拍照一直迷焦阿,並不然,我D7200照樣可以翻出成功的例子
只是差在你拿著,手會不會抖而且你跟不跟得上鳥飛行的速度,還有你願意在那吹風吹多久



256也非萬能
這張照片光圈全開,距離5m
但是成像品質我就覺得相當不滿意,但在當時已經相當好
256也是有極限的,畢竟一分錢一分貨

額外加映---540G

光圈縮到F7.1拍攝,不過我此舉是因為之前大砲移焦不知搞定了沒
10m左右拍攝,與256相比都是拍小環頸鴴
卻展現出天差地遠的素質,我相信天氣一定有影響
但是,我必須說,價格,也影響了很多




總結、個人心中評論 (也是最值得各位觀看者好好思考的,並不全然對)

假設全以預算考量
應該是256>340PF>840G

但是打鳥在用340PF應該會想用增倍鏡
所以其實是
256>340PF+1.4X = 840G

畫質考量則是
340PF>256>840G

但是實際上,考量了焦長問題
其實我個人私心認為是
256>340PF=840G

若340PF加了增倍鏡對望遠端而言應該是
256>340PF+1.4X >840G

以攜帶性考量
340PF>840G>256

以多功能性考量
840G>256>340PF

以對焦性能考量(甚至考慮340PF加增倍鏡的話)
840G>340PF+1.4X >256

以近戰為優先考量
840G=340PF>256

以防手抖為優先考量
840G=340PF>256

但若340PF加上了增倍鏡
840G>256>340PF+1.4X

最終,綜合而言,你問我,入門認真想拍鳥拍好的人應該先用哪顆?
我會給你840G當最終答案

那麼打鳥大砲要做為近身鏡,問我要哪個較適合?
我會給340PF當作答案,因為340PF相當輕便近戰距離相當夠
有人會說,對於大鳥像大雪山藍腹鷴等要用840G才能近戰阿
我老實講,那不是要用840G,那是要小黑六或甚至24-70阿


就我拍攝的經驗
對於256、840G、340PF的畫質,不同鳥,有不同適合拍攝數毛版距離
256拍個小環頸鴴好了(此鳥身高約15公分上下)
好天氣下,最佳距離,3.5m
對於840G,最佳距離,3m
對於340PF,最佳距離,3m上下

普遍來說,我無法信任840G的畫質,256拍到數毛是何種距離
我使用840G最好就近個50到100cm
使用340PF則是差不多情形

這是我拍攝的結果論
看著840G的照片可能觀看者會覺得銳利度跟256不相上下
但是背後隱藏著我多少刪除的不及格照片,以及我多少覺得已經夠近的距離卻失敗

而我從840G換到256時出去跟朋友拍林鳥,那時我的印象很深刻
我很囂張的跟朋友講,齁~不管怎麼拍怎麼數毛XD(當然那時沒大砲壓陣)



對於340PF也是很有趣,當初以為340PF這種短焦段只能拍公園鳥根本不夠用
結果發覺其實還是可以耐裁,這是讓我比較覺得驚奇的~
(但是以我來說,我講老實話,我真的很想要這管可以直接是420PF就好XD不用外掛什麼增倍鏡)


以我自己私心做最後的評比,我認為
256=340PF=840G
正所謂我標題下的,三刃交鋒,誰與爭鋒,這三顆鏡頭,有各自存在的本命、取向,無法硬說誰能取代誰
因為面對不同場合,我會選擇帶不同管鏡頭出場
只能說,自己用的慣,才叫神器
再多的評論,只是耳語
只希望在此我的經驗分享能幫助到有疑問的鳥友抉擇

另外,假如有人質疑我是不是拿國祥錢才寫這麼落落長,我拜託你,你可以叫他給我寫手費嗎...?
寫這很累欸...而且沒錢拿QAQ
(以上器材不是跟朋友借來就是家中所持有的器材,此文章不具任何營利目的,只是純粹對於打鳥鏡頭經驗分享)


2016-09-10 21:04 發佈

deflash wrote:
以下內容為個人打鳥...(恕刪)


我全部看完了也

辛苦了,很少有人願意這樣分享了

給你100分

stephen02 wrote:
我全部看完了也
辛苦...(恕刪)



謝謝您願意給予肯定
打完後好累覺得感動XD
(早上拍完鳥,晚上撐著繼續打有夠累)

deflash wrote:
謝謝您願意給予肯定...(恕刪)


測試真是超辛苦的

測試完還要整理那就更辛苦了

光是想到這個,測一測就是自已人口頭說一說就結束了....

所以才說,真是服了你了
感謝deflash這麼費心地測試
然後又這麼費心地寫此長文
光看就花不少時間了
可以想像寫此篇花了多少心血與時間

本來邊看邊想等等PO張256拍的和840拍的讓大家也來比較看看
結果後來看到deflash裏面的照片那部份之後
就完全不敢PO自己的了
好久沒有這麼專業的評測了


80-400
300 PF都是好鏡頭,有錢的話我也想買80-400

300 PF真的好用
即使晚上夜拍也是可以手持(有玩過一次)
重量超輕便,不過不會覺得不平衡
好評測!!!!!!
拍得真好~~~~
deflash wrote:
以下內容為個人打鳥...(恕刪)
stephen02 wrote:
測試真是超辛苦的
測...(恕刪)

雖然測試很辛苦,我那時有在想要更嚴格的測試,不過有點力有未逮
其實要我說拍攝完結論我還真的說不大出來
不過我採用全部放在壓縮檔裡,請網友自行評斷了
有時候,細微的差距需要更高端儀器才能測試出來

wang_chuan wrote:
感謝deflash這...(恕刪)

哈~謝謝讚美
其實我覺得我自己在340PF上還需更多發揮
還不慎滿意呢

pikacat wrote:
好久沒有這麼專業的評...(恕刪)

哈~這個適不適應就如我說的
因人而異了
不過三管真的是各領域的一時之選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