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帶了D800+24-70+14-24+180F2.8D 到了佛羅倫斯和威尼斯 發現24-70的70端太短 180F2.8定焦又太長 應該要換支小小黑 我們這次旅遊的順序是羅馬-龐貝-佛羅倫斯-比薩-威尼斯-米蘭 再轉三次機回台灣 去義大利之前 發生比利時遭恐怖攻擊 沒想到了義大利 發現各景點都有軍警駐點 另外發現義大利比法國乾淨多了
特雷維噴泉 羅馬最大的巴洛克風格噴泉 歷時30年于1762年完工 噴泉主雕塑為海神 也稱為許願池 有在這裡投錢許願過的人 傳說都會再回到羅馬

巴貝里尼廣場上由貝尼尼於1640年代完成的特萊頓噴泉 是由貝尼尼最大的贊助者 教宗烏爾班八世所委託
特萊頓噴泉是最早以神話為主題的一座 也以石灰華取代了大理石 噴泉的基座為四隻海豚頂著一只張開的扇貝 貝殼上跪著半人魚的希臘神話人物特萊頓 (他老爸是海神) 其中四隻海豚 怎麼看 蠻像中國的水怪

羅馬競技場 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競技場(另外還有橢圓形的) 於西元72年 由Vespasian(可能是偉士牌的..........)為慶祝征服耶路撒冷勝利 強迫8萬名猶太人建成 費時8年 西元80年 為劇場開幕的慶典持續了100天 鬥死了五千多頭 野獸 此後 持續進行 人與人 人與獸 獸與獸的搏鬥表演 是當時人們的最大娛樂 到了西元523年 西奧多里亞皇帝將競技場關閉不在使用 爾後 教廷及民間 開始拆除石頭作為教堂及房舍的建材 羅馬競技場的長軸有187公尺 短軸有155公尺 周長為527公尺 中央表演區長軸86公尺短軸54公尺 地坪鋪設木版 外圍看台約為60公尺高的四層樓建築 表演區底下 隱藏著許多洞口與管道 可儲藏道具及野獸 也是角鬥士的訓練場地 表演區甚至可引水 形成湖泊 表演海戰的場面 競技場可容納5-7萬人 共有三層座位 頂層為站票 第一和第二層座位次序依造社會地位 最接近表演區的只有元老 長官 祭司等 第二層為貴族 武士 富人 使用


班牙廣場和破船噴泉 又是由貝尼尼最大的贊助者 教宗烏爾班八世所委託 貝尼尼父子檔設計

羅馬正在舉行路跑 所以.............

佛羅倫斯老橋 亦稱維奇歐橋 於1345年重建 之前的橋屢次被洪水沖毀 只剩下中央兩座橋墩 橋的兩旁皆為商店 中間為道路 在二次大戰中 希特勒曾下令不要將此橋摧毀 所以我們才看的到




統治佛羅倫斯 比薩等托斯卡尼地區的梅蒂奇家族 死後的安葬地點 梅蒂奇禮拜堂

烏菲茲美術館 為統治托斯卡尼地區的梅蒂奇家族所有 在其最後一位直系傳人安娜 瑪麗安 臨終遺言 將美術館及其收藏全數捐給托斯卡尼政府 並於1765對民眾開

威尼斯安康聖母大殿 教堂的建造是為了紀念1630年 黑死病的侵襲 外觀上有我們熟習的車輪餅 裝飾



大船入港




要坐船去彩色島的港口






為比薩聖母升天主教座堂的鐘樓 建成時間於1173-1372年 共199年 建造時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而傾斜而停工 之後再採取各種措施修正. 將上層的建築往相反方向傾斜建造 以取的平衡 頂樓放置了鐘 但因為怕倒塌 以至於 從未響過


加利略在19歲的時候 就在比薩大教堂裡觀察銅製吊燈的擺動 從而發現小擺動的等時性定律 從此揭開動力學的研究的序幕

米蘭在二次大戰時 是德軍的大本營 被盟軍大量的轟炸 所以只有少數的古蹟還完好 而米蘭也是我在義大利看過最多的1A2B+F+M


艾曼紐二世迴廊

世界第二大教堂的米蘭大教堂 但米蘭是全世界第一大的教區 梵蒂岡的聖彼得是世紀第一大的教堂




達文西所畫的最後晚餐 使用的顏料是他自己發明油彩與蛋彩的混和顏料 而非當時廣被使用的濕壁畫顏料 在五十年後就因為濕氣而開始剝落 修道院費盡心力修補此畫多次 所以現在不知道算誰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