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品應該是婚禮人又愛又恨的一個場地。
愛的是他絕美的裝潢,對婚禮人的貼心與友善。
恨的是他的光線,總是那麼的微弱。
而我竟然用底片,去挑戰這樣一個魔王級的場地,
我一定是瘋了。
使用機身是F6,鏡頭有AFS 50/1.4G、AF 28/1.4D
底片是富士PRO400H、VENUS800、NATURA1600
總共拍攝9捲共328張,扣除NG的部份,交件300張。
沖片是在台北爵士,掃描是自掃,nikon5000ed
我是負責重點瞬間的抓拍,搭配另一位數位主攝負責大量的合照,還有較詳細的流程記錄。
*************************************************************************************************
感謝眾多網友的鼓勵與肯定。
這篇作品貼出來後,回應與分享的熱烈程度,真的有點超出我的預期。
我拍攝婚禮也有十年的時間了,一直都是以數位機身來拍攝。雖然數位方便快速,但我對於底片的光影過渡,與階調色澤的溫潤質感,卻是始終無法忘情。
也許我的表達方式不是那麼好。
君品是個很美的場地,場景跟光線對於拍攝來說,的確很有挑戰性。
但對我來說,不管是在明亮或昏暗的場景,用底片拍照並不是一種炫技
,我只是單純想以底片那獨特的質感,來表現我所看到的光影與溫度。
也由於對底片質感的熱愛,一般店家的掃描品質已經無法滿足我的要求,於是我購入了專業的底片掃瞄機nikon coolscan 5000ed,以求掃出最多的細節與階調,對於後製有最大的揮灑空間。
當然標準化的電腦工作環境也是必要的。
硬體校色級螢幕、光譜等級校色器、mac系統都要到位,
我不願意看到前面花的心力,進了電腦卻前功盡棄。
最後再以無酸紙微噴輸出,讓底片的溫度是可以觸摸得到。
雖然這所需的時間與金錢成本都很可觀,但看到成品一切就都值得了。
大部分人可能會認為,拍到人有看鏡頭的是主攝,人沒看鏡頭的是副攝。但我覺得其實由於底片跟數位的特性不同,適合拍攝的內容跟方式也不盡相同,真的也很難去定義主攝副攝。
我只知道,我是用底片拍的主攝,另一位是用數位拍的主攝。
我認為底片+數位雙主攝這樣的配置模式,可以兼顧兩者的優點,缺點也可以互補。
兩者誰也無法取代誰,只是我愛底片多一點。
http://www.facebook.com/cj.liu1
2015-10-15 18:02 發佈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