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攝參數與心得
第一次造訪倫敦是將近兩年前的事了,當時只在倫敦待一週,
很多景點只能匆匆拍拍攝。尤其是最經典的倫敦地標 -國會大廈,
當時從另一個景點趕過來時,已經錯過了夕陽,
雖然還是拍了Blue Hour的版本,但不免對沒有拍到夕景感到十分扼腕,
畢竟當時不知道何時會再來倫敦。

拍攝參數與心得
行程的最後一天,我勉強在坐車回巴黎之前,硬是擠出五分鐘時間,
在Westminster地鐵站出站拍夕景。
但既然是勉強擠出來的時間,自然也顧不上構圖的安排,
就只是人跑到西敏橋上,用大笨鐘襯著夕景按了一張,
又趕緊跑回去搭地鐵。

拍攝參數與心得
兩年後,因緣際會之下我來到倫敦工作,這段時間也累積不少想法,
看過不少其他人的傑出作品。因此利用地緣之便,又重回這個兩年前沒時間拍攝的地方,
重新好好地拍一遍。這次我就比較有時間觀察環境和安排構圖,
像上圖我注意到西敏橋側的勳飾很有趣,因此用以當作前景。
並且利用廣角鏡的特性讓西敏橋的線條更富張力,並指引到大笨鐘鐘樓。

拍攝參數與心得
有時也可以利用特殊節日的慶祝活動來加入圖片中,增加額外的焦點。
上圖這張是今年(2015),倫敦紀念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勝利70週年,
重現70年前戰爭結束,為了慶祝勝利而將戰時用於搜索敵機的探照燈轉而照亮倫敦地標,
並且打出象徵勝利的V字光束的情景。

拍攝參數與心得
歐洲雖然出景機率高,但也不是天天都會「大紅大紫」。
上圖這個構圖我想拍很久了,一次是因為新的007電影在這裡拍攝,橋側架滿了纜線和臨時照明系統,不是太美觀,所以就沒拍成。
之後天氣也都不太配合,一直到前陣子的傍晚,晚霞才又開始大燒特燒,終於讓我拍到心中的畫面。
不過這裡除了是人來人往的行人涵洞,也是婚紗攝影的熱點,幾乎每次來都會碰到一、兩組在拍攝。
但只要耐心等候,還是有空景可以拍。

拍攝參數與心得
當然也拍了最經典的雙層巴士車軌,拍這張照片時剛好一次三台巴士經過,一曝成功,順利得有點難以置信!
這次雖然不是把所有心中想拍的畫面都拍完了,但至少已經把兩年前,沒能好好拍國會大廈的遺憾給填補了。
而倫敦也還有很多值得一拍、但當初沒拍過或沒時間細拍的地方等著我去拍,這也成了在異鄉工作之餘,生活的主要動力之一了。
更多我的最新作品請參考我的臉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