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還是偶然發現的。
買了一台有些問題的F3,送修全面整理調整後試測光。發現用F3的測光參數在我的D90用同一支50 1.4D對準灰板拍攝,看圖片灰階比中間色調大約高了0,5EV。而在別人的D610機身上相同鏡頭相同參數拍攝同一場景,灰階就幾乎剛剛好在中間,在另一部DF上面試拍,結果則是比中間色調高大約1EV。
另外的一些比較,同一個鏡頭在FM2上測光跟F3幾乎沒有差。而用這個測光結果用CANON 5D2 24-105 F4鏡頭拍攝,也是大約過曝1EV。
所有測試中ISO都設定為400
會不會是數位相機的ISO定義跟底片不一樣?
F3剛修好還沒拍底片。FM2之前拍正片似乎沒看出有什麼不正常。
求各位幫忙解答。
大块头 wrote:
這個問題還是偶然發現的。買了一台有些問題的F3,送修全面整理調整後試測光。發現用F3的測光參數在我的D90用同一支50 1.4D對準灰板拍攝,看圖片灰階比中間色調大約高了0,5EV。而在別人的D610機身上相同鏡頭相同參數拍攝同一場景,灰階就幾乎剛剛好在中間,在另一部DF上面試拍,結果則是比中間色調高大約1EV。
數位相機的ISO定義是繼承底片的定義。
相信您應該是拍滿整個畫面來比對結果。
假設DSLR的測光系統是準確的,同一顆鏡頭,我認為F3, FM2都已經是20年以上的產品,0.5EV的誤差應該都是正常的。至於DF和D610之間的誤差到1EV,應該要找出原因。
FM2的測光跟F3的測光只有權重不同,前者60/40,後者80/20。這二者在多數情況下會得到一樣或非常相近的測光結果(+/-0.5EV以內),當主體和背景的反差拉大或光線複雜時,F3的測光就顯得比FM2準確。
建議 F3, FM2 都用正片拍一張滿格的灰卡試試測光。
F3是因為之前有些小故障,所以送去做大整理,有換機械零件,測光也有請師傅做矯正。原來的狀況是很不準的,現在基本是OK的。整理的店家先不提,但是評價是一向不錯的
測試確實是將灰板充滿整個畫面並且使用同一個鏡頭拍攝的。晚上回家會上傳圖片看。現在說的問題不是指D610跟DF之間測光值的差異,而是用F3的測光參數並且換同顆鏡頭在D90,D610和DF上面拍攝之後,圖片亮度的差異。D610是幾乎不差的落在中間色階,D90是大約過曝光0.5EV,而DF則是過曝光接近1.0EV了。同時借用別人的5D2用相同參數(鏡頭是24-105 F4那個)拍攝也是圖片有過曝光1.0EV的趨勢,而D90和D610用點測光顯示的值倒是幾乎沒有差異。5D2的主人曾提到,他用5D2的測光值拍攝底片會曝光不足。如果各個數位機身各自用自身的測光值拍灰板,會有under大約0.5~0.7EV的趨勢。
大块头 wrote:
測試確實是將灰板充滿整個畫面並且使用同一個鏡頭拍攝的。晚上回家會上傳圖片看。現在說的問題不是指D610跟DF之間測光值的差異,而是用F3的測光參數並且換同顆鏡頭在D90,D610和DF上面拍攝之後,圖片亮度的差異。D610是幾乎不差的落在中間色階,D90是大約過曝光0.5EV,而DF則是過曝光接近1.0EV了。同時借用別人的5D2用相同參數(鏡頭是24-105 F4那個)拍攝也是圖片有過曝光1.0EV的趨勢,而D90和D610用點測光顯示的值倒是幾乎沒有差異。5D2的主人曾提到,他用5D2的測光值拍攝底片會曝光不足。如果各個數位機身各自用自身的測光值拍灰板,會有under大約0.5~0.7EV的趨勢。
依您的述訴,整理一下以F3為基準,拍攝結果的EV差異 (有誤請告知)
D90 - F3 = +0.5EV
D610 - F3 = 0EV
DF - F3 = +1EV
不曉得常用的ISO100, ISO200, ISO400的差異?
或許各個感光元件的各級ISO間的線性度不同。
以前在D90以手動模式同一個EV值連拍二次(試連拍速度),發現JPG直出的亮度有時會出現一些些差異。沒有很嚴謹的實驗,只是拍正片時很少遇見同樣的狀況。捨不得將FM2接上MD-12連殺正片,太貴了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8&t=3674780&p=50#52249024
elfwong wrote:
沒錯,就是會亮度不同!
同一顆50mm f1.8g 接D800e與Df,亮度就是有差異,
試過D800e測光表指在正中間拍一張照片後,再用Df拍同一iso,光圈快門,Df就會比較亮
Df反而較像豔陽高照的感覺,有點過曝,但這才像當下的感覺!
D800e就少了這陽光溫暖感(過曝感)
但是若先以Df測光表指在正中間拍張照片後,再用此曝光參數用D800e拍,D800e會感覺少了血色(曝光有點不足)
所以Df的感光元件受光能力是比D800e強,尤其在極暗部區域的表現
或許跟畫素密度有關係
大块头 wrote:
這個問題還是偶然發現...(恕刪)
你這個『發現』,其實是正常現像!
只要你玩過『相片調控』,細心研究一下,就知道這其實是『常規』!
因為單就『相片調控』而言,標準、自然、風景、人像、鮮豔各種模式,相片效果的亮度,可以相差高達2級EV!
問題就在於,就是你什么也沒調整,基於『機身』的定位和代數不同,『相片調控』的基礎也可以非常不一樣!
而最基本問題又在於——你機身直出,必須要經過『相片調控』一環才能夠做輸出!
這種現像如何理解呢?
如果你有玩過後製,這種現像就更容易理解——因為你只要在HSL里面的飽和度和明度做出參數的調整,相片的整体亮度也會隨之改變!
從而出現『相同曝光度但相片亮度卻不一樣』的現像。。
而這種現像,在很多人沒有『細究』的情況下(正確來說,是完全沒有『後製觀念』的用家),就很直觀的以為『相機的測光系統是不是有問題』這種結論了。。





簡單的來說,你這『發現的問題』,只需要明確一個觀念就能夠解決,就是———不同機身,需要使用不同的『曝光補償觀念』去適應。
就這么簡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