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D600攝影遊記 - 合歡北峰、石門山、鳶峰露營

你是否跟我一樣想過達到像天空般高的雲朵上?


從小爬山就不是一件我喜愛做的事。

但...不知從何時開始希望自已能挑戰一座百岳。


也許是被網路上隨便一張張高山美景,
又或者是每次騎車經過合歡山時看到山的景色所吸引...

假如我能站在最高處,俯看大地會是怎樣的樣貌?





(某日星期六的早晨六點,台3線一處全家便利商店日出。)


沒爬過真正高山的我,就這樣開始幻想著能爬一座大山也好。
以台灣登山來說,最有指標性的就屬「百岳」這詞裡的一百座大山。


問過無數人,想要容易攀爬風景幽美不外乎答案淨是「合歡山群」,
以及在合歡山群旁更加親民之稱的「石門山」。



合歡山群裡除了西峰有一定的難度外,其餘主峰、北峰、東峰都屬親民的登山路線。

最終會選擇爬「合歡北峰」原因在於...
北峰後段的大草原風情與特殊的建築微波反射板,令我嚮往一睹( ´∀`)

至於石門山則是在合歡山群附近之中最輕鬆能攻下的百岳。
也就是一天就可以攻下二座百岳! (=゚ω゚)ノ


那就出發吧!

先來說說我們的路線,在星期五下班後的夜晚
開始騎車從台北->竹北,與竹北的友人借帳篷與借宿一晚,

會借帳篷的原因就在於,我們打算星期六在鳶峰露營先習慣高山氣候,以利隔日攻頂。
另一個部分是露營可以省一下筆住宿費,假日的"松雪樓"與"滑雪山莊"可不好訂到房,
而清境民宿的價位則不便宜且沒鳶峰來近。



與竹北友人道別後,一早我們就從118縣道接到台3線一路向南投前進!

路途經過横山車站,騎過幾次台3線的我倒從來沒在這停下看過...
想想時間還算充裕,便與同行友人下車逛逛順便讓屁股休息一下.... (; ´д`)



這次同行的友人是常與我騎單車的蛋頭與近年常各地爭戰路跑的蕭髒小姐XD~
在這次的邀約中常與我跟蛋頭騎車的"大叔"則不方便請假只好PASS....(; ´д`)



横山火車站開放使用悠遊卡、一卡通、臺灣通及遠通ETC卡付費。
為內灣線中的一站,往往遊客會來到這,大多就是玩內灣~

此條路線為區間車種,有彩繪樣式的車廂這樣。



日出的陽光射進鋼棚月台上,在無人的車站中非常適合拍照。



寶山第二水庫,新竹縣寶山鄉可以從台3線路段切進,

有著良好的環湖公路,原本以為只是個偏僻的地方,
沒想到一大早就可以看見一堆人在練跑與練騎單車的盛況....有點太小看這裡了。




意外的騎錯路進到往峨眉湖路段。
不知道原來這裡有座非常驚人的寺院!!

天恩彌勒院,位於峨眉湖,為全台最大彌勒佛銅像,竟、竟然有72米高。Σヽ(゚Д ゚; )ノ

看過「進擊的巨人」動漫作品中,超大型巨人也不過才60米而已...
這樣你就知道,當時我看到這座彌勒佛時有多震憾....非常非常DER~巨大....!



接著我們發覺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了,我們還在新竹...( ゚Å゚)
實在騎太慢,只好開始加速往南投方向快速移動,
中途除了在小7與逛了一間Bianchi單車行外,大概就是不斷的往合歡山的方向趕路。



離開了清境最後一座7-11後,我們在黑暗中騎到來到了鳶峰停車場。

原本令人擔心的雲層在我們抵達時全部散開,銀河星空就在我們上頭一覽無遺( ´∀`)



銀河與我們的帳篷,在這露營觀星真的很美。



我們只有乾糧,但也是準備的超級豐盛XD









鳶峰從以前就是個觀星露營聖地,因為這裡無光害,腹地又較廣,不少人選擇在這露營

但說實話正因為這裡太熱門,整個晚上都是車子經過的聲音
還有凌晨夜衝上來的遊客.....

好家在我們騎了一天的車,累到一倒下就睡...
只是我竟然凌晨四點要去賞日出的小巴遊客吵醒(つД`)

剛好叫醒我們收抬帳篷前往合歡山....(・∀・)




騎到昆陽時剛好遇日出,便停下車來,欣賞這美麗的一刻。









石山門的登山口位於松雪樓與小風口之中,路旁有可以停車的腹地。


有長期看我網誌的人應該有印象我2014年初進行的這趟旅行,
當時就有提到,我每次經過石門山而不入的心情。
motorcycle x cosplay x Travel - 重機x角色扮演x旅行

第一次爬百岳想起來就是令人興奮不已,沒想到這樣終於有機會可以爬了!



石門山上的收訊還不錯。



就算是暑假時期的合歡山還是很寒冷,但不得小看的是太陽紫外線也很強。
這趟回來耳朵沒注意就被曬傷了,高山登山活動也請多多注意防曬!



石門山前段都連著台14甲公路,不愧是被稱為最美的公路。















這座山雖然看起來不近,但其實走個三十分鐘內就可以到了。
 我們路上因為一直在拍照大約花了四十多分。

我想走的快的人應該可以二十分鐘就攻頂吧!



石門山頂,四週可以看見松雪樓、四週的合歡山群、奇萊山、南湖大山360度的山景視野。









石門山這次只是個熱身,準備下山來攻合歡北峰了。



這隻是合歡山見常的烏「酒紅朱雀」,那個...有沒有覺得很像什麼XD?

根本就噴怒鳥的原型啊(笑)



合歡山這段永遠不缺自行車騎士挑戰武嶺,
自已騎過才知道,這段路真的很有挑戰與指標成就感。



上午九點二十分,合歡北峰登山開始。

從登山口往上看去,就被這陡度給有點嚇到XD
不過前段都是木棧道,總之就一步一步慢慢前進吧!



北峰步道在合歡山群裡應該是僅次於西峰難度的路線,也是重疊跟去西峰的路線一樣。
但以合歡山群來說,北峰是合歡山海拔最高的一座。





最前段還有些樹蔭可以遮太陽,但前中段就是毫無遮掩的路段。
北峰是座前面難度較高的山,不停的上坡,對不常爬山的人來說真的是很累...XD

相對常運動各地征戰路跑活動的蛋頭先生與蕭髒小姐,
就完全大幅度的領先我(°Д°)...別拋下我啊啊!!

但爬山最重要的就是自已的步調,累了就休息,一步一步慢慢前進,
海拔三千多的高山,走氣路氧氣好像也較平地來的稀少些。



累了就隨處找個石頭上坐著,回頭才發覺,視野很好,隨便休息就可飽嚐壯麗的景色了。



假日爬合歡山的人潮真的滿多的。

新手怕寂寞沒把握,挑假日來就對了!



看到這路標就代表,終於走一半了!
步道全長剛好二公里。



把我拋下的兩人組...一瞬間就差這麼遠了...∑( ̄□ ̄;)



看到反射板,就代表快到大草原了!!






抵達反射板後,接下來的路雖然較平緩,
但爬了這麼多的路,其實我也無法走很快了,只能慢慢繼續龜速前進XD...



當下拍照時,我誠心覺得這裡不輸給WINDOWS 98的預設桌布照。







回頭看看這高山草原有多療闊,人有多渺小。



雲也變化的很快,隨時飄來,隨時飄走。



最近一小段斜坡,走完就是完成攻頂了!



第二座百岳,比起石門山更有爬山的感覺。

雖然累人,但北峰其實也就是不斷的爬而已,並沒有太多困難的路線。
走到後面,我的腳一步一步走的很沉重,卻還是持續前進,那種感覺很特別。

登山的快感,幾乎是在你攻頂的那一瞬間產生,
正因為是靠自已一步一步走上來的,所以登頂所帶來的喜悅感受更是難以言喻!



比我更有餘的兩人組!



( ゚Д゚)σ「啊-----!我決定把北峰吃掉!!」(高山症發作)
 



下山反正就輕鬆好走,幾乎健步如飛!
剛剛痛苦的神情完全消失,體力好像都回來一樣XDDD



離開前再與反射板自拍一張。

這裡真的很美麗!
遼闊的場景,讓心情也為之愉悅。 (((┏(; ̄▽ ̄)┛



回到前段較陡的路段,因為不停的下坡,腳的大姆指幾乎承受身體的重量有夠痛的。
但完全不會累,可以快速的下降。

最後來回含攻頂休息時間,我們共花了四小時整。
跟官方立牌寫著來回約三~四小時一樣準呢....(o゚ω゚o)

跟友人一至認為,背著重裝爬更高難度山的人真的太厲害啦!



合歡山真的一年四季都是個美麗到不行的地方。
如果可以,真想雪季時爬個石門山或另外主峰或東峰看看。

假如你跟我一樣,人生中想挑戰一座百岳,
不妨就從入門級的合歡山試試吧,對自已體力沒自信也可以選擇更加簡單的石門山。



遊記中都會有的工商服務時間!

如果你有想到台中遊玩,夜晚選擇逛逢甲夜市的話。

那極力推薦這間飯店「文華道會館」
位於逢甲夜市附近(約五-十分鐘路程)

比較妙的是文華道是座飯店商辦與住宅結合的建築。
自已就有一座小小商圈。

入住停汽機車都不用擔心,免費又乾淨的地下停車空間令人覺得很舒服。
check in時服務人員的表現不輸五星級,很有禮貌( ´∀`)



最推的當然還是他們的早餐自助沙拉吧。

基本上有鮮奶就加分了!
每樣菜都很好吃,還有奶酪可以取用。

早餐可以飽到午餐都還不會餓XD




旅程的最後也是走台3線,不知為啥,這次騎車覺得特別的遠又累...
三天二夜,共640公里,因為不是獨跑就沒選擇西濱了。

今年的目標「爬一座百岳」又完成一項了!


登山...好像有點喜歡上了....



攝影器材
D600
Nikon AF-S 24-85mm f/3.5-4.5G ED VR
Nikon AF-S NIKKOR 50mm f/1.8G
lightroom


前幾篇01文章
【D600】郵輪石垣島之旅

motorcycle x camp - 機車X露營(北横、拉拉山篇)


對小弟的照片、文章、遊記有興趣的,歡迎到下方連結逛逛走走
這次一樣在BLOG有同步更新
Round of the Dream

小弟的FB專頁

Flickr

2014-08-20 12:49 發佈

Penny029 wrote:
你是否跟我一樣想過達...(恕刪)


大大的包包是哪款?


正在找各種包包中

登山包~攝影包~登山攝影包
鈦瓷記憶兄

從圖片看,樓主的包是"D"牌的登山中背包

我要說的是, 爬山的背包合適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在極端一點的情況下是生與死的差別
建議相機的因素擺在後面

先挑適合的"登山背包", 通常我會建議找個合適的內袋塞進你的登山背包即可
effo wrote:
鈦瓷記憶兄從圖片看,...(恕刪)


D牌?

打全名不會怎樣畢竟沒有打廣告

登山包我有,但嫌太小未來可能會換到大的且也破損了

目前60+5


攝影登山包用途:針對爬小山、一日遊之類、拍照、出遊...等~~器材幾乎全出動 (目前想先找的包)

登山包用途:則專用登大山、用小包裝簡單攝影器材、只帶部分要用的 (未來再換)

單就純攝影包對我來說需求不大、 所以現在都不看純攝影包

鈦瓷記憶 wrote: D牌? 打全名不會怎樣畢竟沒有打廣


如果是短行程的郊山或旅遊需求
可以參考看看f-stop這家的背包
器材版有一些開箱文可以參考
我想等看看Tilopa BC會不會出UL款式
好圖好文~~

照片看起來舒服,充實的旅程+美景

讚~~

N24-85看來沒想像中的不堪~~
呵呵 到不是怕打廣告, 只是我記不得全名 (好像是 dueter....不確定)這幾年蠻常看到(至少記得秀山莊不少)不過小弟還是習慣之前熟悉的品牌,

60+5, 很大了, 如我所說的, 建議找個合您裝配的內袋(or case)塞進去, 是我覺得最兼顧爬山與保護器材的方式, 但機動性就差了

如果您目標設定在[相機登山包], 那我不太熟沒辦法給什麼建議......

powei wrote:
如果是短行程的郊山或...(恕刪)


是有看到介紹這款包

這台灣沒代理商

購買不易就沒去注意了



是D牌的沒錯
Deuter futura 32 h2o

網狀背負系統的背包通常較重一些,但背起來很舒適且通風。
主要我要在騎單車,不喜歡背部悶熱的感覺。

因為是純登山包,所以相機就像樓上網友說的,再買個內袋保護相機這樣

我自已也有平常使用的相機包,但放個一機二鏡就差不多了,
難以再放乾糧、衣服、其他爬山需求裝備。

32公升對於平常短期旅行也很好用。


鈦瓷記憶 wrote:
大大的包包是哪款?正...(恕刪)

Penny029 wrote:
你是否跟我一樣想過達...(恕刪)


好文+1,好久沒看到山岳圖文了,還是這種

文章較吸引我,拍得漂亮。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