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強烈要求 live view 的使用者是站在頂端使用專業機身的多,還是在最底層使用入門機身的多。就我的觀點,會使用個位數甚至三位數機身的使用者多有一定的單眼使用習慣,把 live view 開放在這兩階的機身我是覺得有點多餘。反倒是許許多多買入門機身的使用者在問為什麼不能從 LCD 取景,所以我覺得 Nikon 的下一步應該是把 D40X 再度簡化,取消鏡子跟五面鏡觀景窗,專心使用電子快門與 LCD 取景。這樣,沒有快門簾就可以把 CCD 封死在真空模組內,換鏡頭也比較不會有會在低通濾鏡上的灰塵,對入門使用者來說得到畫質更好更便宜的選擇,豈不美哉?啊,叫它 D35 好了~
loser4925 wrote:我不知道強烈要求 l...(恕刪) 反正透過鏡頭的影像都經過電路處理了,那應該符合LiveView的功能,"順便"就把影像給錄下來吧!加個MPEG DSP就好啦。..........
Eric007 wrote:反正透過鏡頭的影像都經過電路處理了,那應該符合LiveView的功能,"順便"就把影像給錄下來吧!加個MPEG DSP就好啦。...(恕刪) 如果有錄影功能的話, 那不就等於Nikon出了一台可接Nikon鏡頭的可錄影DC?雖然可能就不能歸類到DSLR了, 也要另闢一條產品線不過...聽起來很棒耶! 有出的話我也要買一台,這樣手邊的鏡頭就可拿來"錄影"了(想像一台拍照一台錄影,都共用鏡頭群.........wonderful!)
1. 沒有反光鏡不叫 SL"R" ...2. 沒有快門簾要玩前簾、後簾有困難3. 真空封裝CCD... 拿燈泡來講, 燈泡的玻璃外殼難道就沒不會沾灰塵嗎?快門簾是在CCD和低通濾鏡之間嗎 ?灰塵來源, 大多是換鏡頭時外界飄進去, 少部份是內部原本沾附後震落沾粘到CCD吧 ?
loser4925 wrote:所以我覺得 Nikon 的下一步應該是把 D40X 再度簡化,取消鏡子跟五面鏡觀景窗,專心使用電子快門與 LCD 取景。 這個點子真是太好了. 使用電子觀景窗, 主要以live view的CCD取景, 順便再加個錄影功能.....或者反向思考, 將小DC製造成可交換鏡頭的構造.這種改造, 3/4陣營最有資格. 他們的CCD尺寸較小 (甚至比DC級的Sony R1 小), 更容易下手.其實有所的DSLR品牌都可以, 也都有這個技術. 只要拋開面子問題, 絕對可以再創一項世界紀錄.
kent21 wrote:如果有錄影功能的話,...(恕刪) 在這個電子發達的世紀裡,幾乎沒有什麼是不能做到的。但是:唯一不能碰觸的還是<改變傳統>。一定有人說:如果可以錄影,就不是SLR。如果有.....就不是SLR了。加了太多料,就不可能會到原點。有沒有人想過,如果沒有DSLR,那些從沒玩過"單眼"相機的人,會一腳踏入單眼攝影的行列,這些人可能還是拿著小DC在拍。也就是還是有人懷念拿著FM2,照張相片要考慮個幾分鐘,照完還得到相館等沖洗的感覺吧
Sirius0923 wrote:1. 沒有反光鏡不叫 SL"R" ...2. 沒有快門簾要玩前簾、後簾有困難3. 真空封裝CCD... 拿燈泡來講, 燈泡的玻璃外殼難道就沒不會沾灰塵嗎? 1. 改名叫DSLC -- Digital Single Lens Camera. 名字有那麼重要嗎?2. 那以前的prosumer-DC怎麼玩的? 電子時代要用新思維, 不是非機械式不可.3. 有人擔心過清理燈泡時會刮傷燈泡的嗎? 如果隨便拿條破布擦一擦就可以除塵, 那就不用再擔心入塵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