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不美麗.吾寧死【Nikon Df 外觀與使用心得】





三月多入手至現在,算是遲來的心得~~跟大多數購買的用戶一樣,
都是敗在它經典機械式的石榴裙下,
當然 受制有如趁火打劫的定價上,
與其他型號機身.重量.實用性......
通盤考量許久~~最後通過我婚攝的考驗才做出抉擇。。。





這台NIKON自家最小的全片幅機身不提和罪大惡極的底片機外觀以外,
Df就是這種讓迷戀的雙層機械轉盤與刻字設計,如同精品般的轉盤,
甚至操作起來還有點割手的工藝切割,對於機頂轉盤設計的著墨程度實在大愛!
此外 設計者拘謹的在每層的旋鈕,
都有設置防誤撥卡榫,一開始覺得礙事有餘
,破壞操控上的直覺感,不過磨合順手後,
反而使用上有種類似開手排打排檔的爽感~





另外一提的是 可以設定調整光圈或快門的前轉盤,不知道是不是業界首創,
但我是第一次看到這種設計~真是孤陋寡聞....
( 網友提供6~70年代已經出現此設計 )

與右手食指放置位置吻合,但撥轉上偏硬的手感,
必須讓指頭多出一點撥轉的力氣,
雖說在復古跟便利性取得平衡,實在難稱上好用。





機背 沒有特別為復古而復古,乍看跟NIKON一貫配置一樣,
但按鍵配置上卻有我很喜歡小小的更動,
NIKON把Df的撥桿位置跟十字鍵位置對調,
類似CANON機背的配置,改善了拇指放置角度與空間。





機身左側介面都有獨立的封蓋,
另外機身上的按鈕材質也替換掉一貫的球面塑膠圓鈕,
統一改換切割過的金屬鈕,
很喜歡這種滿足虛榮感的細節~!





完全復刻五稜鏡外型的軍艦部,連LOGO字體都回到以前的正體字。





在機頂轉盤已經充分的提供設定的數據下,
小小的顯示器只有簡單的光圈.快門.電池.剩餘張數訊息。
( 快門的紅色增高鈕是另購加裝,
有種取代NIKON經典紅內褲的自我良好感覺 ◔ ౪◔)





蒙皮包覆著中看但觸感生硬的荔枝皮,除了摸起來跟我手上的X100s蒙皮一樣蠻塑膠的之外,
止滑效果非常有限,但想說採用跟機背一樣的橡膠包覆機身,
好像也跟經典的外型違和;
而大家所詬病淺短的握把,考量手持舒適度與look上,
或許設計師已經做了最大讓步~~





最後 性能想必對這台有點興趣的人都看了許多用戶評測,應該都不陌生吧;
十六字箴言: D600的性能 住著D4的靈魂 以上。
在CP值選擇來說,
Df這台很肯定不是首選,
要比Df廉價且性能不輸的機種D610、6D、A7、A7R比比皆是~
不過要買台沒感覺的產品而放棄期待已久的經典,跟我的購物原哲就有牴觸了......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下照片皆進LR調整過,謹供拍攝心得參考。。。




#1.膚色比起我上一台D700,Df有種躍進式的改善,跟手邊的X100s富士色彩表現不分軒輊。

1/100s F2.5 50mm ISO500




#2.這張在逆光下,因為測光在矩陣模式,造成人物幾乎呈現剪影,後製調整+至約3EV後,
皮覆色皆呈現依然自然。

1/100s F1.8 50mm ISO1800




#3.D4等級的cmos ,描寫光線與街道的質感跟細節。

1/320s F4 70mm ISO100




#4.使用70-210/4-5.6老鏡取景,對焦速度出乎意料的不錯外,還有種有獨特的透視感。

1/80s F4 70mm ISO100




#5.過馬路人多到需要舉起相機使用LV來捕捉畫面,好在LV對焦速度在實用範圍內!

1/3200s F4 70mm ISO200




#6.在晴天下使用大光圈,就很容易感受到快門只有1/4000的不足,
還好高寬容度在後製上不會造成困擾。

1/4000s F1.6 35mm ISO100




#7.使用SIGMA 35/1.4 Art 在對焦表現上也相當迅速平穩,
很容易就對焦到在風中搖擺的櫻花。

1/4000s F1.8 35mm ISO200




#8.在大逆光下拍攝,暗部對焦僅支援到-1EV,是有很大機會出現迷焦狀況,
這時使用對焦小技巧很快就可以輕易克服。

1/4000s F1.6 35mm ISO100




#9.50/1.4D 在逆光下有一半以上機率會迷焦,應該跟抗耀光強弱有直接關係,
不過我非常偏愛這種耀光呈現出來的效果!

1/125s F5.6 50mm ISO200




#10.目前Df是高ISO之王,在ISO 3200表現非常完美,在大光圈下拍攝婚宴時,
甚至沒打過外閃!

1/125s F2.5 35mm ISO3200




#11.在50/1.4D光圈全開下,畫質表現偏軟,
不過還是能呈現出我覺得50焦段所謂的故事描繪力。

1/50s F1.4 50mm ISO200




#12.一張就準確在複雜的樹枝裡拍到東京的烏鴉,Df焦點雖少卻是可信賴的!

1/2500s F4 70mm ISO200




#13.平常大多使用點測光模式拍攝,卻感覺Df測光有些過於保守,
需要到設定自訂曝光約+0.3~0.5EV值,才符合我平常的口味。

1/1000s F5.6 50mm ISO200




#14.很喜歡50d老鏡在光圈全開近拍下,洽到好處的微微螺旋散景。

1/1250s F1.4 50mm ISO200






我的Flickr
FB日子×攝影
2014-05-02 17:06 發佈
df 如果可以將錄影功能加入就完美了.
changyuanchun

s0256 wrote:
df 如果可以將錄影...(恕刪)



哈哈 是呀~~~雖然之前用D700 很習慣沒有錄影了.....
不過Df復古到有點矯枉過正了~
哈哈,確實有點矯枉過正,特別是MSAP轉盤,我每次轉都會想笑,反倒是一開始覺得麻煩的轉盤釋放鈕,現在用來真的是您所說的像開手排車一樣的概念,已上手!


s0256 wrote:
df 如果可以將錄影...(恕刪)


這台就是要設計給單純喜歡拍照的人~
底片機的外型+底片機的純拍照=Df
如果要錄影,
像樓主說得,有更便宜功能更多的機種~
所以並沒有能不能錄影的問題,
而只有你愛不愛Df,
我目前入手半年左右,
最常用的功能只有6項,
iso、光圈、快門、白平衡、播放、刪除
其他目前都還算是多設計的
希望以後會用到
真的要對底片機有愛,df才入得了手!
但老實說我拍照時,
相機用到的功能,
Df也措措有餘了,
是有點對不起之前手上強大的d700呀!

RAZIELCHEN wrote:
另外一提的是 可以設定調整光圈或快門的前轉盤,不知道是不是業界首創,
但至少我是第一次看到這種設計,與右手食指放置位置吻合,但撥轉上偏硬的手感,
必須讓指頭多出一點撥轉的力氣,雖說在復古跟便利性取得平衡,實在難稱上好用。
...(恕刪)


我猜樓主應該蠻年輕的呦
那個業界首創的轉盤的那個位置的轉盤設計
在六~七十年前的35mm相機設計上流行過好一陣子
通常是用來控制慢速快門或B快門的
又來放毒了,拍的真讚!完全文青味阿!

DF 外型應該是完勝了, 真的滿可惜有這樣的機身+D4SENSOR 卻只上610性能 價位確是在D800那

不過也是啦 如果又是D4性能 那D4不用賣了 哈!正點!
ryanpoiu wrote:


我猜樓主應該蠻年輕的呦
那個業界首


哈 不年輕了,孤陋寡文到是真的,感謝分享!
steven0605 wrote:又來放毒了,拍的真讚!完全文青味阿!



感謝~~訂價對我這種外貌協會來說,絕對是趁火打劫 搭上d4 cmos這招太狠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