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咱小時候,家裡有一台Canon半幅式的底片機Color Demi,小巧精緻,有著酒紅色的覆皮。它陪伴著咱成長,為咱家人留下了許多值得懷念的黑白、彩色相片。

圖片取自Canon官網
有一年,長輩從日本買了一台上市未久的Nikon FE回來,立刻成為家中Demi的後繼機,咱也自此正式開始學習攝影。玩了幾年後,因為工作奔波忙碌,就將閒置的相機交給舍弟接手。

圖片取自Nikon官網
舍弟接手了那兩台相機後,也開始學攝影。玩到後來去開業經營婚紗攝影禮服,改用Mamiya RB67等中型相機。如今舍弟的婚紗攝影也已歇業改行。至於以前那兩台相機,則去向不明、屍骨無存。

圖片取自Mamiya官網
接著Digital Camera出現,畫素超級低,價錢超級貴。咱想,還得再等個八年、十年吧?直到有天看到朋友拿著Sony DSC-F707東瞄西照的,驚為神兵利器,心裡的欲念隱隱蠢動。一詢價,好貴呀!

圖片取自dpreview
一段日子後,在一個活動中,看到朋友用Nikon 5700在拍照,真是帥呆了。咱盯著相機、垂涎三尺,早已忘了看活動。事後忍不住又去器材行詢了價,也要了型錄回家研究。結果荷包還是不答應!

圖片取自dpreview
幾年前剛到洛杉磯來定居,看到Sony DSC-F828上市,曾想「大丈夫當如是也」。但當時剛到陌生的環境,一切尚未就緒安定,不敢撥預算亂花錢。結果一擱置便成了過眼雲煙。

圖片取自dpreview
後來,某個場合,咱帶著幾個台灣來的小朋友到Hollywood Bowl看音樂表演。有個小朋友拿著一台小DC又拍又錄的,咱才見識了DC的可愛和方便。咱還被取笑是個老土哩。
接著又有一次,大夥分乘兩輛遊覽車去San Diego觀光。沿路各型相機出籠,真是令咱羨慕不已。不過,那艘停泊在港口裡漂亮的大型桅帆船和那座壯觀如虹的跨海大橋,居然沒有人拍到相片!?
咱一來不想再作老土,二來也不想再錯過那麼絕佳的拍攝題材,於是上網搜尋一台可以隨身攜帶的小DC。咱看來看去、比來比去、問過荷包後,選擇了當時上市未久的Canon SD500 (IXUS700)。

圖片取自Amazon
這台SD500陪著咱兩年多,拍了不少相片,實在是好用,如今仍然服役中。可是去年聖誕節,看到有人拿著DV在錄聖誕晚會,咱也就在Panasonic PV-GS500即將停產前搶購了一台,以取代SD500的錄像功能。(這是個插曲,其實也算圓夢的一部份,因為好幾年前就曾計劃想買這台PV-GS500了。)

圖片取自PC World
從能拍照兼錄像的DC,進而添購能錄像兼拍照的DV,這時取代DC拍照功能而升級至DSLR的圓夢計劃終於又浮現。於是今年初,憑著以往使用相機的一點糢糊印象和經驗,上網查詢了許多測試和評比資料,如:dpreview、LetsGoDigital、KenRokwell等 (當時尚不知赫赫有名的Mobil 01,真是有夠遜)。花了二個多月的時間比較、考慮、規劃預算,終於二月中旬買了咱的第一台DSLR相機Nikon D200,自此正式踏入一連串的【敗家之路】。

圖片取自dpreview
《為什是DSLR?》
咱覺得SLR最麻煩的就是底片的處理,無論是攜帶、保存、沖洗、修片、管理都很麻煩。DSLR則除了貴和畫質仍遜於SLR之外,正好彌補了底片的缺點,並且拍得好不好隨時可看可刪,不會担心底片消耗的成本。看來DSLR取代SLR也是必然的趨勢。(也許,等適應了DSLR以後,再買台中古的SLR來重溫舊夢吧。)

圖片取自NIkon官網
《預算的上限在哪裡?》
這當然是最優先的考量。因為無論是DSLR或是SLR,買下去可都是一連串的敗家過程。咱年輕時也曾想過貴族般的萊卡、布朗尼卡、哈蘇、仙娜,但最後還是回歸現實,把夢建築在有限的財力上。咱收入微薄,每個月購買器材的費用不得超過當月的收入所得。好在美國的信用卡有很好的管理制度,每月沒辦法刷超過該信用卡的額度;而咱的信用卡額度是USD1650,正合於咱的預算上限,它可以控制咱的敗家計劃不會超過咱的收入所得。咱的第一台DSLR相機就是在這種條件下取捨的。

《選擇哪個品牌?》
咱不厭其煩地講古,就是想表達以往的印象和經驗在選擇上多麼具有影響力。顧及DSLR和SLR的通用性,還要搭配諸多鏡頭和配件,考慮上必須是全盤性的。對於曾經玩過Nikon FE的咱來說,Nikon系統應該比較容易上手吧。這其中還包含著年輕時未曾圓過的架構相機系統的夢想。

圖片取自NIkon官網
《一分錢、一分貨》
咱基本上認同這種商品法則。按同廠牌的產品如Nikon,就價位來判斷:D2Xs優於D2Hs優於D200優於D80優於D40;或者如Canon:1D Mark II優於5D優於30D優於XTi。但是咱首先就排除了頂級機,一方面超出預算太多;一方面由於咱的「老二哲學」:只有做業餘或業餘進階的需求;另外還有一個造型上的因素,就是「固定把手」:雖然固定把手有專業上的考量和功能,但咱就是不喜歡那種龎大和笨重的感覺。

圖片取自NIkon官網
《工藝、造型如何?》
有關審美的喜好,是屬於非常主觀的部份。像咱就認為工藝造型很重要,它包括材質、大小、重量、造型比例、配件相容性、功能鍵配置、使用介面等等。

圖片取自dpreview
《總結》
至此其實也沒有太多的選擇了:
1. 體積太大(有固定把手)的不要;(D2或1D就謝謝了)

圖片取自dpreview
2. 金額太大(超出預算)的不要;(5D也就拜拜了)

圖片取自dpreview
3. 接近預算上限、功能有發揮的空間、呼應以往的廠牌經驗,Nikon D200剛剛好。

圖片取自dpreview
《後記》
咱不得不說USD1316的Nikon D200 (僅機身)是多麼適合咱個人的需要了。除了規格表上的數據資料很令人滿意之外,試拍適應期也常有令人驚喜的表現。雖然它沒有5D的全幅、S5的艷彩、或O記的直觀LCD,不過在拍照的實務上,這些並未成為咱的困擾。在實拍的經驗上唯一覺得算是缺點的就是:對咱來說它仍然重了些,尤其是掛上大光圈的變焦鏡。
咱在選擇相機的同時,其實也臚列了包含鏡頭、瀘鏡、閃燈、電池、記憶卡、腳架等等每月計劃購買的清單。例如,和D200同時購買的,就有SanDisk Extreme IV 2GB CF卡。

圖片取自PriceGrabber
當然,繼二月份買了相機後,咱於三月份入手了第一顆鏡頭。希望可以很快地寫出咱的續篇【敗家之路】鏡頭篇(一)。謝謝您耐心地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