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翠鳥,真是令人又愛又恨。
愛的是牠那亮眼的藍寶羽色,以及卓越的捕魚技巧。
恨的當然是一次次的錯過,
以及警戒心強不易近人的天性。
漸暖的四月天,突然的鋒面使得這一天外拍頗為舒適。
台南四草,一個從未聽過的地名,竟然得到出乎意料的驚喜。
想想之前為了招潮蟹與彈塗魚,還大費周章的跑到關渡;
或是為了小翠(魚狗),三不五時跑高屏溪和鳥松濕地。
當我專注的拍著招潮與彈塗時,
弟弟突然大叫: 「小翠!有小翠!!」
半信半疑的我,直到親眼目睹小小的藍寶石飛來飛去,才確認牠的確存在。
不只存在,甚至還可以聽聲辨方位。
只是落腳處太遠,帶的18-200焦段拍出來太牽強。
由於焦段不足﹙最遠端只有200mm﹚,因此以下的原圖都經過裁切與縮圖銳化。
畫質不好的部份,就請大家多包涵了。

↑牠停的這個位子,我還特地低身匍伏繞到牠後面,結果剛舉起相機,牠就機警的飛走了。

↑只能拍這種棲身於樹林的照片了嗎?

↑拍這個…給誰看哪?

↑一緊張連曝光都錯誤(不足)…這是後製修亮的。
說到這裡,真的要佩服眾打鳥大俠的功力與精神。
發現鳥蹤已屬不易,是否有耐心等待才是真正困難之處。
為了近距離拍牠,我伏著身子在這一帶移動,(結果大腿隔天就像當兵蛙跳50下之後的痠痛)
甚至躲在一個"不是人類出沒的地方",等了3小時…
就在幾乎要放棄的時候,
牠竟然停在離我不到10公尺的地方!!
雖然拿的是防手震鏡頭,
但心中的緊張悸動卻無法平息,
一直到拍了3百多張,才安心的放下手持的相機。

↑噹噹,朝思暮想的小翠就停在眼前!
﹙這是鏡頭拉到最遠的距離了﹚

↑稍微裁切放大。

↑裁到畫質可以接受的極限…再下去就慘不忍睹了。

↑一緊張連平時的調整習慣都忘了…白平衡、ISO都不夠正確…

↑揮翅。

↑由於停留的時間夠久,所以牠一連換了好多姿勢;
甚至還轉身展現讓牠有「翡翠」之名的美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