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坑的行銷真是叫人受不了!要嘛,缺貨!要嘛,漲價!
前幾天咱才說美國這兒的小黑五不缺貨,結果今天赫然發現它從USD1580漲到USD1614;
小灰五則仍然缺貨中,售價未知;
此外,咱持續關心、想納入預算參考的幾個鏡頭中:
17-35mm f/2.8 USD1277的水貨已經斷貨,公司貨從USD1504起跳;
24mm f/2.8 從USD299漲到USD307;
35mm f/2.0從USD269漲到USD299;
50mm f/1.4從USD247漲到USD272;
SB-800也從USD299漲到USD319;
就連沒有那麼普及的R1C1都從USD579漲到USD599;
也有持平未漲的:60mm f/2.8 Micro,85mm f1.4,105mm f/2.8 Micro VR,和28-70mm f/2.8。
把超優的小黑四停產,留下小黑三來和小黑五角逐市場;
把超讚的28mm f/1.4停產,讓它在二手市場喊價到USD3400!
不知是生產線的規劃有問題呢?是市場操作的手法呢?還是公司的經營策略?
(包括CCD的採用受制於人,DX和FF的堅持不下等等)
無論是什麼,對咱這種早年曾迷戀泥坑工藝、而最近初入DSLR世界的人來說,
存錢的速度總趕不上漲價的速度,等好不容易存足了錢卻又買不到東西,(等著下一波的漲價!?)
這樣被泥坑牽著鼻子團團轉,實在有如冷水灌頂!
或許,趁著入手的雞絲還不多、尚未深陷泥坑時,早早跳槽才是解脫之道!
nicolola wrote:
這樣被泥坑牽著鼻子團團轉,實在有如冷水灌頂!
或許,趁著入手的雞絲還不多、尚未深陷泥坑時,早早跳槽才是解脫之道!
哀~~ 我好像比較會逆來順受,漲價就不買,等便宜在看看說。
最近才把一些肖想了很久的鏡頭入手了,短期內要我換系統更是難上加難了。
更何況,以前還是用過 Canon 然後捨棄的,這麼多年後要轉抱 Canon 好像滿難的

補充一個連結 >> 點我
RX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