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被朋友一腳踹進底片機的行列之後
從某位前輩那兒入手了一顆改過接頭的non-ai S.C 50mm f1.4(梅花對焦環的)
於是又勾起了心裡的幾個疑問就是
市面上50 1.8g 跟 50 1.4g的價錢或者85 1.8g跟85 1.4g的價錢真的只是因為那一級的光圈嗎??
另外,如果說ais 50mm f1.4 跟non-ai S.C 50mm f1.4跟50mm 1.4D和50mm 1.4g
四顆鏡頭來比的話,只差在能否自動對焦嗎??還是說又是差在鍍膜,鏡片數之類的??
簡言之,就是同樣是1.4,買老鏡跟買G鏡真的差很多嗎(除了自動對焦)?
因為價差實在是太大,想要請教各位大大能否解答小弟這小小的疑惑
順帶一問
non-ai S.C 50mm f1.4 這棵老鏡是在沒做功課的情況下,現場被前輩推銷的
想問一下跟ais 50mm f1.4 最主要的差異在哪??
roberthung105 wrote:
日前被朋友一腳踹進底...(恕刪)
這也是我個人的疑問
以85 /F1.8G及85/F1.4G來說
其價差差了一倍有餘
也許大概是兩者鏡片材質有別
假如1.8G採用1.4G同等材質,是不是價格上會更高?
還是說,除了鏡片材質因素,其光學上的設計,1.4會比1.8難度上會比較高?
35 /F1.4G與35/F1.8G價差更差了七,八倍
儘管後者是DX鏡頭.......
50/F1.8G與50/F1.4G價差又不會很大,盡管後者無"N"....
roberthung105 wrote:
日前被朋友一腳踹進底...(恕刪)
問題是在於像差和光圈關係是次方級。
即使光學結構,看起來似乎沒有變化,但實際上可以還是很多是細節調整與工程部分。
像leica 50mm F2是經典結構,可以看到這焦距附近光圈都是類似雙高斯變形模式。
50mm F2


50mm F2


從MTF可以看到在修正高解析中央與邊緣弱化部份。
像50 F1.8D


50mm F1.8G


看起來相近結構只是多一片非球面,但MTF顯示改變相當大\。
可以參考實照
50/1.8G vs 50/1.8D
50/1.4G vs. 50/1.4D vs ais 50/1.2 vs. 58/1.2 noct
現代雖然都是應用電腦輔助,大多廠商是分群組去完成像差修正,而如果常看光學專利就會知道,設計是一回事,現實面材料與製程各方面又是另外回事。
不同光學難度設計對於鏡頭在工程上偏差敏感度也是不同。
內文搜尋
X




























































































